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1999年 第10期 (1999-10-31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文市乡【胡椒现象】支撑起一个区域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

  莫壮才

  文市乡是琼海市一山区小镇,发展经济不具备沿海、沿江、沿路和市郊乡镇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山区乡镇,却通过千家万户的辛勤劳动造就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胡椒现象”以及共同撑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区域农业。

  文市乡的’胡椒现象”首先体现在人们对它的认同和参与程序上。该乡农业人口2000多户,8000多人,至1998年末,全乡种植胡椒8800亩,人均拥有胡椒种植面积1.2亩,这个人均拥有种植面积不论在海南、还是在全国都是位居榜首的。在该乡,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外,胡椒在农户的覆盖率达到100%。“胡椒现象”第二个表现在于它已经成为该乡农户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柱。据统计,胡椒收入约占农户收入60%以上,其中相当部分的农户达80%左右,该乡胡椒平均产量为每亩300斤,管理水平较高农户,亩产高达600一800斤,有的胡椒状元亩产可达1000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管理不平较差的亩产量也有200斤;按现市价每斤200元和投产面积占总面积60%计算。胡椒使该乡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实现收入3000元左右。“胡椒现象”第三个表现是胡椒生产经营投资和生产经营的主体几乎是清一色的以农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农户种植规模以几亩、十几亩居多。以上“胡椒现象”显然是全乡2000农户“各自为战”的产物,它在给“各自为战”的农民丰厚回报的同时,又撑起了一个区域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但同时也给人们许多的思考:

  思考之一:关于区域农业发展模式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区城农业有三个内涵:一是具有相当生产规模;二是具备实现产业化条件,并且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化;三是实现生产与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因此,区域农业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现在,就区域农业发展道路问题,我国和世界各国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大胆尝试。人们一般认为区域农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诸多个具有相当规模生产基地;区域农业的投资和经营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公司。这种发展模式也因此称为区域农业的企业模式,它一般适合于经济欠发达而又人少地多的地区;但在农业开发程度较高、土地资源已经有限的地区,企业模式就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与探索在这些地区走出一条不改变原有的土地制度、其投资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区域农业发展道路。文市乡的“胡椒现象”以自己成功的实践,从小生产者与大市场结合、投资构成与生产经营两个主要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经营其产品量虽然有限,但一个区域内,数以百计千计的小生产者的产品累积,就能满足批量产品交易行为的基本要求,因此,一个区域内诸多小生产者生产经营效应的积累就有可能推动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结合。二是区域农业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其他要素投资,倘若由几个或十几个企业为主体拉动区域农业开发,这个巨额投资常给这些企业巨大的筹融资压力。在银根偏紧,企业又不得不高负债投资的背景下,这种投资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势必使区域农业发展大大打折扣,甚至半途而废,这种由资金直接投资或由资金转化为相关要素的间接投资,必然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微薄甚至而使区域农业黯然失色。文市乡的“胡椒现象”显然是对这种投资的修正和改造。该乡现有胡椒种植规模若以企业模式生产经营,总投资为3300万元,其中直接生产投资2600万元,劳动力投资200万元,生活设施投资500万元,但把这个投资分解到千农万户却与企业投资情形大相径庭,直接生产性投资分解到2000多户,户均投资1万余元,农户承受得起;对于劳动力投资也通过自我投劳而减少投资压力;由于在家庭附近土地上开展胡椒生产经营,不必要象企业经营那样投巨资进行基本生活设施建设,这极大地优化了区域农业的投资构成。有关专家认为,该乡农户向银行举货不足600万,占总投资18%左右,绝大部分投资由农户自筹解决或通过投劳予以化转;家庭投资和生产经营中间环节少,经营效率高,因此,该乡农民胡椒生产经营成本只有企业模式的50%左右;投产年份亩均经营利润为2000—2500元,比企业模式高500—800元。

