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3年 第4期 (2003-02-28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加快海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海南省统计局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疑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既定目标。海南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经济特区,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应采取怎么样的战略措施来统揽经济发展全局,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快速、高效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海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距

  (一)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海南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总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1979-200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1.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9.5%)1.7个百分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省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尽管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仍偏小。2000年海南GDP仅为518.48亿元,在国内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中排名第28位,只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与海南陆地面积相差不多、可耕地没海南多、资源没海南丰富、同属海岛型生产体系的台湾省相比,相差甚远(见表1)。

  表1海南与部分海岛型国家或地区GDP的对比(2000年)

  ┌─────┬──────────┬──────┐

  │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GDP(亿美元)  │

  ├─────┼──────────┼──────┤

  │海南 │3.40 │ 62.62 │

  │台湾 │3.60 │3100.99 │

  │香港 │0.11 │1626.46 │

  │新加坡 │0.06 │832.37  │

  │韩国 │9.90 │3825.84 │

  └─────┴──────────┴──────┘

 

  注:新加坡和韩国的GDP为1999年数据。

  (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仍属贫穷、落后的地区。人均GDP属于低收入地区。从国际比较看,按官方汇率计算,海南2000年人均GDP为833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4890美元)的17.03%,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20美元)高一些,但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加50美元)低很多,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海南仍属于低收入的贫穷地区。从国内比较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5美元),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广东等相比,差距更大(见表2)。

  表2海南与国内外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的对比

  ┌───────┬──────────┬───┬──────────┐

  │  │2000年人均GDP(美元) │  │2000年人均GDP(美元)  │

  ├───────┼──────────┼───┼──────────┤

  │  海南 │ 833 │深圳 │ 4800  │

  │  中国平均 │ 855 │台湾 │ 12961  │

  │  世界平均 │4890 │香港 │ 24403  │

  │高收入国家平均│25480 │美国 │  34047 │

  │  北京 │2713 │日本 │ 38314  │

  │  上海 │4172 │英国 │ 24465  │

  │  广东 │1556 │新加坡│ 22166  │

  └───────┴──────────┴───┴──────────┘

  注:美、日、英、新加坡的人均GDP为1999年数据。

  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很低。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0年海南城镇人口(不含农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即城市化率)是2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2%)7.8个百分点和世界平均水平(46%)17.6个百分点,但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8%)0.4个百分点。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海南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即工业化率)是12.7%,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34%)和全国平均水平(44.3%)。霍利斯、钱纳里等人曾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标准模式。按官方汇率计算,2000年海南人均GDP833美元,城市化应接近60%,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应是30%多一点。因此,我们可得出结论一个重要结论:海南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很低,是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

  经济发展处于起飞阶段。W. Rostow在1960年发表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书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6个阶段,由先而后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介于400至2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阶段”。据此判断,海南目前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

  (三)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总的来看,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型加工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而当前工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世界平均也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见表4)。分三次产业结构看:1.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现代化水平较低。2000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高达37.91%,而全国平均仅占15.9%(见表5),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偏低,支持工业化能力有限。2.工业基础相当薄弱,是产业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海南对工业投入很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经济规模小,既少反哺农业,又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2000年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2.68%,而全国平均占44.3%;工业化程度很低,仅为0.3211,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很低的。200()年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3.7%0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33%,是三次产业中的最大产业。但是第三产业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等这样的基本省情上的,是在第二产业未能取代第一产业的情况下跃居主导地位的,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根基较为薄弱,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近几年来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表4海南、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对比(未添加)

  注:中国、海南产业结构比例为2000年数据,世界平均水平为1997年数据。

  表5海南产业结构内部比例(2000年)

