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集体采访
2024-03-08 10:44 来源: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海南代表团
开放团组活动集体采访
实录
(2024年3月7日)

蒋建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接下来由我主持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集体采访阶段的活动。刚才审议阶段,已经有不少记者朋友到场听会,我们做了初步统计,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及CGTN、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澎湃新闻、浙报集团潮新闻、凤凰卫视、大公文汇、路透社、塔斯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今日俄罗斯、西班牙电视台、埃及尼罗新闻电视台、哈萨克斯坦通讯社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越南数字电视台、多米尼加《里斯汀报》、秘鲁《共和国报》、乌拉圭《共和国报》、哥伦比亚《观察家报》、萨摩亚《Savali》报等共67家境内外媒体,约150名记者参加活动,欢迎大家的到来。

会前,在记者签到处,记者朋友们已经领取了海南代表团名单,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代表团副团长刘小明,海南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主任倪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代表团副团长李军等23名代表参加今天的集体采访活动。大家可以围绕关心关注的问题,向代表们提问。

为了给记者朋友更多的采访机会,请每位记者只提一个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冯飞书记。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请问冯飞书记,海南省将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谢谢。

冯飞:

谢谢你的提问。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也非常感谢你就这个问题、就海南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如何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我们去看国际上各个类型的自贸港,其产业发展和经济形态各不相同,海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其产业发展是十分明确的,中央明确海南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以这四大产业为主要抓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就是说,海南的自贸港是要有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的。

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因地制宜谋划。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去科学分析海南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来找准定位,精准发展。第二方面,科学把握规律。新质生产力有其自身的特点,产业发展规律也不尽相同,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产业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概括起来,就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引领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新质生产力的构建不仅仅是产业能力的形成,更是要构建起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涌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要因势利导,要改革创新,我想,最主要的考虑立足点是这两个因地制宜和科学把握规律。

我先讲一下海南的比较优势和特点。海南概括下来实际上是两大比较优势:一是自然环境的比较优势;二是政策和开放红利的比较优势。我重点讲自然环境的比较优势,我一直强调,海南叫“三度一色”。所谓“三度”,一是指海南的温度优势。阳光明媚,适合发展种业。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当中有超过70%的作物是通过南繁育种的,也就是说海南的种业创新和发展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而形成的。种业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之一。同时我们强调“种源+种业+种市”,也就是说这个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从基础研究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品种开发、产业化,种源、种业、种市一体发展,它的基础研究能力重点是建设崖州湾实验室,它的定位是国家种源创新的策源地,这是温度优势。二是深度优势。海南姓“海”,海域面积全国最大,而且全国的绝大部分深海是在海南。因此我们有条件去发展深海科技、深海产业,向海图强。比如现在海南在三亚的崖州湾打造一个科技城,承载了两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功能,一个是刚才说的种源,现在已经聚集了2800多家种子的高科技企业,还有一个功能是深海科技功能,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家高技术企业聚集在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深海养殖这些产业。其实,这个产业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从应用场景入手,海南的面积很大,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从应用场景入手,来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三是纬度优势。近赤道、低纬度,四面环海。近赤道、低纬度,意味着发射成本低,四面环海意味着落区安全、运输便利,所以我们大力发展航天产业,叫“向天图强”。海南在全力推动建设商业航空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已经在去年年底竣工,2号发射工位正在全力以赴抓紧建设。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发射工位这一基础能力的形成,带产业、带创新,就产业发展我们提出三个链,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联动发展。我相信,在我们的持续努力下,我们有可能、有很大的把握,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所谓“一色”,就是海南的绿色。海南的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大的本钱也是生态环境。我们现在在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因为我们在打造清洁能源岛,海南清洁能源装机达到了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我们还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推动绿氢的制储输运,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我们期望在海南的产品碳足迹是全国乃至全球较低的,从而形成海南产品的绿色低碳国际竞争力。所以,在谋划这样一些领域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更多和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结合,带有稀缺性甚至唯一性的,来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除了这些我刚才讲的陆海空,就是种业、深海、航天这三大未来产业,我们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和新材料,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推进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我也相信,在国家整体的新质生产力的布局当中有海南独特的地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作为全国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以这个目标为统领,来形成其独特的优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蒋建民:

谢谢冯飞书记的回答,向我们介绍了海南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优势条件和布局安排。

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向丁晖代表提问。在不久前的春节假期,许多朋友选择到海南来旅游,旺季客流在拉动海南经济消费文旅产业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带来了一定的考验。请问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更好地应对和服务呢?谢谢。

丁晖: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海口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独有的海岛风情和怡人的气候得到了海内外游客朋友的厚爱。去年李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概括:“海南旅游业从春节‘黄金周’变成了‘黄金月’‘黄金季’”。对海口来讲,在旅游旺季保障人流车流进出岛安全有序、提升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验,是我们一项常态性的工作。但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春节,我们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有两组数据,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组数据,2023年,琼州海峡进出岛的车辆达到了540万辆次,同比增长45%,相较上年增加166万辆,相当于每天增加4550辆。

第二组数据,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春运,琼州海峡进出岛车辆达到113万辆次,相当于2023年全年的1/5,进出岛旅客达到了483万人次,是海口全市常住人口的1.5倍,单日最高运输进出港车辆达到3.9万辆次,旅客达到了18.8万人次。

