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4年 第2期 (2004-01-31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省委书记汪啸风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3年1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四届四次全会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留成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形势,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

  科学分析形势,是制定地区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基本前提,也是发展经济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温家宝同志十分强调对形势的分析,要求全党全国要统一对形势的认识,明确指出统一对形势的认识是第一位的,不仅要统一省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还要统一市县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我们只有把形势认识清楚、分析透彻,才能立足海南实际,着眼国际国内,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局。

  一是要坚持用全局的观点看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建立,我省和其他省份一样,与全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中国,海南作为一个陆地面积小、人口少的岛屿型经济区,主要市场在岛外,经济发展对省外的依存度比其它省份更大。因此,科学分析形势,就不能仅仅站在海南看海南,要跳出海南看海南,全面分析世界和全国形势对我省的影响,进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形势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基于这一科学判断,中央再次强调,要着眼于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世界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复苏前景趋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4%左右;亚洲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进。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形势。当然,也要看到国际上局部战乱、动荡等重大事件不断,不安因素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等为武器,针对中国外贸、外汇政策的外部压力较大,这些又增加了我省发展外部环境的变数。随着入世过渡期限的临近,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压力增大,这也将给我省的有关行业和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竞争压力。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很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明年全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保持稳定;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内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经济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所有这些,都将对海南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全国物价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通货紧缩尚未根本缓解,特别是部分行业和地区出现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等苗头性问题,引起中央重视,并着手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这种调控,所针对的虽然是新出现的苗头性和局部性的问题,但对岛内市场狭小的海南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

  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省明年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总体有利、变数增大、挑战加剧的宏观环境。

  二是要坚持用辫证的观点看形势。今年是海南经济发展的转折之年。我们克服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要好,初步实现了全省经济从恢复性增长到加速性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实现了加快发展主要靠外部动力向主要靠内部动力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引进和扩大内需,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们看形势,要主动运用两分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充分认清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海南经济发展的动力还不稳定。我省经济总量偏小,速度上去得快,下来得也容易。单项增长就能拉动总量的明显增长,一个大项目上去了,总量的增长速度就能上一截。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可逆性较强。第二,我省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不是很快、很高。自1995年以来,今年我省经济的增长幅度虽然首次突破两位数,但与东部地区甚至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比,我们的速度不是太快了,而是刚刚加快。稍一松劲,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关于省内经济形势,刚才留成同志都做了详尽的分析,我这里只谈一下固定资产投资问题。2003年,我省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这个增速同我省前些年比,确实是较高的,但同全国比,这个速度又是低的,而且近几年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同全国相比一直都是低的,投资率一直在下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省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仅比1994年增长了14.9%,而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53.5%。今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全国排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因此,在创新中加快海南发展,仍然是我们明年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三是要坚持用协调的观点看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我们观察和分析经济发展形势,一定要按照这种新的发展观,深刻分析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统筹协调发展的情况,而不能单纯看经济的增长状况。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如果伴随着较高的环境质量损失,伴随着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落后,伴随着农村的贫困落后,伴随着社会治安的不稳定,这样的经济形势就不能说是好的,这样的高增长也肯定不能持久。

  近年来,我们正在注重协调发展,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和农村的投入,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大体实现了同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大进步。但总体来看,我省目前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低,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和社会保障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收入较低且增长不稳定;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破坏资源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也折射和凸现了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我们要不断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是要坚持用长远的观点看形势。海南当前的发展形势确实很好。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也有着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只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方略推进,我省的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将十分明显,人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提升。坚持用长远的观点看形势,就是要深刻分析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海南只要不折腾,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我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对这个结论形成共识。加快发展不能搞脱离基础条件实际的虚增长;招商引资不能搞饥不择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

  从全局、辩证、协调和长远的观点来看形势,足以说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把握形势,努一把力,就能跨上一个新台阶;如果错误判断形势,松一把劲,就必定落伍得更远。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失去了机遇,发展前景就可能变得更艰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乘势而上,毫不懈怠地抓好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找准发展重点,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要有大动作,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增添加快发展的动力,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打牢发展基础。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

