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
2021-09-09 19:20 来源: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

《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
(2021年9月9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向向: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海南省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不久前,《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正式印发实施。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什么样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哪些目标指标,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哪些特色?围绕这些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孔令辉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向玲女士,就《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目标、内容和特色、贯彻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孔令辉先生介绍《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孔令辉: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就《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和宣传。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借此机会,我将介绍三方面相关情况:一是该《规划》总体考虑,二是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三是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关于《规划》总体考虑

(一)坚持目标导向,以“两个领先”目标要求,倒排设置目标任务。中央12号文件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十四五”要着重对标2035年“两个领先”目标,统筹考虑未来三个五年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系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好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路线图。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当前,在协调处理好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如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海南基本省情和发展阶段,全面摸清家底,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好环境基础。

(三)加大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扣“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需求,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统筹协调,突出全省一盘棋。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上,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做好保护与发展的统筹协调;做好与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的统筹衔接;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产业等各类规划的专项对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规划与各环境要素专项规划的无缝衔接,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协调性、长远性。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特色

规划文本共11章、42节,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为总论。这部分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明确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确立“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出“绿色低碳发展、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环境安全保障”等4大方面26项主要指标。第二部分(第三至十章)紧扣“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区”战略定位,明确“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任务,提出“八高”实施路径,谋划实施11类37项重点项目。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为保障措施。具体从明确责任分工、保障资金投入、搭建项目平台,加强调度评估,强化监督考核等方面推动形成规划落实实施的闭环责任机制。规划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色:

(一)在规划编制站位上,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三新”。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认清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五年,也是奋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打造美丽中国海南靓丽名片的关键时期。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明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作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应由作为、大有可为。

(二)在战略定位谋划上,坚持优势引领,突出“海南样板”。

一是结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总体要求,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二是结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提出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行区”;三是结合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机制,提出打造“生态环境质量标杆区”;四是结合海南“多规合一”改革实践和海南资源优势,立足海洋大省地位,提出打造“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五是结合海南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打造“‘两山’转化实践试验区”;六是结合构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要求,提出打造“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

(三)在规划任务安排上,坚持战略导向,谋划“八高路径”。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局,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筑牢屏障、生态制度逐步完善、生态生活绿色化等方面着手,高标准谋划“八高”实施路径,落实“六区”战略。一是坚持高质量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坚持高效能降碳,主动落实“双碳”目标。面向碳排放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三是坚持高协同联动,建设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坚持陆海规划统筹、功能协调、环境质量标准衔接,建设“美丽海湾”先行示范区。四是坚持高精准治污,保持环境质量全国“标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实施精细化环境污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五是坚持高水平保护,维护自贸港生态安全。实施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六是坚持高标准防控,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系统提升环境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应急体系,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七是坚持高效率监管,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集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八是坚持高品质行动,弘扬现代生态文化。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绿色化,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四)在指标设计上,坚持统筹协调,衔接“两大任务”。

指标设置上统筹“补短板、创一流”双重任务,坚持可监测、可评估、可分解、可考核原则,设置了绿色低碳发展、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环境安全保障等4大方面26项指标,包括11项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其中11项约束性指标中有6项指标已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地方特色指标方面增加了3方面7项特色指标:一是在绿色发展方面增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二是在优美生态环境方面增加“臭氧浓度”指标项;三是在环境安全保障方面增加“农药施用量减少比例”“化肥施用量减少比例”“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等。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全民参与,做好规划宣贯工作。充分利用公众信息网站、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规划宣传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加强支持指导。加强对市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支持指导,强化上下联动,确保市县高质量编制规划,并与省级规划做好衔接。

三是强化规划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对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涉及我省目标任务以及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强“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谋划,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将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项目化,统筹推进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措施的落地实施,把规划“设计图”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景图”。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我们希望将《规划》相关内容推动落实到位,确保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谢谢大家!

向 向: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朋友通报你所在的媒体机构。

人民日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有哪些举措?

孔令辉:谢谢您的提问。根据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统一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结合我省碳排放达峰研究阶段性成果,《规划》设立了“坚持高效能降碳,主动落实‘双碳’目标”专章,把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提出按照积极、可行的原则,扎实做好碳排放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争当降碳工作“优等生”,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重点做好电力、石化、化工、水泥、交通等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部署碳中和发展战略,强化碳中和科技支撑与制度创新,提升气候治理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央广网:优良生态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应有之义,请问“十四五”期间如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向玲:谢谢您的提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加快构建分类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

二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探索构建海南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核算规范,形成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分领域、分区域、分行业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估。

三是建立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大生态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生态产品的社会关注度,扩大经营开发收益和市场份额。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开发生态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实现“生态+金融”的生态产品价值。

四是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森林、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持续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五是打造若干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试点。围绕生态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康养、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海南模式,形成推广经验,到2025年创建若干个样板基地。

凤凰网:“十四五”期间是我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我省生态环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那如何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孔令辉:谢谢您的提问。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实施精细化环境污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是推进“三水”统筹治理,建设“幸福河湖”。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坚持优水优用。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进全岛城乡一体化统筹供水。精准推进水污染治理,实施河流湖库全流域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治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及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率。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开展“幸福河湖”创建行动,到2025年,全岛形成“一城一镇一条河(湖),一河(湖)一景一文化”格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一流。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测—研判—预警—响应全链条工作机制,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建立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兼顾温室气体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推进细颗粒物(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三是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培育生存之基。强化土壤污染源源头管控,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巩固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落实农用地安全利用等级动态更新制度。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善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制度。有序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和风险管控试点。

四是聚焦“薄弱环节”,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制定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农村水、气、土壤环境系统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有序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改革试点,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监督考评,切实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五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维护自贸港生态安全。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范围及功能分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海南岛及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本建立覆盖陆海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生物安全管理。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生态修补与修复。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实行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

海南日报:海南的生态环境“天生丽质”,为确保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向 玲:谢谢您的提问。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集成,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基础管理制度,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推行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构建更加严明的环境责任体系,压实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逐步构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绿色标准体系。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全省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声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指标体系。构建企业履责、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污染源监测格局。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量值溯源体系。深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四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省对市县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导,强化基层环境管理能力创新提高。构建多层级、全过程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推进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实施本地科研院所能力提升工程。

新海南客户端 南海网 南国都市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提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要求,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我省有哪些举措?

向 玲: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我省坚持陆海规划统筹、功能协调、环境质量标准衔接,以“美丽海湾”为总抓手,建设“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海湾,提升公众临海亲海的幸福感,建设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具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陆海统筹保护与发展。强化陆海协同的生态空间管控,以海岸线为轴,充分考虑河口区域,研究划定海陆衔接的空间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管控措施。优化海岸带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海岸线开发管控制度。

二是建立陆海统筹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出台陆海衔接的监测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构建“流域—河口(海湾)—近海—远海”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建立“纳污水体—入河(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系统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开展“一湾一策”精准治理。编制海水养殖连片聚集区建设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合理确定养殖种类、模式和规模。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现状调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健全海上环卫制度。

四是建设“美丽海湾”先行示范区。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加强海洋各类保护地建设和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向 向:谢谢孔令辉副厅长和向玲处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