春运期间,海南的海港、空港进出岛旅客量都均持续保持高位,超出了往年同期最高值。在最高峰那些天,离岛机票、琼州海峡轮渡的过海船票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我们的感受是热度持续攀升,结构发生变化。供需失衡的原因,主要是车辆分散入岛、集中出岛,而且,往年的车流是错峰增高,进岛高峰一般是腊月二十八前后,出岛高峰一般是在正月初六前后。但今年的出岛和进岛高峰重合,并且峰值也高于往年、持续时间较长,叠加大雾天气,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不得不短时间停航确保安全。所以,尽管航运企业发挥了平时三倍以上的运能,仍然未能满足超高峰时段的车辆过海需求。

面对进出岛流量爆发式增长的压力,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迅速构建了“一体指挥、两岸联动、三方责任、多方支持”的联合指挥机制,统筹推进高峰期船舶调度、航班加密等工作,实现了峰值时段每日进出港305班次,达到了平时的3倍。在出岛流量顶峰期间,我们还积极沟通海峡北岸的湛江徐闻打空船舶支援疏运。2月13日到2月16日,协调支援放空船舶471航次,很大程度缓解了运力的紧张状况。

在全力以赴扩运能、增运力的同时,我们充分运用好各类媒体平台,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滚动播发信息,积极回应旅客关切,切实稳定社会预期。全市动员志愿者和机关党员干部5万多人次,24小时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实行全线通行引导、增设志愿服务站点、保障待渡旅客生活需求等方式,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用心用情用力为旅客提供亲情服务。

我们的努力,旅客都有所感受——无论是饥肠辘辘时送到手上的汤圆,夜深人静时志愿者敲开车窗送上的文昌鸡和茶叶蛋,还是燃油耗尽时送到车前的汽油,焦急等待时送到身边的安慰和陪伴,都是海口这座文明城市给予四海宾朋的满心善意。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游客和司机朋友的温暖——有自媒体博主点赞我们霸气发声制止插队行为的交警,有自驾车主将我们车辆的动线设计概括为“模块式推进”并予以肯定。当然,更多的游客和网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心存感激。

复盘今年的春运保障工作,我们觉得,尽管在机制、运能、效率、服务和管理方面有所进展,但是距离广大旅客朋友的期待、距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在人流车流预测更前瞻、交通态势研判更精准、应急处置预案更完备、服务保障工作更暖心上发力,在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加快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优化预约进出港系统。我们计划从三个方面来打通海峡春运的“任督二脉”:

一是深耕新运能。在海运方面,加快客滚船更新换代,推动建设两艘小车专用型船舶、两艘货车兼顾型船舶,全力支持港口扩容工程,重点推进新海港航道拓宽、双向通航工程,协调推动粤海铁南港、北港新建3万吨客滚泊位,力争将每日铁路轮渡航班数从16对提升到24对。对游客朋友非常关心的新能源车运输问题,我们计划在高峰期增设新能源车专班,租用能装载1500辆小车的滚装船舶。另外,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在安全论证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运输方式,用汽车船等特种船舶,以普通货物运输方式来开辟新能源车新航线。在航空方面,加快推动海口美兰机场三期建设,积极协调主要航空公司增加运力和改用宽体机。

二是拓展新航线。海南与内地海上客滚运输过度集中于海口与湛江徐闻县之间。我们计划在科学论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明年春运前探索在海南秀英港、马村港、八所港与湛江港、防城港等港口之间实现一到两条客滚运输航线,形成多通道疏运结构。

三是细化颗粒度。坚持“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健全更为主动、灵敏、高效的信息发布和响应机制,实现点对点精准信息推送,科学“削峰填谷”。强化路面管控调度,加强全线通行引导,确保港区交通和城市通行“双畅通”。优化进出港动线规划,提升港区内通行效能,动态增加临时停车场。完善应急预案,科学储备和部署警力,提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前瞻性做好车流高峰叠加极端天气的应急疏运准备。

同时,我们还将出台措施,鼓励旅客错峰和计划出行,用有计划的行程换取更舒心的旅途。支持酒店、景区、港口出台更优惠的价格、举办更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旅客提前进岛、延后出岛;推行车辆常态化全预约过海模式,完善船票、机票退改签规则,严厉打击“黄牛”倒票、代购等乱象,彰显我们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旅客权益的决心。

总而言之,我们将竭尽全力,为越来越长、越来越旺的海南旅游业“黄金季”做足准备,让每位游客来得开心、玩得满意、回得顺畅。

谢谢大家!

蒋建民:

丁晖代表的回答是直面热点问题,非常坦诚、非常务实。

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受到了国内外多方的关注,目前整体的进展情况如何?同时我们也了解到,2025年底,海南要启动全岛的封关运作,目前准备工作又怎么样呢?谢谢。

倪强:

谢谢凤凰卫视记者的提问。这两天,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热烈讨论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也关注到了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海南自贸港,我印象当中,已经是连续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今年的侧重点就是进一步放权给自贸港,从报告中能够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关心和关爱。这几年,海南自贸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始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厚爱中向前推进的,也是在包括所有媒体朋友们的支持和关心中推进的,现在自贸港建设走到了成型起势的阶段。我从四个方面来报告一下。