  ┌─────────────┬────┐

  │行业 │构成(%) │

  ├─────────────┼────┤

  │第一产业 │37.91  │

  │第二产业 │19.76  │

  │#工业 │12.68  │

  │  建筑业 │7.08 │

  │第三产业 │42.33  │

  │#运输邮电业 │9.06  │

  │  商业饮食业 │13.30 │

  │  金融保险业 │6.47 │

  │  房地产业 │1.80 │

  │  社会服务业 │4.57 │

  │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0.99 │

  │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 │2.87 │

  │  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 │0.30 │

  │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2.18 │

  │  其他 │0.79 │

  └─────────────┴────┘

   (四)技术基础条件差和人力资源缺乏

  21世纪是人类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的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省技术基础水平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仍属起步状态,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人员数量少,R&D支出偏低。当今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正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普遍化方向发展,并且前两者基本解决,而我们则是在前两者才局部解决,后者差距尚远。在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中,一般占职工总数的30%,而2000年海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仅为15.4%。从国内研究与开发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根据《1998年世界科学报告》统计,发达国家均超过2%,日本和新兴工业国为2.3%,西欧国家为2.8%,世界平均为1.4%,中国为0.5%;另据《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表明,全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1%,海南R&D经费支出仅占GDP的0.15%。经济增长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的,由于R&D支出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科技人员数量少,不适应科技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更越来越显现。发达国家在加强培养国内人才的同时,纷纷加入到争夺世界高科技人才的行列,尤其以美国为甚。目前在美国计算机领域工作的博士50%以上是外国人,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中33%以上是外国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现有的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引进入才不够、对新世纪人力资源的培养不够。其结果是,从总体上看,海南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是典型的二元化结构,少数优秀人才及各类人才与大量文盲、半文盲并存。

  (五)地区竞争力在国内居干中等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具有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的地区、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工业化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处在较低的竞争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经过科学的考究,建立了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见图1)。

  图1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未添加)

  根据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自下而上逐级递推,进而合成地区竞争力指数。采用计算方法:

  P二100 x (Xi一Xmin) /(Xmax一Xmin)

  上式中,i= 1,2,3........ 31.分别表示我国31个省、市、区。Xi(i= 1,2,3........ 31.)表示某省的某项指标。Xmax和Xmin分别表示该项指标在这31个省、市、区中最好的和最差的。测算结果表明,海南地区竞争力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位,竞争力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见表6),其中基础竞争力相对较差。

  表6地区竞争力指数排序

┌───┬──────────────────────────────────┐

  │地区 │地区竞争力指数|核心竞争力指数|基础竞争力指数|环境竞争力指数

  ├───┼───┼───────┼───────┼──────────────┤

  │北京 │69.96 │80.67 │70.42 │58.80 │

  │上海 │68.62 │73.24 │56.82 │75.80 │

  │广东 │58.27 │72.17 │57.44 │45.20 │

  │江苏 │48.07 │47.74 │43.77 │52.70 │

  │天津 │47.90 │63.55 │30.94 │49.20 │

  │浙江 │42.41 │44.04 │30.88 │52.30 │

  │山东 │41 .18│40.56 │34.89 │48 .10 │

  │福建 │39.55 │46.40 │26.55 │45.70 │

  │辽宁 │38.76 │36.33 │34 .14 │45.80 │

  │河北 │36.66 │34.99 │25.49 │49.50 │

  │湖北 │35.73 │30.97 │27.22 │49.00 │

  │吉林 │抖.48 │28 .83 │20.51 │54.10  │

  │陕西 │33.印 │32.83 │17.46 │50.50  │

  │海南 │32.99 │36.50 │13.96 │48.50 │

  │黑龙江│32.47 │25.01 │24.00 │48.粼〕 │

  │湖南 │30.56 │29.00 │20.49 │42.20 │

  │安徽 │29.78 │23 .11 │18.52 │47.70 │

  │广西 │29.44 │31.76 │11.75 │44 .80 │

  │宁夏 │28.66 │29.24 │8.03 │48.70 │

  │河南 │28.39 │20.55 │23 .13 │41.50 │

  │山西 │27.00 │23 .17 │19.32 │38.50 │

  │江西 │26.以)│23.74 │16 .17 │39.00  │

  │甘肃 │26.45 │22 .80 │12.76 │43.80 │

  │重庆 │26.41 │25 .84 │14.69 │38.70 │

  │内蒙古│26.38 │23.45 │11.20 │科.50 │

  │新疆 │25.75 │26.85 │18.19 │32.20 │

  │四川 │24.64 │16.81 │18.32 │38.80 │

  │青海 │24.19 │22.89 │11.69 │38.00 │

  │云南 │22.27 │17 .19 │16.02 │33 .00 │

  │西藏 │21.21 │19.92 │11.01 │32.70 │

  │贵州 │20.06 │15.38 │7.81 │37.00 │

  └───┴───┴───────┴───────┴──────────────┘


  二、海南具备加快发展优势条件

  从海南目前所具备的自身优势和所处的发展环境看,不仅具有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条件。只要我们真正利用好和发挥好自身优势条件,就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实现赶超。

