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0年 第2期 (2000-02-29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2000年2月23日)

琼发[2000]12号

  我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业不仅是我省的基础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主要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8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社会环境保持稳定。总的形势是好的。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人新的阶段,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趋于优质化和多样化。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计划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98亿元,比上年增长9%,力争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长8.1%。

  一、大力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农质和效益

  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我省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着力点。调整结构要坚持5项主要原则:一是产出效益最大化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原则。要发展集约化经营,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的效益型转变。三是因地制宜原则。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四是生态平衡原则。要防止掠夺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尊重农民意愿原则。主要通过信息引导、典型示范,调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支柱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域布局。总体要求是调优、调精、调高。

  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沿海市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扶持购置服务船,更新改造一批大吨位渔船,转移开拓南沙、粤东、粤西渔场和本岛东、西部100-200米深海渔场,扩大捕捞业的发展空间。推广高口拖网等先进渔具渔法,提高海洋捕捞业效益。积极推进沉箱养鲍,加快低位虾池改造。认真抓好深水网箱和浮绳式深水网箱养鱼试验,带动我省网箱养鱼由港湾向近海发展。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资金重点扶持海洋渔业发展。通过海洋渔业项目的实施,增加劳动就业2.7万人,使海洋渔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提高到22%,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

  扩大冬季瓜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优化品种,提高档次。我省是天然大温室,又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应进一步扩大冬季农业生产规模。冬季瓜菜要加大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的力度,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增加特、优、新、稀品种比例,大力发展品位高、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并推广采用温棚培育营养袋苗和塑盘苗,合理安排植期,以获取最佳效益。加快发展香蕉生产,将部分高早水田改种香蕉,抓好组培苗的生产和供应,实行香蕉套袋,改进采收技术,推广田头保鲜,提高香蕉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我省逐步成为全国冬季香蕉主要生产基地。稳定菠萝种植面积,发展新品种,提高单产和质量。抓好芒果换冠,改良品种,并调整生产季节,争取在冬春两季上市。在琼北地区加快发展杨桃。

  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结合中部地区开发,利用有利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养牛业。今年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安排重点向中部地区养牛业倾斜,扶持建设种牛场,改良品种,改造牧场,完善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设施,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中部地区人均出栏1头牛。在西南部和南部市县建立山羊养殖基地,以家庭牧场的圈养形式加快我省养羊业的发展。推进文昌鸡、东山羊等名牌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抓好种猪场建设,增加商品猪苗供应量,带动养猪业发展。

  积极发展林业生产。抓好生态省建设,必须按照规划纲要,要求留足林地。同时,要把预留林地和营林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责任,确保全年完成造林任务75万亩。大力抓好椰林工程和纸浆林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化宝岛百万人大行动,营造椰林15万亩,争取提高到20万亩;营造纸浆林6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生产。琼山、三亚要发挥靠近机场,空运方便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搞好规划,引种热带精、优品种,配套发展鲜切花和观叶花。

  适当调减粮食和糖蔗种植面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要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调减早稻播种面积,将高旱田逐步改种经济作物,并逐步减少糖蔗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科13,海香1号等优质稻品种和新台糖20、22等糖蔗优良品种,使优质稻和糖蔗良种覆盖率均达到70%。

  加快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要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制定鼓励农民进人小城镇落户和社会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实施“百镇建设计划”。乡镇企业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围绕热带高效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保鲜、运销为重点,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实现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通过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省城市化水平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改变农垦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垦区农业商品基地、工业开发区和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降低市场风险。要以点带面,推动农场小城镇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

  二、搞好流通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流通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只有顺利地卖出去,农民才能扩大再生产。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搞好流通服务,努力减少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调研市场,寻找“订单”。各级领导要继续组织农产品市场调研,加强产销指导。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新市场,并把“订单”扩大到超市、宾馆。认真抓好’99冬交会所签合同的兑现,并做好2000年冬交会的筹备工作,争取拿到更多的“订单”。

  抓好品牌和包装工作。继续组织评优活动,选出海南省优质农产品,注册瓜果菜名牌商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具体措施,规范名牌农产品认定工作,健全名牌农产品的质量监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大力改进包装,规范包装规格,推出精巧包装,降低损耗,提高品位。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要在巩固原有信息点的基础上,在省外批发市场和省内主要瓜菜产地增设一批信息点,加强市场信息的采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抓好市场信息收集、传递和发布工作,使之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要继续邀请专家进行气象分析预测,为农民生产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再选择部分冬季瓜菜、水产品、畜禽品的主要产地,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在主要销地批发市场挂上“海南瓜菜批发中心”牌子,配备专人服务,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广代理制,帮助运销企业解决各种困难,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各种运销协会的作用,使其逐步发展为农业产业的龙头,促进我省农产品的产销结合。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推动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业科技含量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继续扎实抓好“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围绕热带高效的良种引进、选育和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节水节能新技术、保鲜贮运新技术等,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加以扶持实施。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及时进行验收和总结。对已验收的成熟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尽快组织推广,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新体制。农技推广机构要把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通过转包农民土地创办示范基地,或以承包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优良种苗等,在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收入,逐步走上良性循环。

