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1年 第2期 (2001-02-28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关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2001年2月11日在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南省省长 汪啸风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海南省省长汪啸风各位代表:
  制定和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全省人民关心的大事。省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团结奋进,战胜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实现了我省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挤掉泡沫夯实基础,规范市场增进效益,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省内泡沫经济以及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省"九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我们认真总结"八五"期间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夯实基础,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发展思路,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使我省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发展速度稳步攀升。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43.1%,年均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44.8亿元,比1995年增长57.1%,年均增长9.6%。我们全面规范市场,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处置积压房地产和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风险工作,经济秩序大为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25%;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电力供应自给有余,城乡电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通信基础设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美兰机场通航,并成为全国八大空港之一;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供水能力新增40万立方米/日,海口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竣工投产;洋浦港二期工程、粤海铁路通道建设进展顺利。
  明确方向调整结构,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热带高效农业、新兴工业、海岛旅游业和海洋经济、信息产业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强化了农业,提升了工业,夯实了第三产业,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热带高效农业方兴未艾,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瓜菜、水果、水产等优势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由30.3%上升到44.3%。工业效益明显提高,全行业已扭亏为盈,2000年实现利润3亿元。按市场规律推进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优胜劣汰的局面基本实现,天然饮料、化肥、药品、无纺布等一批拳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接待设施日臻完善,新开发的景区景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海南旅游产品,去年来琼游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总收入达78.6亿元。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果。以优化资本结构和转换机制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破产、兼并、减员增效,核销银行呆坏帐28.8亿元,银行债转股21.8亿元,共为企业盘活国有资产106.8亿元。省属37家国有中小商贸企业全部放开,1万多名员工改变国企职工身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农垦体制改革在调整内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职工自营经济发展迅速。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省政府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别减少15.8%和38%,转变政府职能初见成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财政、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放型经济有新的发展。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对外开放领域明显扩大,产业上已由房地产、农业、加工业向基础设施、商品零售、金融、保险和其它服务业等领域延伸。人员、商品出入境条件进一步宽松,并实现了21个国家旅游团队到海南免签证。经济技术文化国际交流日趋活跃。洋浦开发区全面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开发建设呈现新的气象。
  以民为本增加收入,联手扶贫取得成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本届政府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列为重要发展目标,千方百计改善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五年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全省贫困人口已减至7.3万人;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690元增加到2000年1600元,农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九五"期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70元增加到5358元,行政事业单位近两年来新增工资总额7.1亿元,23万多人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72元增加到2920元,年平均增长9.1%。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1.8平方米增加到15.1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走持续协调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目标,并于1999年开始实施《海南生态省建设大纲》。二十世纪末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已经完成,建立无氟省级区域和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综合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开展齐心塑造海南形象活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推进"科教兴琼"战略,实施478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获得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26.8%。全省胜利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4.51‰下降到11.8‰。优秀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取得显著成绩,《鹿回头》、《苏东坡在海南》、《国际惯例丛书》、《共和国缔造者》等一批文化产品获全国大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131项,调整257项。清理整顿全省行政执法机构,先后取消了237家执法机构的执法资格。坚持政府公务员公开录用制度、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任前公示制度,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几年在政府机关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和"三讲"教育活动,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政府公开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已得到落实。全面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会计委派、财政监察特派员等制度和项目稽查、工程招投标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滋生腐败的源头。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五年来共起草地方法规84件,制定省级政府规章59件,为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禁赌成效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整顿旅游市场和商品市场秩序,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九五"时期,我省所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逐个化解泡沫经济留下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先后战胜了百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摆脱了"九五"前期经济低谷的阴云,步入了景气运行区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经济素质较差,工业比重明显偏低,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相对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不稳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很突出,非公有经济发展不充分,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些领域市场秩序相当混乱,最终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风险还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某些方面的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很突出,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治理。产生这些问题虽然有各种原因,但也反映了政府工作的缺点和失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改进工作,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五"计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
  今后五年,我省既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存在不少新的问题,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根据"十五"期间的形势和任务,计划《纲要》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新兴工业省和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设大见成效,海洋经济、信息产业和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有实质性突破,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科教兴琼步伐加快,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为争取在2010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力争"十五"时期成为我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时期。
  为实现"十五"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方针。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争取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动海南经济再上新台阶。
  ——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问题。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
  ——必须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琼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始终坚持"为民"和"富民"原则,努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全省各族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这既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全面进步观。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纲要》突出了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强调必须主要以经济手段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减少计划指标的指令性,增加计划指标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三、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十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实施"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同时,把海洋资源开发和信息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全省综合经济实力。