一是从政策制度落实来看。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和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骨架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加快落地。这几年中央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了180多项政策,已经落地实施,市场主体、游客和老百姓都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比如,三张“零关税”清单,包括企业自己生产的辅料、自用设备等等,这几年累计进口货物202亿,免税总额达到了38.1亿。比如,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企业使用进口料件,加工增值比例超过30%,销往内地时免征进口关税。去年扩大至全省13个重点园区,内销货值47.1亿元,减免税4.2亿元。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离岛免税购物,去年新增加了2项政策,一个是“即购即提”,一个是“担保即提”,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去年购物人次和金额分别增长60%、25%,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是从对外开放成效看。首先是制度型开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也是我们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自贸港重点要在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特别是对接RCEP、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贸易、创新服务等20多条新措施,在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目前在境外律师执业资格、教师从业资格等10个领域开放已经实现“首单”突破;第二个是在知识产权、船舶注册等方面,累计发布制度集成创新案例16批140项,其中11项全国推广,6项全国通报表扬,这是在制度创新上为全国做了示范,提供示范经验。比如,经济外向度,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的功夫,全力打造“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这为境外企业共享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造机遇打造了平台。这几年我们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度增加,比如去年227亿,全国排名第11位,虽然我们是经济小省,但是外资利用量排在全国的第10位左右。去年,海南对外直接投资39亿美元、增长104.9%,翻了一番,全国排名第7。外向型经济指标比较明显。还有市场主体,去年海南突破380万,相当于每3个人就有1个市场主体,增速连续47个月排名全国第一。外资企业从2018年“4·13”以来,每年的增幅65%,累计达6543家。

三是从主要经济指标看。这几年我们一手抓自贸港封关运作建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各方的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抓住自贸港政策的红利效应,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这几年外向型指标都是年均增长20%以上。去年全省GDP增长9.2%,居全国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幅又是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是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看。我们针对各项自贸港政策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智慧、信用建设,来建立预案、健全机制,做到可知、可防、可控,确保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当前,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海南政府工作报告把2024年确定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在完成去年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将开足马力,往前推进封关工作。简单说就是三张清单,第一张清单是统领封关各项任务的清单,大概40多项;第二张是项目清单,主要是封关硬件任务的项目化;第三张是压力测试清单,主要是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等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大样本的测试。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封关运作。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也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支持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谢谢!

蒋建民:

感谢倪强代表全面透彻的精彩回答,请继续提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这个提问是给刘小明省长。今年普遍逆全球化的风潮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海南有什么具体方案改善营商环境来吸引外资?谢谢。

刘小明:

谢谢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向全世界宣布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所以,开放是海南自贸港的本质特征。开放不充分,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港。

当前,确实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讲,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一些逆流和险滩,但是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从来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依然是时代的潮流。中国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示范,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深程度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也是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大家注意到,李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特别强调,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我们看一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很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地方外贸外资的一些情况。海南自贸港启动建设以来,外资外贸规模大幅度增长。比如2023年,我们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同比增长28.4%;全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了15.3%和29.6%,经济外向度近五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海南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所以我们讲,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海南的“金饭碗”,也是海南自贸港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为了让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我们持续聚焦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大力推动建营商环境建设。

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大家都注意到,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以及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这“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的核心政策,通过法律形式给固化下来,给全球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海南也配套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40多项法规,加快构建海南自贸港的法规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让投资者吃下一个“定心丸”。

在国际化方面,海南对标新版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初步构建起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积极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先后上线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站式”政策查询解读平台和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持续优化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中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海南、投资海南。

在便利化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实施“土地超市”“机器管规划”“机器管招投标”等一些制度,目的是让服务投资活动的要素保障更加便捷,也更加公平。去年11月,李强总理在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同中外嘉宾分享了三个“进博故事”或者叫“开放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的就是海南,总理讲有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带着治疗消化系统罕见病的新药参加进博会,在会上就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签了约,签约以后,这款药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进入了博鳌乐城的医疗机构。这就是“自贸港速度”,是海南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下一步,我们将咬定目标、开道超车,在别人下功夫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在别人没有下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优化“办成事”的机制,打造“好办事”的环境,形成“办好事”的生态,进一步把营商环境做好。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优化服务。主要围绕着效能政府建设,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和国际投资的“单一窗口”,建设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推动外国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对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不但要办结,而且必须要办好,做到新增问题及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清零。另外,我们还将固化实化深化去年形成的一个好经验——“厅局长走流程”,从而推动我们一场场政务服务“微改革”。

第二件事是指标赶超。我们正在实施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计划,以一些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提升,推动部分领域和区域的营商环境率先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尤其是在让更多企业享惠自贸港政策上下功夫,在前端强化政策匹配,把单个政策梳理成“政策链”,形成“政策束”,打好“组合拳”;在中端强化政策解读,让我们的政务服务人员直接到企业去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在末端加强政策场景应用,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第三件事是强基固本。我们要深化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特别是抓好“诚信海南”“智慧海南”这两个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池,通过大数据充分共享,实现“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依托数据孪生技术实现监管更智能、治理更“聪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让国内外朋友在海南自贸港投资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

当然,目前海南营商环境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好做强,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来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加快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海南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

谢谢!