  抓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采取普及和重点提高相结合、讲课和现场操作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重点渔业乡镇举办9+1渔业技术班,在渔港、渔业基地举办专项重点培训班,系统培训渔业骨干人员,逐步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种苗改良场建设。继续抓好现有重点蔬菜、瓜果和水产种苗改良场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规划扩大海水鲍鱼鱼苗场,配合沉箱养鲍业的发展。抓好椰子种苗的繁育,加强种苗场管理。积极筛选和引进优良品种,办好高质量的椰子种苗基地,保证百万亩椰林工程需要。

  四、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

  生态环境是人类一切发展的基础,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各级领导一定要强化生态意识,在农业经济开发中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绿色”农业。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扩大自然保护区,增加封山育林面积。落实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和乱征滥占林地,重大项目建设确濡征占用林地的,按规定由省政府报国务院审批。此外,要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减少林木消耗量。

  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山区、半山区再修建一批小水库、小山塘,将水源充足的小型水库改造成中型水库。搞好规划,在干旱的平原地区扶持农民打田头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继续抓好渠道加固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对较大的田洋进行规划治理,使田洋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重视农业生产过程的生态保护。开荒垦殖必须注意防止破坏森林和造成水土流失。发展海洋养殖业要搞好规划,并进行环保论证,确保海洋环境和附近农田及村庄水源不受污染。种植业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检测手段,切实规范剧毒、高毒农药的经营管理和使用,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在瓜果菜上使用。推广配方施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无土栽培,扩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生产。

  五、加大扶贫力度.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

  今年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扶贫攻关的主要目标是基本解决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贫困地区饮用卫生水和通电、通路的村分别达到93%以上。

  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确立全局观念,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要把解决群众温饱作为中心工作任务抓紧抓好。要把联手扶贫工作与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抓落实结合起来,搞得更加扎实有效。要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找准开发资源的着力点,培育特色经济,实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开发效益。

  管好用好各种扶贫资金,坚持扶持到户,确保各项扶贫资金足额到位。继续扶持种养业开发,长短结合,培育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问题。继续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在总结1999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六、抓好农垦和水利改革,建立加快发展的新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垦和水利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必须尽快进行调整,盘活资产,加快发展。

  以优化资本结构为重点,推进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农垦要以资本为纽带,落实集团公司制,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农垦总公司和农场的关系由上下级关系切实转变为以资本为纽带的商业关系。要吸引省内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成分投人,并扶持农垦职工发展自营经济,改变农垦的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

  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理顺关系,精简机构人员,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竿擂到底的管理体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管理、服务经营、收费一体化。对小型水利设施,积极引进资本运营机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我省水利资产总量。

  七、加强琼台合作,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台湾农业和我省有很大的互补性,我们要借鉴台湾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其资金和技术,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要进一步做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试验区建设。重点抓住“一场七区”生产布局,搞好规划和协调。加大宜传力度,推动琼台民间农业合作交流。利用在琼有一定影响的台商进行对台招商引资。组团赴台招商,邀请台清客商前来我省考察、洽谈。积极帮助在琼台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巩固和发展。通过推进试验区建设,使琼台农业达到更加紧密的合作。此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全面提高我省农业水平。

  八、全面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保持农村稳定

  党的农村政策是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的强大动力,任何时候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要认真做好承包收尾和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土地承包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合同兑现。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强化村提留和乡统筹费预决算、农民负担登记证、专项审计“三项制度”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加强监督管理,治理农村“三乱”,确保农民负担不高于1999年的水平。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并实行优质优价,以价格引导农民提高粮食品质。保护好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的作物安排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但不能转为非农用地。

  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要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公仆意识。大力倡导和发扬学习钻研精神,提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进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办事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实际配备科教副乡镇长,优化班子结构,以适应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着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教育、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移风易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进一步搞好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的活动,继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维护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保持农村长治久安。

  继续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本地区农村形势和农业特点的认识,立足本地,纵观全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改进思想方法,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要转变领导方式,把工作着重点放到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和为农民提供服务上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人,确保各项支农资金足额落实,并想方设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之,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以新的工作方法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