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长流那秫郑氏 谦谦君子 淡泊名利
2023-03-06 10:35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新民村(那秫村)旧称“文里坊”,村门就是一座小型的瞭望楼——“守望楼”。


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的那秫村《郑氏族谱》内页。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龚梓

“人生天地间,落地即相与。其始也处乎一室,稍出于闾巷,渐至于乡邑,既而远达于通都,遍及于异域,所出愈远,所交愈广,然推原其始,莫或先于故乡之人。是故君子之于交游,于其乡人尤为亲昵,且加厚焉。”明代成化癸卯年(1483年),终生在北京为官的海南先贤丘濬,以“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开始动笔为其青年求学时期的好友郑德崇撰写墓志铭文,想必对家乡那位至交的思念之情非同一般。郑德崇是正统癸酉年,即1453年(丘濬次年考中进士)去世的,时过整整30年。

郑德崇原籍琼州府琼山县凤楼都那秫村(今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新民村),先祖是宋代迁琼的郑钦(同时渡琼的还有郑鋾,可能是其兄弟),但由于谱牒散佚,清代、民国续修族谱时已发现宋元时期的宗族繁衍信息不全,世系不明。好在明清以来,以聚落区分,文里、文新、文章三支郑氏世系分明,文里一支在今新民村,郑德崇从那秫村迁出,属文章一支。文章村原属澄迈县管辖,现属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丰盈村。

郑德崇

谦谦君子 天不假年

丘濬笔下的郑德崇近乎完美。

郑德崇比丘濬年长两岁,先进入府学读书,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再返校时,便与丘濬同窗了。不久,广东按察副使王琼祐视察琼州教育,安排考试,当时琼州府学和琼山县学几十名学生参试,只有丘濬、郑德崇和林杰(与丘濬同时考中进士)三人成绩合格。

郑德崇年幼失父,孝敬母亲,友爱兄弟,和睦邻里,在学校里恭谨温顺,儒雅有礼。郑德崇长得一副漂亮的胡须,学友们常常以其美髯跟他开玩笑,但他心地坦荡,没有城府,即使是比较过分的戏谑,郑德崇也不在意。因此,从老师到同学,无论大小,都很尊重和喜欢他。

郑德崇擅长楷书,每年琼州府的“三大朝贺表文”,上官都嘱托他誊抄,州县进呈的公文,也让他先行审阅,对不妥之处,他便帮忙修改而毫无傲慢、得意的神色。因此,琼州知府及其副手,都很敬重他的为人,然而郑德崇从未借此机会牟取私利,待人处事既温和恭让,又持守正道。

丘濬感叹道:“使其不死而为时所用,必有所成就不苟然者!惜其有志未及施而卒。”

郑德崇34岁去世时,丘濬正在北京准备自1444年考中举人之后的第四次会试,听到噩耗传来,悲极而泣,以至于经常在梦里见到他。而每次与同乡故旧提到郑德崇,未尝不唏嘘和伤感不已。

丘濬想起自己中举后,居家继续备考三年一次的会试,而郑德崇还在府学读书,每次休息请假回家,都要去府城西厢的丘濬家里相聚。丘濬每次北上应试,郑德崇都到海滨为他饯行,“潸然出涕”。每每想起这些往事,丘濬“忽忽如昨”,恍惚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郑德崇有两个儿子,郑穟和郑稽。郑稽后来也进入琼州府学读书,学有所成,实现了其父未实现的愿望。

有关郑德崇后代和族人的故事,在《广东通志》《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中均有记载。

郑稽

洛容知县 事兄如父

郑穟和郑稽的父母走得早,兄弟俩孤苦相依,即使到了成年,也不忍心分家。

成化癸卯年(1483年),也就是丘濬为郑德崇撰写墓志铭文那一年,郑稽参加广东乡试,考中举人,被授任洛容知县。洛容,也写作雒容,在今广西鹿寨县一带。

郑稽当知县后,事兄如父,俸禄收入都交给哥哥郑穟掌管、支配,自己不留丝毫。

郑穟死后,郑稽也事嫂如母,帮助抚养两个侄女长大成人,然后嫁给读书人家为妻。

乡人依据“二十四孝”中田真三兄弟分家时,不将紫荆树锯成三片而让枯树重新枝繁叶茂的故事,给郑稽的居所命名为“荆茂”,并赋诗赞颂。

郑天章

不入仕途 只想育人

将视线转回郑氏当年落籍的那秫村,这里迄今尚存一座“文里坊”,因此这里的郑氏人家被称作“文里支”。清代,文里郑氏走出了不少读书人,功名最高、声名远播的,当数进士郑天章。


琼台师范学院海口校区(琼台书院)校史展览室里的郑天章画像。

郑天章的祖父郑文彬是一名国学生,曾在北京国子监读书,他天性纯真、诚实,与“文章支”的郑稽一样,终身不分家。哥哥病了,郑文彬服侍汤药,寝食不离。兄弟俩手足情深,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另一对兄弟郑文治和郑文彩,则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尤其注重教育事业,资助寒门学子。他们的父亲郑实简直就是明代郑稽的“翻版”,被张岳崧称为“隐德君子”,可惜英年早逝。

郑文彩曾在府城雁峰书院读书,山长王承烈看到他写的文章之后,刮目相待,将他带在身边,倾囊相授。嘉庆癸酉年(1813年)成为拔贡,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举人,此后多次参加会试,都未考中进士,赴任海康教谕,后来借回家守孝之机,辞官归籍,主讲雁峰书院多年,志在栽培本乡后进。咸丰年间,官方续修《琼山县志》,他被推举为总纂。

郑文彩在雁峰书院掌教时,从游者很多,其中就有侄孙郑天章。郑文彩对郑天章的文学才华十分看重,认为他是“吾家千里驹”。1862年,郑天章参加同治壬戌恩科乡试中举,光绪丙子年(1876年)考中进士,但他以母老为由,不愿入仕,而是回乡侍老抚幼,安贫乐道。

郑天章曾在澄迈的澄江书院、儋州的丽泽书院、琼山的雁峰书院和苏泉书院掌教,聘金之外,一概不取,学生送给他的见面礼,也坚决辞而不受。因此,郑天章的廉介之名,妇孺皆知。

郑天章博览典籍,一度痴迷陆王心学,晚年回归程朱理学,在治学方法上对学生和族中子弟启迪颇多,得意门生中就有清末民初的海南文化大家王国宪。

县志称郑天章“胸无城府,和蔼可亲,人无论贫富,待之如一;至论地方吏治,力争得失,必亲为指摘,大声疾呼而面斥之,无所回护瞻徇;其憨直直行,直率性真,当于古人中求之”。

目前,宋代渡琼的郑钦后人,除了落籍地那秫(新民村),还分布在海口西部的文章、文新、荣山、镇海、博养等村落,以及澄迈、临高、琼中等市县,人口约有2万。


新民村的省级文保单位“常住宝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