蒋建民:

小明省长刚才的回答,阐释了一个道理,越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越要改革开放,他提出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创造自贸港的速度。感谢省长的精彩回答。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李军代表。我们知道法治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稳定作用,请问海南在加强地方立法、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法律支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李军:

谢谢澎湃新闻对海南立法工作的关注,我也是你们的忠实读者。确实如你所讲,法治对自贸港建设意义特别重大,正因为如此,海南始终坚持法治先行,推动自贸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积极争取国家为自贸港建设“立大法”。建设什么样的自贸港,如何建设自贸港,迫切需要一部基础性法律予以规定。所以,海南省委、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把争取国家制定这部法律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请示、汇报、沟通,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立法,从起草到2021年6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用了不到1年时间。这就使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基础性的法律支持,有了根本的法律保障和遵循。

第二,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急需开展立法。我们统筹用好三个立法权,坚持既放得开又管得住,围绕自贸港建设急需加强立法。一方面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立法,制定了有关市场主体放宽准入、自主经营、便利退出等方面的创新性规定,对进口药品通关作出便利化规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风险防控立法工作,制定了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三无”船舶综合治理规定、海岸治安管理等法规。

第三,紧紧围绕营商环境加强立法。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自贸港建设进程。我们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规,特别是制定了一部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和好评的反消费欺诈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消费欺诈的地方性法规,对消费者反映非常强烈的缺斤短两、强买强卖等14种消费欺诈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效果非常好。

第四,紧紧围绕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开展立法。制定了科技开放创新若干规定、游艇产业促进条例等。同时,重视开展重点园区立法。重点园区是自贸港建设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很多先行先试自贸港政策的任务,我们制定了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条例等法规。

总之,在海南省委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一些立法工作。当然,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史无前例,相应的法治建设也是任重道远。我们欢迎澎湃新闻和在座各位媒体朋友多来迷人的海岛,多报道海南生动的立法实践。

谢谢。

蒋建民:

感谢李军代表专业精彩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请问冯飞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请问在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方面目前有哪些进展?以及自贸港建设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冯飞:

谢谢你的提问。实际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我的同事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已经做了部分回答,我想再做一些补充,从三个角度来讲。

第一,推动建立健全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是我们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实现“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刚才刘小明代表已经做了阐述。那怎么实现这“5+1”的目标呢?实际就有一系列的以开放为特征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和安排。实际这些政策和制度安排全部是制度型开放的内容。比如,我们实行全国最短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比如实行三张零关税清单,就是原辅料零关税的正面清单、交通工具及游艇等零关税正面清单、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的负面清单,比如两个15%的所得税,以及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我想这一系列的核心政策都是制度型开放,而且海南的开放是对全球开放。我们已经累计发布16批140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有11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刚才倪强代表作了具体回答。我们要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衔接,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确保如期实现封关后与国际经贸规则更好衔接,与内地超大规模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加快落实RCEP规则,出台扩大货物贸易创新发展规模、推动双向投资、跨境产业链合作等20条落实举措。RCEP是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制度安排。海南自贸港是不限于这些成员国的,向所有国家和地区是开放的。我们落实这20条措施,其目的是要形成RCEP政策和自贸港政策产生叠加效应。我们对标CPTPP、DEPA的规则,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人员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我们发布实施暂时出境修理、进境修理、进京货物有关税收政策,境外律师执业、教师从业资格等10个领域的开放实现了首单突破,这些都涉及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我们将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力争在绿色低碳、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资金流动、执业资格互认、跨境数据流动这些领域取得更多的进展,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加强交流互鉴。我们与中国香港、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韩国济州国际自由城共同发起全球自贸区港伙伴关系倡议,围绕着制度开放互学互鉴、互联互通。目前,这个伙伴关系倡议的成员已经有30家。我们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构建“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推动在制度型开放上取得更多真刀真枪的改革进展和真金白银的务实成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蒋建民:

冯飞书记传递了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力量和决心。感谢冯飞书记的精彩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提问给何琼妹代表,请问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三个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请问未来海南如何突出热带农业的特色、高效做好高质量发展?谢谢。

何琼妹:

感谢你的提问,感谢你对海南农业的关注和支持。海南农业总量确实不大,但是海南农业的特色鲜明、产出是高效的,可以说特色和高效是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根本路径。在这里分享三个优势。

第一,海南农业最大的特色优势之一就是我们的南繁种业。现在大家提到三亚陵水乐东,可能很多国内国际的游客都觉得这是他们心目当中的“诗和远方”,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三亚南繁育种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海南也是以自己不可复制的光热条件,吸引了包括袁隆平老先生在内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扎根南繁热土。经过这六七十年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南繁基地的建设,现在南繁硅谷基本成型。省委、省政府依托海南的温度在大力打造南繁种业这个未来产业。其实冯飞书记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讲到海南的“三度一色”,第一就是温度。我们倾力打造南繁种业,在基础设施方面非常完善。南繁划定了26.8万亩的用地,南繁的高标准农田全部建设完毕,同时建设了5.3万亩核心区,5000亩的生物育种专区全部投入使用。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努力,这两年出台了促进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同时修订了海南种质作物管理办法,南繁登记办法已经印发实施,尤其是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农业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已经建成投入运营。在科技创新方面,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重大种业科研平台都已投入使用。应该讲在南繁种业上创新链和产业链正在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也正在加速形成。在这里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去年南繁种业的成绩单。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我们聚集了2800多家的种业企业,同时认定了一批南繁种业的CRO企业,南繁种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不久之前,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南繁硅谷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我可以引用我们老育种科学家谢华院士的评价,他说规划落地实施以后,他也相信到南繁、到三亚来的,追着太阳跑的育种工作者会越来越多。我们也会持续地推进南繁种业作为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向种图强”。

