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3年 第12期 (2003-06-30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结构优化指一个动态的行为,使某一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的主要是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内在推动力,获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高效化。近代各国的经验表明,国民经济的总量增长与结构变迁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往往能成为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基础的启动因素。当前海南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重大障碍表现为需求不足,显然,我省经济已进人需要以结构变迁来启动和支撑曾,量扩张的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地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加入WTO使经济对外更加开放,我们应努力构建与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具有竟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拓展国民经济的成长空间。本文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从单位分布、构成的角度深人分析海南基本单位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一、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底,全省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外,共有各类法人单位31428个,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相比,增加13296个,增长73.3%;共有各类产业活动单位43060个,增加14638个,增长51.5%。从全部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中可以解读出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一)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三次产业构成呈现“三、二、一”分布,第三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省法人单位的一、二、三产业构成由1996年的3.4:16.5:80.1转变为6.2:13.2:80.6,法人单位调整进程缓慢,继续呈现“三、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1996年的3.4%提高到6.2%,提高了 2.8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16.6%下降到13.2%,下降了3.4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80.1%提高到80.6%,提高了0.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法人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产业活动单位的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96年的2.6:13.2:84.2转变到2001年的5.0:11.3:83.7,产业活动单位调整缓慢,继续呈现“三、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2.6%提高到2001年的5.0%、提高了2.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的比重由13.2%下降到11.3%,下降了1.9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比重由84.2%下降到83.7%,下降了0.5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产业活动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二)企业法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产业的内部结构门类齐全,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看,在国民经济的16个行业门类中。除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外,每个门类都有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中的食品加工、纺织、化学、建材、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21729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9.1%,比1996年增长1.1倍。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4.0%。(见表3)。

表3 企业法人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中,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为26009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60.4%,比1996年增长69.6%。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1.1%。(见表4)

表4 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严重制约对资源的优化配制。产业结构是资源配置的具体载体,产业结构优化要充分体现区域资源察赋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主要标志是与本国或地区的资源结构相匹配,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相应优势,保证资源不断被投人到效益最高的产业中去,有利于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海南现行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当前供需结构性失衡,过剩与短缺并存。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分别占80.6%和83.7%,而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单位总和分别仅占19.4%和16.3%,产业结构明显不协调,这与海南拥有优越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不相匹配;与同样拥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药物、矿产等加工工业资源不相匹配海南农业和工业开发建设显得严重不足,不利于资源的利用效益,不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二)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上看,2001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36.8:20.9:42.3转变为35.6:23.3:41.1,五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继续呈现“三、一、二”的结构特征。总的来看,海南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很低,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而当前工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世界平均也已进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见表5)。从三次产业结构看:(1)农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现代化水平较低。2001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高达35.6%,而全国占15.2%,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偏低,支持工业化能力有限。(2)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竞争力不强,是产业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海南对工业投人很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经济规模小,既少反哺农业,又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2001年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仅为2662个,仅占企业法人的12.2%;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仅为3242个,仅占全部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12.5%。 2001年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6.30%;工业化程度很低,仅为0.3109,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3)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尽管海南的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最大,但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见表5),而且我们不应该忽视,海南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等这样的基本省情上的,根基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海南的产业结构演变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三产业在没有经过农业化、工业化的阶段,跃居三次产业主导地位,因而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成长条件。这种结构不合理即第三产业没有坚实的一、二产业做基础,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见表6)。从全部基本单位看,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性产业活动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分别占全部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74.2%和69.9%.

表5 海南与中国、世界GDP产业结构的对比

  注:中国、海南产业结构比例为2001年数据,世界为1997年数据。

表6  海南GDP产业结构内部比例(2001年)

  (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小〔海南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数量很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也仍然较低二主要表现在: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制造业比重低。当前海南资源型加工业普遍规模小、能力弱,机械设备制造业及技术性制造业规模更小,制造业结构升级困难、缓慢、在国内生产总值中,2002年制造业增加值仅占14.4%。

  三、对策与建议

  (一)总的指导思想

  现代经济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高速变动。经济增长总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靠相应的结构来支持。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产业的不断调整。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依赖结构的转换,在一定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转换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才使我国经济保持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海南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各产业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海南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快提升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全面提升第三产业,以及积极调整优化各产业内部结构。根据“比较成本说”和“要素察赋说”,海南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便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收益。因此,海南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建立起优势产业发展的渐格局,推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里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可借鉴的经验。后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注意到,一方面,完全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的一般规律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老路,市场条件、资源条件以及国家环境都已不允许;另一方面,按照“相对优势”分工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后起国家虽然也能从分工获得比较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这一理论形成的产业结构,后起国家或地区就只能永远落后而不可能实现经济赶超。这些国家从自己的工业化实践中总结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行产业扶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的“赶超战略”。这一赶超战略与传统工业化战略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特别强调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产业振兴,强调政策对结构转换的干预。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供给相对丰裕的是简单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因而在劳动力密集或资源密集型商品的生产上生产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利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需求来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资源转变为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就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说,日本经济的成功,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及1990年代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所出现的良性增长态势,都和这一战略下形成的“赶超型结构”密切相关。