  1.资源优势

  一是海南拥有极为丰富的工业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海南所辖拥海域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面积的2/3,不仅拥有丰富海洋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而且其资源具有其它工业部门难以代替的高关联度、巨大市场潜力和优良的经济效益;其产品是国计民生主要物资的多种原料,又是运输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推动海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按国际天然气加工附加值平均水平计算,如果海南每年就地加工消化3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加工产值就高达400余亿元。挪威、新加坡、文莱等原来都是穷国,现在已跨入世界工业化的富国之列,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发展油气资源。以海洋生物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工业发展前景也不可限量,其产业链不亚于油气重化工业链。海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滨海砂矿资源,如钦铁矿、钻英石、玻璃石英等的探明量居全国首位,其采、选、冶的加工工业的前景也十分诱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南独有的区位优势,是未来海南工业发展的恒久支撑点。其次,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况且见效快、投资少。第三,中药材是海南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医药业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海南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工业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加快资源型加工业发展将是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

  二是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海南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范围,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长夏无冬,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多雨的优越自然条件,促进了物质、能量快速转变,因而生物活力强,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结构复杂,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明显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任何省区不可比拟的。正如朱车容基总理于1998年在海南考察时所说,“真正抓好了热带农业、旅游业,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

  三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旅游业是世界上永恒的朝阳产业。海南岛气候宜人,四季常青,大气环境质量世界一流,具有迷人的热带、亚热带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

  2.后发优势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在世界上存在众多的发达国家的条件下,较落后的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吸取成功的经验、引进“先发”国家的技术开发成果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以更短的“捷径”、更快的速度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水平上的距离。从世界工业化的历史来看,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利用“后发优势”,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以较短的时间走完先行者走过的路并后来居上的事例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的德国和日本曾是两个后进的国家,但在19世纪后半叶,正是抓住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契机,依靠大量运用化工、电气等新技术,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开始工业化而实现了飞跃。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省情,更好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后发优势是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举措。从当前情况来看,我省正面临着利用“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我省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整个工业化带来机遇;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些都为我省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3.制度创新优势

  拥有特区立法权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为激励和促进知识、技术的创新提供强大的制度动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用好、用足、用活经济特区立法权,促使我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将会明显提高。这将有利于发挥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制度创新,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会被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来,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将会不断得到改善。

  4.区位优势

  海南岛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南方前沿阵地,位于亚太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联系地枢纽,再加上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明,都为海南引进外资国加快海南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汇海各省和经济特区都难以比拟的,并将随着西太平洋经济循环圈的形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心的建立,愈益显现出美好前景。

  5.物质基础明显增强

  经过50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已明显增强。全省已初步经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和重点企业,在农业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开始形成产业优势,工业化程度已由起步期推进到扩张期,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我省居民储蓄率较高,2000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04.74亿元,可为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和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

  6.海南具有加快发展的技术支撑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新技术革命更会使社会生产力跃上新的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施科教兴琼战略,使我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民的社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一些重点产品与产业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式升级。

  7.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通过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交通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基础瓶颈”问题基本得到消除,供给环境已经比较宽松。

  三、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加快经济发展

  发展要有新视野、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否则不可能开创新局面。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毋庸置疑,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加入VIT0、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实施创新战略将是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在21世纪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是超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的追赶战略。

  (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分析指出,在决定谁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中,创新能力起着主导的、也许是决定性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一些基本的创新,特别是技术革命,它们导致经济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催生新的产业诞生,使经济出现了长期的繁荣。以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运输业的跃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等;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生产力再次跃升,催生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电力工业等;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高分子合成技术及空间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革命,带动了与原子能相关的机械设备、材料、燃料等工业,高分子合成技术引致塑料、橡胶、纤维、合金材料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等。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催生了生物工程技术产业、信息网络服务产业、软件技术制造业、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制造业等。这些不同时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当时经济的长期繁荣。