第二,依托自贸港的建设,海南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我们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海南一直致力于热区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流合作,比如去年我们成功承办了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论坛期间我们也陪同论坛的外国嘉宾参观了三亚的现代农业基地,与会的嘉宾对我们海南农业的水稻优良品种和果蔬水肥一体化设施,应该说是高度认同,还有一位外国大使馆的官员现场购买了我们两袋“海南好米”。我们海南与非洲热区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气候是相近的、资源也是相似的,我们的产业也是相配的,我们相信后续有更多合作空间,比如在新技术、新品种输出这块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刚果(布)推广了木薯新品种,使单产大幅提高。海南已经培训了来自99个热区国家5000多名学员。同时我们正在柬埔寨建设中国海南-柬埔寨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引领当地农业的发展。今后我们还会借助自贸港的优势和我们海南的区位优势,加强和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地区的热带农业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热区国家的农业工作人员、科技人员到海南来了解海南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的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热带农业中心,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第三,海南在新奇特优果蔬培育推广方面独具特色。前一段时间媒体记者朋友都关注到了,三亚成功地种植了榴莲,三亚榴莲一度成为热点议题,这也是我们新奇特优果蔬品种培育和商业化种植的例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培育了很多新品种的热带水果和蔬菜,比如备受高端餐厅追捧的“手指柠檬”,还有大家喜欢的清甜可口的燕窝果等等。我们加大培育新品种和商业化推广,我们希望在将来能够使海南成为热带优异果蔬品种的首引地、首种地。对符合光热条件的品种,加大市场化推广种植力度。不断优化海南农业产业的结构性,拓宽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也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谢谢。

蒋建民:

感谢何琼妹代表的精彩回答,海南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南繁种业支撑的海南鲜品,新奇特优,可口诱人,令人神往。请大家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

我提问吕妍代表,我们知道海南是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作为一名县级政府分管文旅工作的领导干部,在您看来,海南应如何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标志性旅游产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谢谢。

吕妍: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媒体朋友对海南旅游业的关心和支持。打造标志性的旅游产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文旅融合是重要抓手,做足特色是必然要求。

海南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有海洋文化、红色文化、黎苗文化、东坡文化等等,我们将文化与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不断打造标志性的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海南旅游消费空间。举个例子,我所工作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能够同时享受热带雨林和天然温泉的旅游胜地。

我们牢牢把握和利用这个资源优势,打造热带雨林温泉康养度假区和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验地,通过“文化+旅游”提质升级了呀诺达、槟榔谷、七仙岭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创建了神玉岛、享水谷、布隆赛等一批康养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文化旅游点。好酒也怕巷子深,我们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进行推介,借助全国文旅“上大分”的东风,向广大网友推介保亭的旅游资源和海南的游玩攻略。在刚刚结束的春节8天假期,保亭全县接待游客达到44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91%,实现了旅游总收入2.43亿元,取得了海南中部市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那如何做足特色?关键是因地制宜。还是以保亭为例,保亭是海南第一批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县的城市,我们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8200个以上,森林覆盖率高达84.89%,被誉为“海南绿肺”“天然氧吧”,是发展气候康养产业的绝佳之地。在保亭已经建成温泉理疗中心、温泉康养中医理疗中心等一批康养旅游项目,我们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当地的黎药和气候温泉资源相结合,为大家提供医养融合、康复疗养、度假休闲一体化的健康疗养度假服务。去年冬天大家都到哈尔滨体验了冰雪旅游,在这里我想欢迎大家到海南来,到保亭来深呼吸。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乡村旅游。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下乡度假,保亭绝对是不错的选择。为保护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让生态环境更美,百姓的生活更好,我们有的村庄实现了整村搬迁,如今村民们建起了民宿,搞起了农家乐,并且开办了采摘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成片的红毛丹园子里,甜蜜多汁、香甜可口的红毛丹既可以采摘,又可以品尝,在热带雨林里面,可以发现我们的小动物雷公马,还有各种热带植物,躺在槟榔林的民宿房间里,可以欣赏湖光山色,一定能够让你轻松惬意。

如果大家还想体验极限运动,海南还有溯溪、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和雨林穿越等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的新业态,我们的悬崖秋千、空中玻璃漂流、直升机低空飞行体验都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网红项目。

要问这些地方怎么去?跟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就对了。海南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使我们眼中寻常不过的公路成为来海南旅游的新选择。在路上,海南通过打造驿站,让旅客“快进慢出”,可以满足大家对诗和远方的所有想象。对了,建议大家开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出行,不用有里程焦虑,因为我们的沿途驿站都设有充足的充电桩,为你的旅程保驾护航。

文旅融合、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我们诚挚地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到海南旅游度假。

以上我的回答,谢谢。

蒋建民:

谢谢吕妍代表的精彩回答,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向刘小明代表提问。民生一直是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请问过去一年海南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今年打算在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刘小明: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大家都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工作也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始终牢记人民政府这个前面的“人民”二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办好群众关注的身边具体事。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三个原则。第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那些符合海南省情、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比如2023年,全省教育支出增加了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了24.6%。第二是坚持补短板、创亮点“两手抓”。在弥补欠账、抬高底盘、提档升级的同时,我们努力在人均预期寿命、安居房建设、基础教育等项目上走在全国前列。第三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民生工作只有贴近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支持,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让老百姓来参与、体验和感知。今年,我们在省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选制,在省人代会上表决通过了10项民生实事,做到了“百姓点好单、政府做好菜”,促进政府民生工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民生工作确实千头万绪,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 “五个聚焦、五个更”。

一是聚焦就业,让群众的口袋更殷实。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我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出台了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深化高质量就业专项行动,创造更多优质岗位,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7.1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达到19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2%。通过扩大就业,我们有效地促进了居民增收,去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6.3%和8.3%,这两个指标在全国均排第三位。