  思考之二:关于沿海市县精细农业发展问题。经过数十年开发,我省沿海市县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已经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确保农村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问题日趋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精细农业正是在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方式和途径的进程中孕育的一种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高效农业。精细农业顾名思义是一种精确而仔细创造最完美的外部条件来满足农业生产各种需求由此实现产出最大化的一种农业。显然,文市乡的“胡椒现象”透视出胡椒是一个劳力、投入高密度和高产出的农业。它实际上是我们期待的精细农业雏形。据调查,该乡胡椒生产经营有严密的生产环节和严格的园艺技术要求,劳力投入是菠萝3倍,橡胶2倍;据统计,仅劳力投入这一项,胡椒生产经营为该乡年消化劳力工作日44万个(以每亩50个劳动日计),解决劳动就业1500人(以人均年劳动300个工作日计)约占该乡总劳动33%。胡椒的产出在当地经济作物中占居鳌头,其产出为菠萝的136%以上,为橡胶6一8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该乡的“胡椒现象”对于我们发展精细农业至少有如下现实意义:(l)为沿海市县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探索了道路;(2)为分流日益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和途径;(3)为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发展精细农业积累了经验;(4)为以精细农业为主要手段与形式发展区域农业提供了生产经营的示范和样板,它使人们看到,精细农业并非高不可攀,土地资源已经有限的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同样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可以挖掘出来,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思考之三:关于区域与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问题。国内外区域农业实践反复证明,它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它深深地根植于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优势的开发和转化的土壤之中。文市乡地处山区,山坡地面积不大而且难以连片,这种地形地貌虽然使农业生产难以连片经营,但却通过种植防护林为营造静风的生产微环境提供了天然屏障;坡地多为缓坡的砂质土壤,排水性能好而不致于造成过渡的水土流失。以上农业自然资源所表现的基本特点与胡椒生产对生态环境要求可谓是同覆一致。于是当地农民选择了胡椒作为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和转化的载体,并付之于实践。现在,该乡综合管理水平较高的胡椒种植大户,基本实现胡椒生产四化:胡椒园地周围林带化和林网化,胡椒栽培精细化;胡椒生产科学化;胡椒生产与外部环境建设一体化。由于胡椒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后来者纷纷效仿,特别在营造林带、精耕细作,使用农家肥保护环境等方面不惜血本,舍得投资。据有关专家称,该乡胡椒生产管理水平普遍高于省内其他地区,胡椒生产与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协调发展良好势头。

  思考之四:关于区域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问题。笔者发现该乡科技兴椒始终突出一个“实”字。为此,该乡使出两招:首先是评选胡椒状元,一年一次。除了农户自我推荐外,更多由村委会比较、筛选、推荐,然后乡政府组织土专家实地观摩和测产,推选出本年度“胡椒状元”若干名。这种评选,程序合理实在,可操作,得到了全乡农户的普遍认同。乡政府在胡椒状元评选上,没有刻意追求和塑造什么典型和样板;另外“胡椒状元”就在身边,农户比、学、赶有“近水楼台”之便利。因而农民对评选活动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见和极高的参与热情。其次是推举具有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热心办事的“胡椒状元”和种植大户当村干部。据了解,该乡现已基本实现了村官“胡椒化”。难怪在当地有一句甚为流行的话就是“要当村干部,首先当胡椒大户”,可见当地群众对胡椒状元的认同。二是科技推广。文市乡科技推广有三条措施:第一按照胡椒生产和农时,选择胡椒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椒园,召开取经现场会,由椒农现身说法。现场会内容比较单一,一般是一题一会,一议一会,一年总要召开几次。第二外请专家实地指导和会诊,当地椒农称这为“充电”。乡政府除了公请专家外,还为椒农请专家穿针引线,让椒农与专家结成科技的秦晋之好。这使不少新技术如叶面施肥技术及时流入文市并得到推广应用;第三支持胡椒协会开展活动。琼海市有一个胡椒协会,文市乡有胡椒分会组织。椒农非常看好这一协会,从那里获得对己有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文市乡利技兴农工作之所以颇有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它实现了两个结合:实现科技示范推广与胡椒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实实在在解决胡椒生产中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从胡椒生产经营和获得的实惠中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示范推广和椒农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成为科技示范推广的主体,把他们科技兴椒的热情转变为引进应用科技成果的自觉行动。

  思考之五:关于政府职能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在这方面文市乡胡椒生产工作是颇具特色:一是在工作原则上,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创造,并为这种选择和创造推波助澜。该乡历届领导十分尊重农民的选择,充分肯定和表彰人民群众在胡椒生产经营中的创造。文坡村委会石盘村是该乡北部一个小村庄。通过互助、交流胡椒栽培管理心得体会,使全村劳动力很快掌握了胡椒园艺技术,这个做法很快得到了该乡党政的充分肯定,立即召开现场会予以表彰和推广。在乡党政的关心与支持下,这个村依靠科技,互帮互助,成为远近闻名的胡椒状元村,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大报对该村“胡椒致富”事迹做了报导。二是在工作方针上不急功近利,为实现既定工作目标不改初衷,持之以恒。胡椒有三年非生产期,期间每亩直接生产投资3000一3500元,对一个乡镇来说,没有坚持一个五年、两个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是很难见到成效的。因此,历任领导不玩数字游戏,不追求任内指标和政绩,一班人分头下去驻点,一户一村发动、引导,帮助解决胡椒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扎实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孕育了一个“胡椒现象”。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实行以人为本、实惠攻心的工作措施。在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下,农户就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这使他们比任何人都关注自己的生产投资所获得的实惠和风险,对生产投资总是持一等二看的态度,基于这种现实该乡党政以评选“胡椒状元”为工作切入口,使周围农民从“胡椒状元”那里现实地看到胡椒生产的显著经济效益以及科技给胡椒生产者带来的实惠。后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些具有当干部条件的“胡椒状元”与种植大户充实到村委会干部队伍中来,他们赴任后既是村官又是胡椒生产骨干,为该乡胡椒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