  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保持我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固本强基之策。这些年来,我省经济增长稳步攀升,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克服经济泡沫影响、走出经济发展低谷的过程中,农业对全省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应当看到,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业仍将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农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首要地位和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一定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这也是我省评价农业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明年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海洋渔业和大林产业,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率;抓好农业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村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继续抓好扶贫和中部地区发展。要按照省委四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实施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的扶贫新举措,分期分批地抓好重点扶持对象的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扶持力度,帮助中部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发展特色经济。三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是实施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现有农村人口人均耕地1.1亩,依靠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小康显然不现实。要实现农村小康,就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大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切实把二、三产业项目建设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结合起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运销等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转移、就业机会。要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

  努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是保持海南经济快速增长势头的关键。四届省委鲜明地提出了要大幅度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本届政府也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趋近于3:3:4的目标。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毫不动摇地抓好落实。但是,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不仅仅是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工业社会的要求,把新型工业化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型工业化是社会发展阶段的跨越,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是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过程。省委、省政府将对我省工业化问题专门进行部署。当然,海南发展工业,绝不是“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绝不是要求每一个市县都要做大做强工业。我们一定要坚持工业区域集中布局的规划,全力推进“西部工业走廊”建设。一定要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要把功夫下在全力抓好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上,下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上,特别要注意通过大项目带动和提升工业科技水平,通过依托大项目,在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发展民营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配套加工业,推动包装、储运、进出口贸易等行业发展,努力扩大含税产业群。

  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对我省经济布局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要继续落实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发展思路,实行重点倾斜政策,适当整合中心城市周边资源,做大做强海口,把三亚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要加快发展东西两翼的骨干城市,实现地级市经济总量,尽快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中部地区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建设以特色经济为支撑的城镇群落。要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协调全省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东西南北中经济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抓好发展软环境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

  省委四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海南经济特区体制创新的若干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体制创新指明了方向。明年,要按照这个《意见》的要求,着眼于优化发展软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化改革,在以下几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是优化机构设置和转变政府职能。这项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人事制度改革。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为促进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要重点抓好资产重组和监管,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尽快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国资监管部门移交和政企脱钩的工作。农垦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要重点启动。三是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中,把农民负担降到全国各省份中的较低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城镇公用基础设施

  海南加快经济发展仍需加大投资强度,投资结构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许多历史欠帐。明年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加大对农村“五大”“六小”工程、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公共卫生体系、城镇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我着重强调的是,要创新思路,学会用市场运作方式鼓励社会投资。一方面,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大力推进电力、供气、供水、环保等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市场化的办法寻找建设资金。要改变单纯靠财政拿钱的老观念,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在政府支持下,实行“谁投资、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三、完善监控体系,努力增强地方党委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

  完善经济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地方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是推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我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迫切要求。我在前面说过,海南只要不折腾,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所谓折腾,既有政治上的折腾,也有经济上的折腾,大至全国性的政治风波、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小至地区性的发展思路不清、决策性失误、领导班子不团结、少数主要领导干部腐败等等,都会影响发展的进程。海南经历了几次折腾之后,我们找到了正确的产业发展思路,也认识到导致折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有效调节经济的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因此,完善经济运行监控体系,提高地方党委、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有效防止折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突出强调了要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按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对于做好我省的经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要求,核心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健运行,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深刻含义。要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尽心竭力地在加快发展上狠下功夫,苦练调节经济的基本功,巩固和发展我省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充分发挥规划作用,把握好经济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是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行政手段。我国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直都在调节经济中发挥重大作用。从我省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往往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管的没管起来。比如,有的地方缺乏经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有的制定的规划不科学,还有的地方虽然有了好的规划却不认真严肃地去执行。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最深层的原因则是缺乏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导致只管眼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不顾效益。因此,我在这里所强调的发挥规划作用的概念,不单纯是个规划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通过规划,把科学的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引入经济工作,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

  充分发挥规划的调节作用,必须科学地制订规划,使规划本身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我省长远发展战略的要求。“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战略,以及省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人才强省战略,既是宏观意义上的规划,又是制定具体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要根据这些重大战略的要求,抓紧做好工业发展、城镇发展、生产力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省建设和人才发展等重要规划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严格科学论证,提高规划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合理划分规划权限,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景区和重要资源开发、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划权,应由省政府统一掌握。各市县在制订当地的规划时,要严格执行全省的统一规划,在全省的统一规划中,定位自身,绝不能不顾全局,各行其是。

  充分发挥规划的调节作用,必须建立健全规划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各市县、各部门都应当积极采取配套措施,一任接着一任干,绝不能因为主要负责人的变化而随意改变。明年,要对我省“十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着手制定“十一五”规划。