第二,聚焦教育,让更多孩子就近上好学。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这些年,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引进中小学、幼儿园60余所,提供优质学位16万余个。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们还深入开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明确今后的重点就是要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改善教育设施的环境条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等等。去年,我们新增了基础教育学位4.6万个,引进补充紧缺急需教师6360人;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菲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正式招生,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累计获批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校生去年达到2000人,今年希望达到5000人,明年达到1万人的规模。同时到2025年,全省至少新增12万个公办基础教育学位,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遍地开花。

第三,聚焦医疗卫生,让老百姓更有“医靠”。我们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突出“一老一小”两个重点人群,持续推进健康海南行动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十四五”有望增加2岁。加强母婴安全保障管理,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每千人口托位数量有效提升。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做实做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四,聚焦住房保障,让人民更加安居宜居乐居。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我们以提升人民群众在住房领域的获得感为目标,着力构建完善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为主体的海南自贸港特色住房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安居房,这个安居房的销售价格是按照本市县城镇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不超过10倍来确定,也就是说家庭收入与房价是10倍的关系,或者不超过本市县上年度商品住房销售均价的60%来确定。

第五,聚焦社会保障,让群众拥有更多“稳稳的幸福”。我们紧盯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可靠、更为充分的保障。去年,我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13.1%和20.7%,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了12.5%,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精神障碍社区的康复服务做到了市县全覆盖。此外,海南还有一项措施,就是“15+N”种基本蔬菜均价保持稳定,物价在可控范围,排名基本在全国第25位之后。

谢谢。

蒋建民:

感谢刘小明省长的精彩回答,请继续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蔡强代表,海南自由贸易港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释放优惠政策红利?谢谢。

蔡强:

谢谢记者的提问。优惠政策是个热词也是敏感词。大家知道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财税优惠政策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也是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体现。海南的优惠政策特殊在哪儿?我们和其他省比,有什么吸引力?作为一个财税干部,我个人理解,海南的优惠政策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海南的优惠政策有制度保障,是制度性的。海南的优惠政策是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作为支撑依据的,从一开始提出建自贸港就通过立法给予优惠政策的制度安排,这本身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很好范例。第二,海南的优惠政策体现的是国际竞争力。我们不是要跟哪个省搞比较优势,我们对标国际自由港,中央要求我们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海南的优惠政策从设计上我们一直在对标香港、新加坡和其他世界知名的自由贸易港。所以海南优惠政策基于这两个特点,在政策设计方面有总体性。

刚才几位代表谈到我们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我们所有优惠政策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

零关税,现阶段通过清单方式来实施。低税率,我们现在实行以两个所得税最高税率15%优惠的方式实现。简税制,我们正在研究它的实施方案。除了这三个政策之外,海南的政策还包括,比如为鼓励跨境投资,有对境外投资所得免税的政策。我们最近又出台了暂时进境修理和暂时出境修理的免关税政策,促进跨境服务贸易发展,海南的优惠政策体系性非常强,能够满足不同业务类型和产业形态需要。同时,它又有很强的服务中心目标的导向。

刚才几位代表在发言和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讲到了一些我们海南的政策,我作为财税干部谈一点对海南优惠政策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扩容。海南现在的优惠政策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动态变化是市场主体驱动的,比如我们的三个零关税清单,从2020年总体方案发布后,政策出台。到去年年底已经全部实现了一轮迭代升级。这个升级是取决于企业的诉求。比如原来原辅料清单里没有咖啡豆,咖啡豆进口不享受零关税政策。后来正大进到我们兴隆建咖啡厂,引进生产线。正大企业提出能不能把咖啡豆放到原辅料清单,我们去年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诉求,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再比如原来设备零关税里面,游乐设施不在里面。我们要建设海南旅游消费中心,大型游乐场是我们要大力推进的,经过争取去年将8类游乐设施放到进口免税清单。

第二个关键词是优化。举个例子,离岛免税,很多媒体朋友可能都亲身体验过离岛免税的获得感。离岛免税政策在10万元免税额度和45类免税品种基础上,去年出台了“即购即提”“担保即提”这两种提货方式的优化。“即购即提”,大家的消费体验非常直接,过去买东西要带回北京、上海家里才能开封启用,“即购即提”是买了就可以使用,当然受到一定商品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所以你到了海南,来到美丽的沙滩上,你可以从免税店买上防晒霜、太阳镜,然后很惬意地躺在椰子树底下,享受明媚的阳光,听着涛声依旧。如果你还想挑战自我,你也可以更酷一点,从免税店买一个冲浪板,到日月湾去试一试你的身手。

第三个关键词是精准。我们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个人所得税15%优惠税率是非常受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政策,我一直认为这两项政策是现阶段的核心政策之一。为了保证它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我们不断地优化这两个政策的享惠条件,使更多企业和个人能够享受这个政策。2023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户数和个人所得税优惠的个人数都增长两成以上,因为效果非常明显。前段时间我到一家企业调研,这个企业在海南儋州市,叫奥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这个企业负责人跟我讲,2021年他们就是奔着自贸港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的,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这也体现了海南速度。到去年年底,这个企业享受的加工增值超过30%内销免关税政策,减免税收2.6亿,它享受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2000万,它进口设备免关税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超过150万,所以企业讲投资,在海南不到三年时间,净利润和其他地方相比增加了2.7亿。这个企业是把自贸港若干种优惠政策叠加应用的一个缩影。