  (二)创新与美国新经济发展

  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蜂聚”时期,比历史上的蒸汽机、铁路、电力、汽车等创新,其规模与影响更加空前,特别突出的是一大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迅速诞生与崛起。而且创造出美国历史上最长繁荣期的新经济奇迹,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既超越了几十年前的“德国奇迹”,又超越‘旧本奇迹”。尽管2000年3月份以来,以信息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即使经济增长速度低迷的今天,新经济仍在许多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并且在酝酿着更广阔、更深刻的发展。新经济问题专家罗伯特·阿特金森认为,新经济已经渗透到美国所有的经济部门,已经并且继续从根本上改变着各个行业的生产模式。因此,美国新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是我们借鉴的典范。

  1.融资方式的创新,加速了创新“蜂聚”的进程,促进了大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诞生和崛起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创新的实现即“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时,特别提出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他强调指出,“新组合”的实现把资本这个新的特殊要素引进经济过程,从而除了消费品市场和生产品市场外,还会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第三市场,那就是资本市场。“新组合”创造并且滋养了这个市场。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蜂聚”时期,大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诞生和崛起,与资本市场上融资方式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在这些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期,新兴的风险资本的投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在这些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期,即其开始上市过程,新兴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美国风险资本公司为其风险投资所筹集到的资金,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约每年在30至50亿美元的规模。自1993年后风险投资急剧膨胀,1997年为114亿美元,1998年达250亿美元,1999年超过了400亿美元。过去风险资本进入实业至少要花5年时间,而现在却不到1年。新公司从初创到公开上市的平均周期,在10年前大约为6年,而现在缩短为2至4年之间。

  2.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美国新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为重要了;政府的直接干预减少了,而政府的职能更集中于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的政策与制度条件。克林顿上台后加大了对国内经济的调整力度,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重大转折,财政政策由扩张走向紧缩,货币由重点刺激经济增长转向重点控制通货紧缩;压缩财政赤字,实现预算平衡;利率由过去的大幅度起落,转为“微调”等。克林顿在2000年度的《总统经济报告》中,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将oo年代美国经济的成功归因于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其一,财政约束(实行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降低利率和刺激商务投资;其二,投游教育、医疗保健以及科学和技术,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其三,打开国外市场,以便美国人能有更好的机会参与海外竞争。克林顿将这三大支柱称为美国政府“新的经济战略”。此外,美国政府还对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进行了调整和修改。oo年以来,美国政府取消或修改了数以万计的旧法规,如《反垄断法》的改良,就有利于企业重组和结构改造。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3.大力实施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创新

  即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网”为目标,通过对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技术技能和教育的投资,提高美国技术结构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应调整和发展金融、资迅等现代服务业,建立了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新经济结构。这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革着美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管理体制、教育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推进了经济的增长,也对经济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到1997年,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已上升到72.0%,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7%,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到26.2%0

  4.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主席约切尔森说:“美国公司非常重视研究别国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在经营管理上,日本公司成了美国学习的‘样板’,与此同时,也注意吸收欧洲公司的长处。”90年代,当日本的金融业陷人困境时,美国银行却加紧实现改革,努力向国际化综合性银行迈进,加强与完善了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从而增加了盈利。

  (三)实施创新战略的对策建议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研究和实施创新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构造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系统,真正促成一个有效的创新机制的形成,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快速、高效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当前构造海南创新体系应重点实施好“五个创新”,即观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新。

  1.强化观念创新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观念因素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的主要表现是:第一,主观能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惰性比较严重,等上级给项目,等财政给支持,靠银行贷款,缺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跳不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第二,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和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思路死、路子窄、办法少。第三,眼光不开阔。考虑和处理问题带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开放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较差。第四,人力资源观念淡薄。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怀有国内外人才进来会影响本地人才发挥作用、影响本地人就业的狭隘观念;引进入才的方法死板,认为只有把户口、家庭都迁到本地才算是真正的引进,不善于发挥运用“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允许流动”的观念和灵活手段引进入才;用人机制不活,不善于发挥利益机制的杠杆作用,因而不能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用人环境不宽松,缺乏公平和效率观,不善于为人尽其才创造舞台和机会。

  实施海南创新发展战略首要的是强化观念创新。为此,要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1)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2)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敢闯敢试敢冒,只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3)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4)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s)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6)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以及人才无地界的观念,摒弃只有当地人才能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出力的狭隘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对国内外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要实行“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政策,不要求他们将户口、家庭迁来,只要能抽出时间来搞研究、转化科技成果、进行项目指导等,就要大力支持,而且允许他们再流动。广东省政府聘请的“洋顾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证明,“移民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经济发展就越快,只有使当地成为人才的“聚宝盆”,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加快经济结构创新