  (三)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作用,把握好经济调节的力度和重点

  经济政策是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济政策一般分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和分配政策四种类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利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有着广阔的操作空间。明年,我们要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还要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好地方经济政策的作用,正确把握我省经济调节的力度、重点和方向。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要看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制约我省经济政策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不仅在于政策本身,还在于落实政策的体制和机制。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一个体制性障碍。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海南得到了中央赋予的许多优惠政策,但有些政策并没有用足用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政策的落实缺乏体制和机制的有力保障。因此,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作用,就必须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要继续深化与各项经济政策相配套的体制改革。通过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社会保障、“三农”、扶贫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制,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更好地释放就业政策的效应;通过加快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用好中央的货币金融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建立重大经济政策落实的协调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经济政策,实行牵头部门负责,有关部门积极协作,形成抓政策落实的合力机制。要探索建立经济政策运行的监控制度,及时跟踪掌握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研究解决经济政策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不断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是调节经济重要的法律手段,对经济发展不仅具有规范和保障作用,也有着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省法制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运用法制调节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对法制调节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手段运用不够,习惯于用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规划和政策的制订工作与立法工作相互脱节,一些重大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没有通过地方和经济特区立法权及时上升为法规或带有法律属性的决定,影响了政府经济调节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还做得不够。首先,要制定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法规、规章,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使各类市场主体真正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平等的法律地位、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其次,要尽快着手有关现代产权制度的地方立法,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和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不力、交易不规范等问题。其三要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信用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的依法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净化和优化市场环境。

  四、加强和改善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明年我省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我省的大好形势。

  (一)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方向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把握方向的问题,我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四届四次全会上已讲过。我这里侧重要讲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好巩固和发展海南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个方向。把握好这个方向,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提出的明确要求。明年,我们要抓住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主动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开展企业、中介组织和公民信用建设,并以法律手段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经济秩序。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以来,我省广大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也出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政绩,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政声。但是,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作风浮夸,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考虑个人得失、不敢大胆破解难题,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是实践为民宗旨的政绩观。领导干部政绩观端正,才会出实绩,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和赞成,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我们要学习郑培民同志心中装着老百姓,“万事民为先”的思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办,而且要办实办好。我们要进一步把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和救助社会困难群众等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省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1-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7.5万个,2.96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我省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还有7万多就业困难人员,其中“4050”人员占40%。因此,我们必须毫不懈怠地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同时抓好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对城镇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特困对象要摸清底数,及时救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到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到社会进步;既要看到城市变化,又要看到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要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艰苦奋斗、作风正派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使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干部受到惩戒。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省委先后出台的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要毫不手软地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决策水平

  保持海南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努力提高党委、政府的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如何,往往与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加强学习,是全面提升领导者综合素质的根本措施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强调学习,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要善于学习”,特别要“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指出不加强学习,就不可能取得领导主动权;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学习和学风问题。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手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较上世纪明显加快。不学习,就有落伍和被淘汰的危险。现在,有些同志缺乏学习热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决策的需要不相适应,盲目决策、随意拍板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纠正这种重干轻学的倾向。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实际,首先带头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好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把中央和省里的精神吃透,做到一切决策要有利于加快海南发展,一切决策要有利于海南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还要学习有关市场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学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努力使自己成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家里手。

  建立完善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是提高决策水平的制度保证。在决策的民主化方面,要重点克服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程序不规范、在决策中“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由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同时,要重点解决决策责任不清、决策反馈机制不灵、决策实施中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四)努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社会稳定是保障和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省社会总体是稳定的。但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突出,以“两抢”为主要特征、以吸毒为主要诱因的刑事犯罪活动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明年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各方面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无疑对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刻也不放松社会稳定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抓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多数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处理得好,可以增进人民的团结,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处理得不好,会使小事变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影响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和群众中去,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现在有些地方基层的群众工作削弱了,不少与群众利盎密切相关的事情,没人过问,群众找上门了也敷衍了事,矛盾激化了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压制,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要把保护群众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快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两抢”和毒品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重点人员的帮教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省委7号文件精神,强化“执法为民”意识,努力把我省政法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

同志们,元旦、春节将至。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困难群众过好节日。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保证人民群众渡过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

  最后,预祝大家新年愉快,阖家欢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