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1年 第3期 (2001-03-31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

  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王厚宏常务副省长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1年1月11日)

  新年伊始,在全面实施“十五”计划开局之际,省政府召开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 当前我省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为抑制通货紧缩,缓解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党中央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民经济出现重大的转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及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预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000多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3年的目标基本实现。随着我国加人WTO步伐的临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宏观经济环境的好转,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去年1至n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19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6.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6%。去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

  从我省情况看,去年尽管遭受强台风和特大洪水的袭击,国民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全省经济实现了由恢复性增长向持续稳健发展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增长亮点增多。预计去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8亿元,增长8.8%,创6年来最高水平。农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计将保持10.2%的增长,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等高效产品继续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呈现6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处置积压房地产初见成效,房地产业逐步回升,增幅回升至9.5%。全省国有工业行业首次实现整体性的扭亏为盈,国有企业3年脱困攻坚任务提前完成。去年,全省地方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30亿元,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其中,省级工商税收入增长9.4%,为多年来省级工商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是实现了财政收支总量的稳步增长。初步统计,“九五”期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累计179.9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76.5亿元,增长74%;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累计267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61.2%,年均增长8%。这一成绩是在我省经济由低谷逐步回升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财政实力逐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了我省财政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方面的保障能力,财政职能不断完善。二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模式渐具雏形。三是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增强,重分配、轻监督,“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四是整章建制,全省财政财务秩序日益规范。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六是加强调查研究,财政工作基础日益稳固。

  200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都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这是相当不易的。去年一季度财政收入一度增长态势良好,实现“两个8%”似乎问题不大。但到了二季度,情况变得严峻起来。为此,去年6月14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了财政工作会议,啸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一定要加强对财政收入的征管。我也多次参加了各种情况分析会,逐月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市县的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具体细化到科目、税种。应该说,2000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真不容易,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非常感谢全省财税战线的干部职工,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刻也没有松懈,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并向全省人民兑现。

  2001年是“十五”计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提高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目标关系到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富国民强省的进程和社会安全与稳定。要实现这些目标,财政是重要的物质保障。做好财政工作,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这个观念要强化。“三讲”和“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把经济和政治统一起来,要站在政治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平同志讲得非常生动:财政,财政,有财有政。江总书记的批语“财政是国家重要的职能”,没有说是部门职能,把财政当作国家职能。所以财政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搞财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当前,尽管我省财政所依托的经济形势不错,积极因素不少,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少,主要是:财政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尽管去年全省地税收入增长8.1%,但是税源基础薄弱,税收增长乏力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基础脆弱,国有工业企业政策性扭亏特征比较明显,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不足;清缴欠税等管理型税收收入增长潜力有限。与此相对应,2001年全省增加工资、偿还债务等刚性增支因素却有增无减。据财政部门初步测算,今年省级可支配财力预计增加11251万元,而新增刚性支出15042万元,增收与增支相抵,缺口3791万元,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工作重点,调整好发展战略和优先的顺序,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财政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财政工作全局

  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新世纪财政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进一步明确财政工作的目标

  衡量财政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总之,就是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财政工作,要讲辩证法,不仅要算经济帐,同时要算政治帐、社会帐;不仅要算眼前帐,还要算长远帐;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要从政治的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确定财政工作的总目标、总方向,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果只是局限于收收支支,就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影响财源的扩大和财力的增强,财政工作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 坚持发展经济,贯彻落实“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

  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扶贫攻坚、社会稳定、科教兴省、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措施巫需实施,而我省的财政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地壮大财政实力,既是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各级财政部门要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为主线,围绕农业、工业、旅游三大支柱产业,用好政策,用活资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这里并不是说财政要进人经营性领域,而是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