从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体现了三个方面。第一,极大促进和塑造海南的产业结构。因为这些政策都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导向性。享受优惠政策要在鼓励类产业目录里,这些是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效结合,去年海南省的四大主导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超过60%,跟这些政策的导引作用非常有关系。第二,优惠政策推动下,海南的经济流量在迅速做大。2023年,新注册有纳税记录的市场主体将近23万户,是2019年的2.1倍,其中外资企业是2019年的2.7倍。这些是活跃的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第三,经济的增长、收入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惠民生的力度加大。过去五年,海南的教育年均支出达到7%,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0%,很多医院学校在海南兴建起来,为海南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民生福祉。海南的就业过去几年超额完成目标。在这些政策推动下海南老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自贸港建设日益强劲有力。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逐步地推出我们的财税制度设计的安排,最终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自贸港税制。

谢谢。

蒋建民:

谢谢蔡强代表,相信会给更多的市场主体深耕海南带去信心。不知不觉今天下午的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了,请继续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中央赋予海南的“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中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海南目前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冯飞:

海南是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海南的生态环境全国出名,海南也时刻牢记,要精心呵护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保护好海南生态环境这个国之大者。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三个方面:

第一,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我们确定了“两个一流”的目标,第一个一流是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2023年海南的省控地表水优良比率95.9%,空气质量优良率99.5%,PM2.5浓度保持在12微克/立方米,PM2.5的指标相比较疫情前的2019年还下降了2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是保持全国一流。第二个一流是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一流。这当中我们还有差距,我们是以推动中央环境督查问题整改为主要抓手,来推动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显提升、上新台阶。最主要是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修复的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第二,滚动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其中就有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定位。“六个标志性工程”,一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园中旗舰式的生物种类是海南长臂猿,从2019年的四群30只,现在恢复到六群37只,这是很不容易的。二是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岛的清洁装机比例我在回答新质生产力问题的时候已经说了数据。新能源汽车在新增汽车当中占到50%以上,两辆车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三是禁塑,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禁塑法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率80.2%。当然我们在指定领域的。四是装配式建筑,使用面积占到新建建筑比重的70%。五是“六水共治”,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这些工作在全面铺开。水是海南生态环境工作中的短板。六是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东屿岛就是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所在地,我们有望今年年会期间示范项目正式运行。

第三,推进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海南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只在末端去做工作恐怕不行,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越变越好,就需要系统性转型,在源头做工作。也就是说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比如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我们完成了全国首个GEP核算,生态价值GEP核算。万宁的小海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首单蓝碳交易,就是海洋碳汇交易。我们去年的消博会首次实现碳中和。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里做一点补充,怎么推动转型?怎么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主要是几个方面,我们探索建立产品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从部分产品起步、探索。建设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要是对海洋碳汇。推动碳排放交易中心的设立和发展,交易主要是给碳定价的。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的交易,通过这样的估价体系、标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的转型。

我们始终不会忘记海南不仅是海南人民的海南,也是全国人民的海南,也是世界人民的海南。海南的生态环境全国瞩目,香港大公报的记者,我觉得你是代表之一了。良好生态环境也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我们也积极争取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谢谢。

蒋建民:

感谢冯飞书记,请继续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我想提问陈凡代表,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能否介绍一下海南在搭建种业科研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以及未来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发展?谢谢。

陈凡: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谢谢对海南科技工作的关心。刚才冯飞书记已经提到海南独有的“三度”,包括何琼妹代表也提到了南繁,就是因为这独特的光温优势,成为种子南繁圣地。我不知道各位记者朋友对“南繁”一词有多少认识,在新华字典、牛津大辞典都查不到,这是指五指山以南区域,冬天气温超过16℃,这样种子就可以繁育,刚才冯书记提到了,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7000多个新品种,有70%是经过南繁的繁育过程。在冬天,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的时候,这里的种子可以多繁一代,由此它成了育种加速器,是天然大温室。

2018年总书记到南繁考察时提出,“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袁隆平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在辛苦工作,每年冬天都到三亚南繁基地,最终选育了“野败”突变体,这个“野败”突变体最终支持了“中国饭碗端中国粮”,保证了我们真正地吃饱。在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是相当辛苦的,我个人也做了20年的南繁工作,一直连洗热水澡的地方都没有,所以那时候的条件更不用说科研工作,当时只能是“候鸟”式工作。在2018年,海南开始建设崖州湾科技城,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中更多是为了打造种子精准设计创新平台,围绕南繁工作,聚焦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等一系列高校,也包括企业,由此形成人才聚集,人才聚集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种业创新,集全国的新的机制体制来完成创新过程。至此南繁工作中,南繁科技工作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巢”,也是我们希望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新战场。科研创新的目标是什么?从新中国开始,我们的粮食单产提高了4.8倍,事实上预测2030年我们还差20%,我们还要提高产量2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大面积单产的提高。现在我们的人民生活需求逐渐提高,但我们只有9%的土地,要养活全世界18%的人口,我们同时用了32%的化肥,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上有巨大压力,这就需要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重大新品种,这样才有可能大幅增加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2022年总书记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强调,“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需要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竞争适度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才可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塑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势能。

海南在未来希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双高地,我们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产业创新生态的“两链一生态”,目的是筑最好的巢引最好的凤。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条件,刚才小明省长谈到了人才医疗保障、子女上学等问题,也提到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创造这样好的条件来引才,我们希望建立带有自由贸易港标识的、开放的、国际范的科技园区,来打造我们多层次人才队伍,做好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也在建立相应的推进种业的CRO服务,更多是做好在全产业链上每一个链点的支撑和服务过程,保证它的协同发展,做大产业链,包括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南繁种业与产业之间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希望打造服务全国的国际化的南繁硅谷。