  (二)具体的战略措施

  1.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由于海南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范围,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长夏无冬,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多雨的优越自然条件,促进了物质、能量快速转变,因而生物活力强、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结构复杂,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明显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任何省区不可比拟的。正如朱镕基总理于1998年在海南考察时所说,“真正抓好了热带农业、旅游业、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为此,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提升农村经济产业化水平。农业的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坚持“调优、调精、调高”和适度规模的方向,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依靠科技进步,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在种植方面,要调减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热带名优特水果、花卉、反季节瓜菜、优质水稻、热作等热带高效农业;在养殖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如文昌鸡、东山羊、加积鸭等名优特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海洋养殖、远洋捕捞业等。要抓紧实施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国家标准,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发展无公害食品,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名牌农产品。

  2.立足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作支撑,大力发展资源型加工业。(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当前海南部分农产品生产已由过去短缺转向相对过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缓解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重要途径。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规模仍很小,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加工企业集团,应当在继续扩充数量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规模扩大上,发挥大型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其次,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着重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由销售农产品初级产品逐步变为深加工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实施名牌经营战略。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再创一批名牌。第四,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重点优先发展骨干企业,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第五,可采取更灵活的政策,推进各种形式的资本运营和联营合作,多样化兴办加工企业,既可以实行工厂加农户,也可公司加农民等。第六,龙头加工企业集团要抓好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这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依托。(2)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化工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力争用5一10年时间将海南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肥生产基地,并建成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还将利用凝析油加工生产精细化工品,利用原油进行加工的炼油厂项目及下游产品。海南油气化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最终形成集团化加工企业、资源开采加工基地化为标志的高级加工阶段。巴西海洋石油开采对海南开发海洋油气工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巴西75%的石油储量位于深海。巴西石油公司自1986年开始实施“深水油田开采技术创新和开发计划”。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其深水石油勘探和生产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深水采油技术的突破使巴西石油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3)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我们要把发展医药制造业作为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海南医药行业应苦练内功,大胆开展技术创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要通过与国内著名院所的联合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使海南成为中国南部特色鲜明的“药谷”。

  3.加快南海开发,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海南省拥有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全国海域面积的2/3,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一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南海天然气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二是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据科学探测,海南近海就有1万多种海洋生物,其中3000多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三是拥有丰富的海产药材。象砒帽、哈壳、牡蝠、海龙、海马、海蛇、珊瑚、石决明、鱼缥胶、鱼翅、海龟板等,种类之多,产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四是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种类多,产量大。南海是海南的聚宝盆,同时也是全国的聚宝盆,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恒久支撑点。国内外专家预言,21世纪的海南不但是后来居上的海洋经济强省,而且必然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最大“亮点”。面对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应尽快制定可行的海洋资源开发总体方案,切实把海洋开发纳入整个国土开发计划。积极采取内引外联的形式,扩大融资渠道,争取国内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乃至世界银行的信贷支持,争取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国际上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合作,与国内民营资本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加工、制药业,近海滩涂养殖业,海上运输,海上观光等产业,整体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这将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推动海南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富民强省。

  4.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海岛度假休闲基地。旅游业是世界上永恒的朝阳产业。海南岛气候宜人,四季常青,大气环境质量世界一流,具有迷人的热带、亚热带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我们要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优势,以热带滨海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题,按国际标准来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突出热带海岛和少数民族风情等特色,把海南建成国内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要结合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旅游软硬环境建设,推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包括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旅馆、旅行社团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要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大力开拓新兴客源市场。要加快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州海峡度假度假区建设,继续扩大博鳌国际会展中心的规模和影响,积极发展中部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推进西线旅游开发,加快带动我省旅游业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大胆引进省外、国外知名旅行社来琼开展旅游业务,不断提高我省旅游服务业水平,打造国际旅游知名品牌。

  5.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各行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多,各行业性质差异很大,要以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根据需要和可能,分轻重缓急,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必要时政府应采取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的办法。

  优化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这些行业关联效应强,既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又是我省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8.4%,对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下一步重点是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引导其走内涵发展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要超前发展于其他行业,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商业要建立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批发贸易体系,着力发展大批有相当实力的流通企业集团、综合商业、连锁店和物配中心等现代流通形式,使海南市场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餐饮业经营形式要多样化,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档次也要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中心,提高其规模效益。金融业要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改革,规范金融法规、提高经营管理和营运手段;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能尽快与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投资方式引进国外资金;利用多种信用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继续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积极支持我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资金保证。保险业要在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增加险种、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当前我省新兴行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所占比例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信息咨询、租赁、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优先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同时要全面改造和带动其他各项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岛”的建设步伐。信息产业已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现已超过70%。信息产业也已确定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加大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力度,同时要不断改进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业渗透到三大产业的各部门、各领域,实现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促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向互动式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卫生、体育、教育、科技事业,特别是科技和教育事业,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卫生、体育、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要在全民中强化“科教兴琼”意识,加大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的投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海南经济的腾飞,最终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必须从现在起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到依靠科研技术的基础上来,缩小海南和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差距,建立起多层次的科技开发经营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为下个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准备人才,必须加大教育投人,使教育同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协调发展。因此,加速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提高各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迅速发展海南文化,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三产业发展有后劲,促进第三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6.积极利用外资,参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面对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新形势,海南要努力创造条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参与资源开发。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如进行外商投资风险公司、特许经营权转让等试点,探索项目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BO T等融资新方式。同时要把现代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也引进来,代替我们现有的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重点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重点建设项目,拥有先进技术、能够改进产品性能、节能降耗和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技改项目,能够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创汇的项目,能够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的项目,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课题总策划:张恒
指导:符国瑄  黄泽森

执笔:曾德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