  搞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目前,我省不少市县存在着工资拖欠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有的市县工资虽未拖欠,但发放工资标准很低。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落实起来总是有反复,主要原因就是有些部门没有摆正吃饭和建设的关系,热衷于“铺摊子”、搞“政绩”,往往是有钱搞建设,没钱发工资。这个路子是不正确的,后果相当严重,这个风气必须刹住。搞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今年,各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采取特殊的措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财政要建立工资专户,凡是预算安排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性经费,要全部纳人工资专户,用于发放工资,不准挪作他用。要注意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把保吃饭同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减少支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解决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搞建设,不能只盯着财政资金,要注意处理好财政资金、信贷资金、资本市场的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的关系,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财政部门在当地市县委、市县政府的领导下,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在新的一年,要确保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我省一年的财政支出70多亿元,支出水平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上,吃“皇粮”的人21万左右,即使人均工资每年1万元,也不过21亿元。当然这70多亿元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专项资金,是不能用来发工资的。但绝大部分市县如果把支出结构调整好,真正体现“一是吃饭,二要建设”这个原则,发放海南特区工资是能够做到的。个别市县如果确有困难,省里可帮助解决,这件事省委、省政府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因为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毕竟工资是维持生活的基本来源,光讲奉献不行,共产主义的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分配政策要统一起来,否则,如何体现对干部群众的关心?而且长时间拖欠工资,也会刺激权力的寻租行为,影响党风廉政建设,也影响广大干部对形势的看法,影响建设海南经济特区的信心。各级财政部门在这方面一定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三)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

  近年来,我省财政税务部门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要充分肯定。近3年来,财税领域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个体系。我省财政先后实行了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试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清理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帐户;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财政监察特派员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清理了财政历史债务,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等。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按照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下一步,财政支出改革是重点,改革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来进行,要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李岚清副总理提出的“比例适当,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当”的理财思路,调整财政工作方向。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是要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今后,凡是不符合公共财政支出要求的支出,财政必须实行断奶。

  2001年,全省财政改革的重点: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幅度减少财政对经营性领域的投入,集中用于公职人员工资支出、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支出、财政负担的社保资金的支出,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等支出的法定增长,支持民族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改革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编制部门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为手段,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支撑,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政府预算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编制,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步审核、汇总。做到一个部门一本编制,反映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所有资金收支的预算,实行收支统管。部门预算在提交人大审议后,严格执行。三是改革财政资金收付方式,逐步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取消一切过渡性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直接缴人国库,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预算安排,并由国库直接支付。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和财政统管、银行发放公务员工资制度。四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费,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是一件大事,是继土地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三次大改革,比前两次复杂得多,不要看得过于简单。不要认为海南农民负担不重,我省是小省,事情好办。千万不要存在这种思想。因为改革的最终结果必须是农民负担得到减轻,基层有钱办事。如果只顾一头,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乡镇发不了工资,村民委员会也没钱为大家办事,这能叫成功吗?反过来更不行,如果只考虑到基层政权运转,农民的负担不减轻,更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财政收支能否平衡,大家都要把帐算清楚。这项工作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好。近几年来,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在土地问题上,就有撂荒的土地、新垦的土地、转包的土地、“公司+农户”改由公司经营的土地等;在粮食平均产量问题上,是以村为单位,还是以乡镇为单位?如果以村为单位,分属不同村庄的相邻田地,若标准不同,农民就会有意见,这些如何测算出来?再一个问题就是定价问题。这3个因素最后都将以合同的方式明确下来,至此,农民与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与集体的关系也基本了断。关系清楚了,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里我讲的只是农业税的问题,农业特产税的问题更加复杂。希望各市县财政部门要深人细致地做好测算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否则,要么就是农民负担没减下来,要么就是乡镇财政没钱花。所以,要实事求是做好基础工作。不怕情况复杂,就怕情况不明。现在有的市县测算比较粗,甚至只在办公室里算大帐。测算工作一定要进村入户,要多方面做好调查统计分析,如果测算工作没做好,就会导致许多矛盾。因此,务必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好。五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筹资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内的“三大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收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地税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征缴率,建立完善“地税征缴、财政监管、社保审核、银行发放”的新型管理体制。

