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01年 第4期 (2001-04-30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广东省东莞市政务公开情况考察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外省开展政务公开的经验,今年217-20,省政务公开协调小组副组长、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李植民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纪委和海口市、循州市、万宁市等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同志,到广东省东莞市进行政务公开考察,并与当地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我们认为东莞开展政务公开的做法可供我省各市、县参考、借鉴。现将该市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东莞市在这方面重点抓住两点:

一是健全监督机制,狠抓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该市在原有的村组集体民主理财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有一定文化水平、懂财务知识、办事公正、有群众威信的村民代表组成,并规定村组在职干部及其家属、亲戚不得参加同级监事会。监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情况;定期检查本村的财务资料,每月会计人帐前,对各项集体开支单据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不予核准人帐,并将监督工作情况定期向村民报告;督促村务及时公布;参与集体重大经济活;收集村民意见,及时向村委会反映,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协助干部向群众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目前,该市所有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都成立了监事会,平均每个组织有监事会成员4人。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对于强化经济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稳定农村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早在1994市就在横沥镇搞村务公开工作试点,经过几年不断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村务公开的四化标准,:公开地点公众化,要求村务公开地点设置在群众集中居住、便于观看的地方;公布专栏橱窗化,要求公布栏有防风雨、防日晒的功能;公布内容通俗化,要求做到公布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一般群众看得明白;热点问题专项化,要求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土地转让收支、工程发包结算、干部报酬、个人借款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项公布。

该市还明确了“村务公开十项内容”,:财务公开;承包、租赁项目公开;基建项目投资和招标公开;农民负担公开;申请宅基地公开;计划生育情况公开;土地转让收支情况公开;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公开;资产负债情况公开;干部报酬公开。

村务公开的形式,除了普遍利用公布栏每月定期公布外,该市规定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通报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业绩及重大事项,讨论决定集体重大事务。部分镇区还将集体财务资料每月定期印发到各家各户,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村务、财务状况。目前,该市所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按照四化标准设置了规范的公布栏,按照公开的内容要求全面实行村务公开。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管理的透明度,使群众心中都有一本明白帐,让干部能够清清白白当干部”,群众能够明明白白做主人”,从而减少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近两年来,该市群众反映干部作风、违纪问题的集体上访现象大幅减少。199911至20004,到省到市集体上访批数下降了61.5%,人数下降了55.5%;反映干部作风问题的集体上访批数下降了89%,人数下降了99%。广大农村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和财会电算化,实现反腐关口前移。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工作难度也在逐年增大。为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在实践中,该市重视进行体制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基础性管理工作,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近年来,该市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从1998年下半年起,该市就在东城区进行试点,大胆试行会计委派制,1999年下半年在全市全面推广。具体做法是:镇区政府成立会计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负责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择优录用,委派到属下各村;委派会计的人事管理权、任免权属服务中心,工资报酬由各村按规定标准上缴.再由服务中心根据财务人员工作表现评定等次,统一支付;财务中心对委派会计定期进行业务检查和培训,根据需要对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

二是大力推行财务电算化。利用先进的电脑设备和电脑网络,代替传统的手工记帐,按照全市统一的财务应用软件确定的程序,规范记帐方式,使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行财会电算化的好处是财务反映准确、规范,工作方便、快捷.有利于随时掌握经济运行状况,便于上级监督,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为了抓好这项工作,该市成立了市农村服务中心,招聘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专职负责电脑安装调试,提供维护和业务培训服务,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了财务软件。至2000年底,该市有450个村(占总数的81%)实行了电脑记帐。

三、积极开展政务论坛活动,推进镇区政务公开。

在搞好村务公开的同时,该市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开展以城镇论坛政务咨询热点大家谈等为主要形式的政务论坛活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以来,全市32个镇区共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务论坛活动109,参与群众33500多人,群众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438,80%得到落实解决。该市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政务论坛能有效、有序地开展下去,该市各镇区成立了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或镇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办、党委办、政府办、宣传办、镇区电视台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由镇区纪检监察办、宣传办具体负责政务论坛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论坛一般设在人员易于聚集、设施条件较好的公园、文化广场等场所。论坛一般1-2个月举办一次,举办的时间确定后,通过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而告之,让群众心中有数。每次论坛举办前,论坛领导小组广泛征询街道、居委会、镇属单位和村委会的意见,确定主题。论坛的内容一般是涉及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交通管理、计划生育、医疗服务、菜篮子工程、社会治安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主题确定后,由论坛领导小组召集有关部门负责研究方案,收集材料,针对可能提出的问题,安排专人准备解答。要求镇区领导和单位负责人都必须以公仆身份出现,解答问题,不允许打宫腔”,不能够含糊其词,要言之有物,言而有信。论坛主持人一般由镇区广播电视站播音员担任,或根据主题内容由镇区分管领导担任。群众发言以举手先后为序,兼顾代表性。对因时间限制未能发言的群众,欢迎散场后继续向有关部门直接反映。

三是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为防止论坛走过场,流于形式,各镇区采取了两方面的监督措施,保证群众合理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1)加强组织监督。镇委、镇政府成立督办小组,对每期论坛上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别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跟踪落实。(2)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政务论坛活动自开办以来,深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改善了投资、就业环境。二是增强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举办论坛活动,群众将自己的要求、意见和建议直接向有关部门提出,依法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强化群众监督,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该市各区举办城镇论坛的初衷之一,就是要把政府和有关行政机关置于更广泛的群众监督之下,促进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政。论坛活动举办以来,群众面对面地对行政机关或公共服务单位的工作找缺点、挑毛病”,论坛后继续盯着有关部门整改,新闻媒体也实行跟踪报道。这样,强化了群众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对廉政和职业道德的建设起到了有力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四是促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论坛活动,政府机关将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责任更加明确,监督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大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观。五是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论坛活动,全市各镇区已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向题350多个,理顺了群众的情绪。群众对党委、政府及所属部门发牢骚、写投诉信的少了,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多了。六是宣传党委、政府工作方针。“论坛”使党委、政府部门和群众直接沟通、交流。参加“论坛”的部门要向群众介绍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从而使参加论坛的群众熟悉法律规定,知道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必须遵守,哪些是不合法的,必须避免,受到了生动的普法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