  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努力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牢固确立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计划《纲要》强调要围绕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大投入,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充分利用海南农产品的"季节差、名优特、无公害"三重优势,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计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坚持调优、调精、调高和突出规模效益的方向,放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适当调减传统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扩大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经济林木等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种植业;优化农村经济内部结构,明显提高渔业、畜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比重,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以加工运销为中心环节,努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加快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发展产、销区批发市场,拓宽"绿色通道",开发境外市场。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传统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措施,建设以省农科院为主体、以大院大所为支撑、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开发中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加强应用技术攻关,实施良种良苗工程,全面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按照商品农业和精准农业的要求,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抓紧建设科技服务和商品营销电子网络。四是深化改革,抓好农村几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用法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行为,稳定并逐步增加农民承包土地,保障承包者权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加快建设新兴工业省。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工业,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扩大财政收入来源、资源综合利用、初级产品增值、增加就业机会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具有重大意义,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十五"期间,海南工业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有一个跨越式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路子,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要加快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林水产品加工等资源优势产业的迅速发展,争取三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和天然饮料食品生产基地。其次,积极创造环境、人才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第三,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增加适销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治理污染和改善劳动条件,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第四,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扶持工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并举的工业组织体系。同时,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扭亏无望的落后企业。第五,制定和实施工业振兴政策,在引进人才、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债务处理、土地、税费、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十五"期间,我省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从业人员比重都要有进一步提高。计划《纲要》提出要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致力于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旅游人均消费水平,逐步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方向转变,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们正在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制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增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利用一流的旅游资源,建造一流的景区景点,重点开发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民族风情和优越生态环境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注重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规划和组织好西沙游等海上旅游活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优化客源结构,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继续依法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将一流的旅游资源配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通过重组,壮大优秀旅游企业,同时将一批劣质企业淘汰出局。
  加快发展各项服务业,是海南"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继续抓紧处置积压房地产的试点工作,加大力度、突破难点,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半拉子工程"和多途径消化闲置商品房,回收信贷资产,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综合运用各项政策,采取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加强监管等手段,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风险,重振房地产和金融、保险、证券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十五"期间,将以开发海洋资源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海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壮大海洋水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外海远洋捕捞业和高附加值的水产养殖业,争取近五年内把海洋渔业发展成为我省农业内部的第一大产业。重点扶持海洋油气加工业,积极推进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在大幅度提高本省工业、生活能源燃气化水平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群,争取将其建成我省最大的工业支柱产业。积极策划和开发海洋旅游项目,开发具有现代特色的海洋旅游精品。加强重点港口的建设,开辟新的航线,增强我省海洋运输能力。
  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全面武装和提升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必须充分发挥这一先导产业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现代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技术装备热带高效农业、新兴工业和以海岛旅游业为重点的各类服务业。鼓励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各类社区电子服务业,创造条件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信息智能岛建设进程。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将以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效益为前提,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兴修水利,加快大隆水库、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配套、江河海堤治理、成片田头井和病险水库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坚持以提高等级质量为前提,继续推进由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程,实现海陆空与全国全面联网。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海上天然气,建设全岛沼气工程,提高洁净能源比重,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在保证本省能源自给能力的基础上,争取实现电力向岛外输出。加快城市给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道路园林等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四、加大体制创新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大体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争创海南经济特区新优势。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大力推进国有资产向基础产业、公益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向大企业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继续采取股份合作制、出让、租赁等多种方式,彻底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上市,并通过减持国有股权、合资合营等多种途径,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明确国有资产所有者、出资人和使用者的责任,办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实行政企分开,改革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建立起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有效机制。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科学管理。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在企业开办、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政策、投融资、进出口等方面,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民间资本向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特别要加大对高新科技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其快速成长壮大。   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巩固和扩大省级机构改革的成果,全面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冗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逐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要尽快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纯公益性的事业机构也要精减人员、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与此同时,加快高校和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十五"期间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原有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各项工作。继续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加大保费征缴力度,增强社会共济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抓好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或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险事业,高度重视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支持和保护。
  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理财,更新理财观念,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政支付能力,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收缩财政供应范围,确保公共财政重点支出到位。严格财政监督,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大力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标准,减少主观随意性。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着重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大力推进农垦改革。我省农垦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把单一的国有经济改造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把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放开种植业和中小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加快发展。引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机制,赋予从业自营经济的农垦职工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将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企业组建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对农垦国有中小工商企业实施非公有制改造。与此同时,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分离农垦办社会的职能,尽快减轻农垦企业负担。 
  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开放战略,是加快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逐步从区域开放向产业开放转变,把产业开放的重点放在热带高效农业、新兴工业、海岛旅游业、海洋资源开发和信息业等方面来,逐步扩大商业、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推动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市场。继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吸引跨国公司、大财团来琼直接投资,争取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不断拓宽外资来源渠道。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坚持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积极支持创建博鳌亚洲论坛,提高国际会议服务水平。 
  全面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加快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十五"期间的主攻目标是:发展大工业、培育大市场、建设大港口、推进城市化,提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争取面粉加工厂、金海纸浆厂、光纤光缆厂、天然气发电厂等大型项目尽快投产,夯实洋浦发展的主业基础。调整区内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小额边境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及其它服务业,加快洋浦新城建设,提高自身的城市化水平,繁荣区内经济。