前天总书记提到的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刚才冯飞书记也提到了,其实在农业领域、种业领域,我们更直接的,是怎么样去做好新质生产力。在我们发展过程中,对应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是国家食物安全和种业创新需求,我们推进的是技术,希望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的精准设计体系的技术迭代,这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同时不断做强南繁硅谷的科技核心,最终提升种业创新支撑能力,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让南繁硅谷不再是“候鸟”的巢,更多成为种业创新的策源地。

蒋建民:

感谢陈凡代表。请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林豪代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请问水满乡现在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方面发展情况如何?有些什么样的经验跟我们分享一下?下一步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安排?谢谢。

林豪:

感谢记者朋友对水满乡的关心关注。2022年4月11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买下两袋茶叶,并留下了“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的殷切嘱托。这两句话,两个“好”字,我们牢牢记在心间。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好”字铆足干劲,乡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好”,是打好“生态牌”。海南不仅有海,还有山。水满乡就位于海南最高峰五指山脚下,过去这个地方交通不便,发展基础也比较薄弱,连当地老百姓都自嘲这里“穷得只剩下山和水”,老乡们守着青山绿水却空手而归。而现在,这些山山水水成了我们发展最大的本钱和核心竞争力。这中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干部和老百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大家更加坚定了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心和擦亮生态“金字招牌”的信心。2023年,我们水满乡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那我们是怎么样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呢?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好”:选好产业,走对路子。

我们选的第一条产业路子,就是发展茶产业。为什么?一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我们对海南五指山的大叶种茶进行了基因测序,证实海南五指山大叶茶是独立的新茶种,这就是我们茶产业发展的“两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抓住机遇鼓励农户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去年,我们水满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了1万亩,茶青收入超过1000万元,茶叶种植规模和销量得到了“双”增长。选对了路子,乡亲们的劲头就更足了,一片片林间的“粗枝大叶”正在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2023年,我们水满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增速12.74%。

除了做好第一产业,我们还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消费动能”。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好”——画好民族文化“同心圆”。水满乡是黎族苗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黎锦苗绣、民族歌舞、古法制茶、山兰米酒等,都是我们独特的非遗技艺和民族文化资源,如果在场的记者朋友到咱们水满乡,我建议您先深呼吸,吸几口氧气,“沐浴”在负氧离子和芬多精中,品一杯山野芬芳的水满茶,再去看织锦刺绣等非遗技艺,体验黎族“艺术体操”——竹竿舞,观赏黎苗时装“村秀”,然后吃一桌热热闹闹的长桌宴,席间喝上一杯“喝了不容易醉、醉了不容易醒、醒了不容易忘”的黎家山兰酒,感受水满乡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现在都很受游客欢迎。2023年,全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300万元,其中,我们黎族“小村庄”毛纳村就迎来了20多万游客,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

五指山人民都是大山的子孙,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底色、原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以“茶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等一系列绿色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选择乡村、爱上乡村、共同建设乡村。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四个“好”——乡村发展和老百姓的日子都越来越好。

“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欢迎大家常来五指山、常来水满乡做客,一同感受生态含绿量和发展含金量齐增长的“山乡巨变”。

谢谢!

蒋建民:

感谢林豪代表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三沙卫视记者:

请问黄海文代表,众所周知,咖啡产业是海南自贸港的一张亮丽名片,您作为咖啡企业在海南的代表,请谈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企业享受到了哪些政策和政策福利呢?

黄海文:

谢谢三沙卫视记者对咖啡行业的关注,海南是国内最早种植和加工咖啡的地区之一,海南咖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023年全省咖啡加工产能达到2万吨,全产业产值近60亿。我所在的正大海南兴隆咖啡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海南省万宁市,这里目前咖啡种植面积8千多亩,约占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全海南种植咖啡豆的70%以上是由我们万宁加工,可以说万宁是我们海南咖啡种植、加工、商贸流通的重要地区。

而且兴隆咖啡是新中国第一个咖啡民族品牌,现在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正名商标、以及中欧互保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并且入选了国家“地标品牌+”示范案例。在2020年,万宁市政府与正大集团合作,在太阳河兴隆咖啡原厂址基础上,共同打造了一座集咖啡加工旅游、咖啡贸易与深加工为一体的观光式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两个生产车间,一个沿袭传统兴隆咖啡焙炒技术,一个采用进口先进设备打造全自动生产线,不断提升咖啡加工水平,满负荷运营年产能可以达到3000吨。

纵观全球咖啡市场,可以说海南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又链接东南亚咖啡市场,是国内唯一同时适用自贸港政策和RCEP规则的省份。这也是正大集团咖啡事业线选址在海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自贸港政策的影响下,这几年,我们深刻感受到海南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尤其是方便企业入驻、简化经营许可颁证事项等流程,让我们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我们公司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取得了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誉称号、海口海关颁发的“高级认证企业证书”。未来我们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咖啡产业链谋篇布局,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继续推动海南国际咖啡贸易和加工专业市场建设,探索打造集咖啡贸易、研学、品鉴、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咖啡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咖啡产业农文旅融合,推动形成产业联动效应,让海南咖啡实现“原料买全球”“产品卖全球”,让世界咖啡在这里进入中国,让带着海南印记的咖啡香飘世界。

谢谢。

蒋建民:

感谢黄海文代表的回答,相信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下,一定能实现“世界咖啡海南造”的目标。

各位记者朋友,今天大家提问非常踊跃,11位代表回答了14个问题,问得专业、答得精彩。衷心地感谢各位人大代表,感谢记者朋友们,也向大家道一声辛苦!

今天我们的集体采访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