  经济增长总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靠相应的结构来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发展历程。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产业的不断调整。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依赖结构的转换,在一定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转换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才使我国经济保持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海南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海南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提升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最终建成“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总的指导思想是: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提升农村经济产业化水平,关键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的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坚持“调优、调精、调高”和突出规模的方向,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依靠科技进步,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在种植方面,要调减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热带名优特水果、花卉、反季节瓜菜、优质水稻、热作等热带高效农业;在养殖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如文昌鸡、东山羊、加积鸭等名优特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海洋养殖、远洋捕捞业等。要抓紧实施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国家标准,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发展无公害食品,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名牌农产品。

  以高新技术产业作支撑。大力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要按照“调尖、调大、调强”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资源型加工业作为发展工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研发力量、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全力扶持。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作支撑,按照高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基本要求,把新兴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用新技术、新装备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使之尽快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经济发展再造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要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我省资源型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最终形成集团化加工企业、资源开采加工基地化为标志的高级加工阶段。

  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海岛度假休闲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优势,以热带滨海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题,按国际标准来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突出热带海岛和少数民族风情等特色,把海南建成国内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要结合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旅游软硬环境建设,推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包括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旅馆、旅行社团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要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大力开拓新兴客源市场。要加快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州海峡度假度假区建设,继续扩大博鳌国际会展中心的规模和影响,积极发展中部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推进西线旅游开发,加快带动我省旅游业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大胆引进省外、国外知名旅行社来琼开展旅游业务,不断提高我省旅游服务业水平,打造国际旅游知名品牌。

  第二,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发展的主题是需要转换的。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发展和形成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还是实行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之下的地区经济格局,不仅地区差距产生明显的公平问题,而且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消极制约。在财政实力许可下,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需要推行落后地区开发战略。目前,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发展和公平为目标的落后地区发展战略。因此,海南要大力加快落后的中部山区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公平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加快中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是我省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会给全省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

  第三,调整城乡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长期以来,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防碍了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计划的建议》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问题,是符合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始实施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实际情况的,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我省城镇化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说城镇化或者说城市化,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之所以提高城镇化,是为了防止人口盲目向大城市集中,注重发展具有城市功能的小城镇。大量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将引起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引起市场的扩大,带动城乡结构调整,培育消费和造就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农村现代化的过程。这是21世纪海南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3.推动科技创新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科技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发展的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海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迎头赶上的机遇。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第一,大力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尚未完成、同时又向信息化迈进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呈现多层次的特点,既有以直接手工技术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又有以机械技术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还有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生产力形态。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着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双重任务。为此,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敏锐地跟踪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既要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又要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力争在主要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在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努力实现突破。要重点开发经济发展急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研究。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努力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在内的创新体系。

  第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完善企业生产功能和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研发功能,使企业既成为市场主体,也成为科技投入和创新的主体,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竞争优势。

  第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要加快科研院所转制步伐,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实现产学相结合,使科技、经济连为一体。

  4.推进制度创新

  现阶段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根源在于传统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经济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表明,我省经济体制、企业经济机制不合理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一是宏观资源配置体制尚不完善,行政审批仍然大量存在,导致少数领导干部用行政手段领导经济,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二是微观企业制度改革尚需实质性的突破,政府或党委任命企业经理的做法尚未完全打破,企业“权责”不明确,企业活力不足,生产经营仍面临着较大困难。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2.5%,负债率达66.48%。三是分配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然存在着“宫本位”意识、平均主义和行业垄断等带来的差别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四是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其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破除先进生产能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给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利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快立法进程,优化发展软环境。

  第一,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优化宏观资源配置基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政府职能定位,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运作模式。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把改革审批制度作为突破口和中心环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把主要精力转到研究开发战略、实施宏观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为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把资源配置权交结市场,把一般性社会服务交给各种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的社会运转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力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营造优越的市场环境。市场是各类经济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积极建立有利于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畅通的统一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体系,以及各类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形成多层次、多门类的完善市场体系,为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提供有利的载体和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监督;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契约和信用意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商务成本。无论是是城市基础建设、企业技改项目投资、高科技企业创业,还是小城镇建设、各类市场建设,都应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作,充分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

