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本期《自贸港厅局长访谈》栏目邀请到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邓云秀,为大家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建设情况,讲述法治建设如何护航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记者: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以来,海南已出台多少部自由贸易港法规?
邓云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实施。该法颁布实施以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统筹用好“三个立法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建设。截至2025年7月,已出台51件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工作重点聚焦哪些方面?
邓云秀:近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工作主要聚焦六个方面:一是聚焦封关运作准备急需,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立法。例如,围绕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制定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市场主体注销条例等法规。为了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准入、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今年出台了外商投资条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制定全国首个药品进口便利化若干规定,提升药品进口便利度;出台口岸管理服务条例,保障口岸安全高效运行,促进通关便利。
二是聚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法。特别是支持产业园区制度集成创新,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根据各园区的特色产业作出引导性促进规定,推动重点园区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
三是聚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立法。例如,制定了全国首个公平竞争条例,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为了提升商事纠纷解决效率与国际公信力,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投资贸易环境,出台了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商事调解规定等法规。
四是聚焦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生态立省,围绕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谋划推进相关立法。例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规定,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进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若干规定,明确禁止洋垃圾进境,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境环境安全风险防控。
五是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强民生和社会治理立法。例如,制定安居房建设和管理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自贸港特色住房保障体系。近期,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对该规定进行修订,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和更好期待。
六是聚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立法。例如,出台反走私条例、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海岸治安管理规定等法规,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安全、有序运行。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
邓云秀: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聚焦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按照急需先立的原则,重点突出上述六大方面的立法需求,按照时间节点分步骤、分阶段实施。2025年立法计划安排项目75件,其中条件比较成熟、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新制定和全面修订的法规项目为28件,研究起草、条件成熟时适时安排审议法规项目为47件。
记者:封关运作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一号工程”,省人大常委会将如何为封关运作提供法治保障?
邓云秀: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统筹用好“三个立法权”,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权,聚焦“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立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创新的作用。例如,聚焦产业发展,特别是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五向图强”等重点领域,拟研究制定商业航天、水产苗种、海洋经济、车联网等促进新产业与新业态发展方面的立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文字整理/袁宇)
相关稿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