  五、促进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促进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加快中部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加快中部开发,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十五"期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要重点抓好十大工程:①中部公路改造。分期对中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主干道路进行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加快乡村路网建设。②电力网和通信网扩建改造。明显提高中部地区的电力供给能力和音频视频的数字通信能力。③水利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山塘、水库,加大城镇防洪投入,提高抗灾能力。④推广新型沼气设施。减少薪炭林砍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⑤森林保护。加快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⑥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各市县的实际情况,尽量落实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拥有2亩耕地和4亩经济林的目标,扩大五指山野菜、红毛丹等特色果菜生产,加快推进养牛、养鱼、养猪、养鸡良种化。⑦发展特色旅游业。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优越生态环境特征的旅游产品,加快五指山、七仙岭、百花岭、南丽湖等重点景区的配套建设。⑧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继续办好"小康班",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到中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⑨民房改造。继续安排财政资金改造茅草住房,加快改水改厕进程,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⑩新一轮联手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进较发达地区与中部市县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省政府将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中部开发。
  积极稳妥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十五"期间争取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编制全省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布局和功能定位,从四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一是加速发展以省会城市为主的中心城市,以增强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积极培育中等城市,逐步将三亚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同时逐步增加中等城市数量,以增强区域性发展的枢纽作用;三是提升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市功能,加强其县域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四是发展小城镇,在重点建设25个示范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百镇建设计划"。创造有利于城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尽快形成促进城镇发展的有效机制,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加快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适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投资作用,鼓励个人购地建房,走出一条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小城镇的路子。
  六、积极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科技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今后五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省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走出一条"创新加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攻关,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稳妥地优化重组科研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放宽技术入股比例限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参与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园区的效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开发新产品,输出新产品,衍生新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
  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开发人才资源。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开发人才资源,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计划《纲要》强调,发展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注重发展成人教育和其它继续教育,逐步形成社会化的终身教育网络。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充分发挥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以现有办学条件为依托,广泛吸引国内外名校、院所来琼办学。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更新教材、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十五"期间要根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使其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划区内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示范市县建设,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县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切实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物种资源、海洋和渔业等重点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天然林和其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加快百万亩椰林工程、浆纸林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切实防治农业化学污染和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切实加强海岸带管理,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和沿海防护林。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所有城市都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活动。加强台风、地震等灾害监测、预防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十五"期间,我们必须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优生优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继续严格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着力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以控制农村人口增长为重点,进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切实保障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认真做好老龄人口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省上下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继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发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培育文化市场,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齐心塑造海南形象,积极推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思潮侵蚀。继续抓好体育、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加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努力创建"双拥模范城"。
  坚持依法治省和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府要自觉接受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坚持法制创新,提高立法质量。逐步将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活动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法制推动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转变。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扩大法律援助,确保公正执法。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观念。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续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开展以打击贩毒、吸毒为重点的专项缉毒斗争。我们要向社会承诺,从创建无毒社区、无毒市县抓起,坚决把海南变成无毒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全省社会政治稳定。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自身监督,建立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各级政府要从严治政,提高规划水平,提高协调能力,提高监督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要切实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树立公仆形象。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督体系,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八、努力做好今年工作,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2001年是新世纪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海南省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从现在开始,就要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明确发展主题,凸显结构调整主线,坚决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200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要有明显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必须扩大有效需求,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今年在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更广泛地吸引社会投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更有效地运用国债资金和国内外贷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实现。近几年对外贸易滑坡,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将制定和实施专门措施,重点培育出口生产基地,扩大本地产品出口,增加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今年在解决拖欠公职人员工资问题的基础上,将继续增加工资,特别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必须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将在中央的支持下,解决泡沫经济留下的最后两道难题。一是对少数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停业整顿,加强监管,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个人及境外债务,最终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风险。二是继续做好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工作,加大力度,突破难点,规范市场,重振海南房地产业。到时,海南将轻装上阵,以新的姿态进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

  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继续坚持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密切注视国内外反动势力渗透;继续打击"黄、赌、毒",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传销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位代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任何艰难险阻也动摇不了海南各族人民走向胜利的信心!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把海南早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而努力奋斗!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2001 年 2 月 16 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引 “十五”期间是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按邓小平同志关于把海南好好发展起来的遗愿和中央希望海南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的求,我省将加快发展,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创科技、体制和开放新优势,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过10 到 15 年的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