  第三,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塑市场竟争主体。通过改组、联合、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改革;改变党政机关直接任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做法,实行党组考核与市场选择相结合,按照股份制的规范和市场竞争原则,在全社会范围内选聘企业经理人才,形成经理层优胜劣汰机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烈约束机制,借鉴和采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顺分配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分配结合,.强化分配杠杆的激烈功能;抓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5.加快对外开放创新

  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逐步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创办海南经济特区,就是要通过开放,“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开放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江泽民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近几年来,我省利用外资持续下降。为此,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新经济”的迫近、中国加入WTO等的新形势,海南必须制定出新的举措,并且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加快开创21世纪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新形势下我省对外开放战略应采取的对策是: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必须十分明确的重要方针。尽管我们利用外资已有一定规模,但与我省现代化建设对巨额资金需求相比,还不能说足够了,特别是利用外资更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方面我省还十分迫切。面对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同时,必须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重点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重点建设项目,拥有先进技术、能够改进产品性能、节能降耗和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技改项目,能够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创汇的项目,能够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的项目,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应将适时完善引进外资的产业政策,逐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包括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金融、保险、贸易、通信等服务业的开放。

  第二,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调整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出口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出口结构的改善必须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上获得支撑0 90年代以来优化出口结构的呼声已喊了多年,但效果很差,出口规模小,原因在于仅在贸易政策上做文章是无法扼制省内产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的顽症的。因此,必须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人口重新理清出口结构优化的思路。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拉紧、拉长出口产业链条,占据附加值更高的生产环节,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等;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定位主要是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配方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食品、化纤、医药、电子通信等部门的竞争优势;三是规范省内市场竞争秩序,建立以省内统一市场为基础的规模经济产业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出口商品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奠定产业基础;四是协调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由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牵头,外贸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参与的产业结构升级领导体系。

  第三,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加以消化、模仿和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省一项重要的后发优势,是经济追赶过程中对外开放本质意义所在。21世纪初期我省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重视进口结构的优化,即重视技术引进的管理和规范。一是根据一段时期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制定“技术引进产业指导目录”,对属于要优先发展的产业的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在审批、购置、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并对引进技术模仿、创新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鼓励;二是重点工程建设的政府采购,要真正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参照villm的要求制定《政府采购法》。

  第四,改革外贸经营体制。发展贸易、生产、金融、科技、服务相结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资企业集团,促进规模经营。赋予大多数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关停并转资不抵债或亏损严重的专业外贸公司。对继续经营的外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实行彻底改组改革。通过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培育三种类型的外贸公司,一是隶属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大集团的外贸公司;二是隶属于以贸易业(包括内贸和外贸)为核心的“综合商社”的外贸公司;三是经营产品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小型外贸公司。

  第五,实行市场多元化。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必须实行对外贸易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才能增加回旋余地,保持主动地位。要发挥我省优势,在巩固和发展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场的同时,多方面地开拓新的市场,包括独联体、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只要注意进出口贸易质量和效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就会逐步扩大,对外贸易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此外,向中央提出在海南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心。2001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一东盟10+1”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此,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向中央提出在海南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心。因为,在海南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上说,海南刚好处在中国一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离东南亚最近的地方。气候与自然环境与东南亚也非常接近;从交通上说,海南已经拥有了海口、洋浦、八所、三亚等港口,泊位条件可以承担一定规模的国际海运。美兰和风凰机场都是按国际机场4E级设计的。粤海铁路的通车又加强了和大陆的联系;从文化渊源上说,海南的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将成为中国和东南亚贸易的中坚力量,有可能成为海南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政治上说,海南管辖中国南海海域和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南海是中国与东南亚的争端要点,发展海南有利于南海争端的搁置与和平开发利用。另外,我们还有博鳌亚洲论坛.每年的首脑会议能为贸易和展览提供国际影响;我们还有环境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官员和商人都是最有吸引力。如果在海南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心这个设想能够变成实现,将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十年后的海南,将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是产品加工中心、金融贸易中心、会议中心和东南亚各国领事馆的集中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其他的相关服务业也将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总策划:张恒

  技术指导:张技林 陈运兴 程少林

  执笔:曾德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