  (四) 明确责任,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00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分别完成48亿元和42亿元。其中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分别完成21亿元和15亿元。这个目标,是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2001年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性增收减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工作目标,如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工资、扶持我省中部地区发展、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等,如果没有财力保证,就难以全面完成,将直接影响当前“保改革、保发展、保稳定”的大局。去年省里加大抓财政收入的力度,抓出了成效。今年还要抓紧,绝不能有丝毫松懈。1月份是新一年的开局,财政和税收工作要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实现开门红。春节放假时间较长,组织收入的工作不能断线。各市县财政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领会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工作的重要回性,集中精力抓落实。从长远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将逐渐增大,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爪财政工作,关键要“实”:一是情况要实。成绩不实是浮夸,问题不实则是官僚主义。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消除思想顾虑,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要明确自己对财税工作的责任。二是基础要实。调整经济结构,夯实经济基础,是我省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增强地方整体经济实力。三是措施要实。财税工作上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纳税登记、税源调查等方面,必须抓扎实,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的措施一定要实实在在,合理合法,具有可操作性。四是考核要实。考核必须从年初的预算抓起,要把抓好财政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落实。

  三、坚持依法理财,努力建立管理监督型财政管理新体制

  (一)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各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因此,财政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关于依法理财,我要强调一点,各市县、各部门的领导都要强化预算意识,减少随意性。财政预算是政府的收支计划,计划一经人大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每个部门和单位就要严格按预算办事。不按预算办事,就是违法,应当纠正。对一些很重要,但年初预算无法安排的事情,也要量力而行。对一些年初没有预见到的情况,也不能放松预算管理,也要按照程序办事,安排好预算支出。在历年的预算执行中,往往预算刚通过,一些单位就提出要求追加预算。有些单位,虽然财政已经安排了业务经费,可一遇到新的工作,就提出要钱追加预算;有些单位,对一些本该预见到的常规性开支如购置办公设备或召开工作会议等,年初安排预算时不考虑,事到临头,又要求追加预算。这些做法,都是预算意识不强的表现。要增加预算透明度,收入和支出在预算中要写得清清楚楚,并严格执行。西方国家执行预算是非常严格的。如美国,政府年度要干的事,预算安排列得清清楚楚。预算明确体现国家的职能和职责。各市县、各部门编制预算,收支因素一定要充分考虑。预计收入,既要考虑预算内收入,又要考虑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安排支出,既要本着适度从紧、勤俭节约的原则,又要不少报、不漏报,尽可能把所有新增支出全部考虑进去,不能在预算执行中随意提出追加。各市县财政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严格按预算法办事。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预算和(预算法》办事,进一步规范我省的财政税收秩序,严肃国家的财经纪律,努力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运行体系。第一,要严格执法。执法是否到位,关系到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实和调控经济等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影响财政部门的整体形象和今后财政改革工作的拓展。只有严格执法、正确执法,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合理、适度,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开创一个有利于深化我省财政改革的良好工作局面。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财税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和自我纠错机制,强化对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增强责任感,建立责任制,促进财政执法水平的提高。第二,要严格护法。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明确职责,共同建立护法责任约束机制。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稳固国家财政问题时曾指出:“收支都由大家包起来,才能保证预算的巩固性。大家都负起责任,就不致于突破预算”。要同心协力严格执行预算,努力维护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第三,要从严治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和矛盾冲突日益集中,财政干部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水平和贯彻程度。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从严治队,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税干部队伍。

  (二)加强监督,确保应收尽收和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财政监督重点是加强“两大体系和一个机制”的建设。即建立政府、人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预算监督体系;建立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打击假凭证、假帐册、假审计为重点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最终形成以分权、制约为特征的,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型财政管理新机制。我省是经济小省,财政弱省,财政资金十分紧缺,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监督更加重要。当前我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是对收入监督不力,不能应收尽收;对资金使用管理粗放,缺乏财政跟踪监督管理等。要实现财政状况的正常运转,必须把好财政监督关。财政监督工作涵盖面很广,既包括思想理论的认识问题,又包括实践操作的具体内容;既强调“软件”,也强调“硬件”;既有业务内容,又有制度内容。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抓细、抓实。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狠抓增收节支、规范管理和依法治税、依法理财,切实做好财税改革这篇文章,要通过现代化手段,完善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推进财政改革。

  (三)加强配合,确保各项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围绕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强化财税管理手段,大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征收,按税法办事,确保应收尽收,应优尽优。要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加强对预算内外收入的综合统一管理,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确保今年财政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