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建议
提 案 者: [民主党派] 民建海南省委会;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省农业厅;  省规划委员会;省商务厅;  2018-04-08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农业厅
2018年8月14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建议
(B类)
民建海南省委会:
    贵委提出《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建议》的提案(第027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培育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17〕80号),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发展海南热带特色种植业和南繁种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发展实力。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参与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发展海南特色优势种植产业,打造海南特色农业王牌。
    (二)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目前,全省2
    个县级行政区202个乡镇已全部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共确权耕地面积790.1万亩(含其他方式承包),确权承包农户98.9万户,确权到户率91%;已制作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1万本,正逐一发放到户。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17]30号),建立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全省22个市县区(含洋浦,不含三沙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为加快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发展农村规模经营,促进海南特色种植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扎实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结合海南省自由贸易区建设,省农业厅已向农业部争取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基地建设项目:一是优质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整县(市)推进试点项目,每个市县1000万元,但由于2017-2018年没有列入农业部计划,争取2019年获得支持;二是申请840万亩天然橡胶园建设项目和橡胶收入保险项目,目前尚未得到批复。
    三、关于延长和重构农业农村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海南省拥有最好的生态环境、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的地区。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400个,同比增长14.4%,直接从业人数3.0万人,同比增长16.5%,间接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农户3.5万户,同比增长6.4%,接待人次21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总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8.3%,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共享农庄。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厅印发《2017年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申报方案》,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有特色、积极性较高的村庄、农场、农业生产基地率先建设共享农庄。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当年先创建,次年再认定,分年度推进,力争“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2017年创建61个,至2021年,建成500个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带动有力的共享农庄。2017年筹措11568元支持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建设,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268万元、市县财政资金6300万元。组织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单位参加2017年“冬交会”布展,61家创建试点单位共签订合同、协议投资330亿元,其中合同127多亿元。
    四、关于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保证农业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度。一是无公害认证。2017年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118家涉及产品157个,其中种植业67家涉及产品103个,畜牧业51家涉及产品54个,其中乐东16家、白沙3家、保亭2家、昌江1家、澄迈14家、儋州10家、定安8家、东方2家、海口11家、临高7家、陵水2家、琼海4家、琼中3家、三亚12家、屯昌4家、万宁7家、文昌10家和五指山1家,复查换证企业1家;二是绿色产品认证。全年受理绿色食品申报企业65家,经文审通过53家,目前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38家72个产品;三是有机产品认证。全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含再认证)企业6家8个产品;四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有23个产品(澄迈山柚油、万宁柠檬、琼海番石榴、永兴黄皮、永兴荔枝、三亚莲雾、多文空心菜、兴隆咖啡、文昌椰子、昌江芒果、屯昌黑猪、五指山五脚猪、霸王岭山鸡、石山壅羊、琼中山鸡、保亭红毛丹、白莲鹅、三亚芒果等)。
    (二)稳步推进海南名牌农产品认定和名牌农产品标准制定工作。2017年认定海南名牌农产品23个,累计认定94个(其中2015年29个,2016年42个);评定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包含: 海南莲雾、海南胡椒、海南柠檬、海南槟榔、海南火龙果、海南椰子、海南山竹、海南绿茶、海南红茶、海南红毛丹、海南榴莲蜜、海南杨桃等农产品共累计评定40个(其中2014年10个,2015年10个,2016年10个,2017年10个)。
    五、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生存能力等方面
    (一)关于补齐农业科技支撑短板方面。为了给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省农业厅于2017年5月份成立了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联盟,吸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专家成员近300人。通过搭建联盟,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新局面。联盟主要职责是围绕“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开展技术创新,以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新产品(新装备)开发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突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核心和瓶颈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二)关于补齐强农金融支持短板方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支持农业,扶持一批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财政盘活收回农业项目沉淀资金安排要向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倾斜。逐渐降低“财政直补”比例,推进加大贴息贷款、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从2017年开始,我厅在全省推动实施“农保贷”项目,进一步补齐强农金融支持短板,缓解农业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保证商业保险、贷款贴息(年贴息率达3%)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支持一些条件成熟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多途径拓宽支农融资渠道。
    (三)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发农产品产量、目标价格、气象指数等新型保险产品,构建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我省目前正在开展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的相关工作,已经向中央申请将水稻制种、冬季瓜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列入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的范围,也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新型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近几年,我厅已相继开展了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芒果灾害、产量保险、农产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冬季瓜菜价格指数、槟榔价格指数、橡胶保险+期货等农业保险试点项目,构建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也已纳入我省农业保险的工作计划中。
    六、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全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促进中小企业与农业农村发展融合
    (一)继续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认定、推动百家休闲农业示范点、百家休闲观光果园“双百工程”提档升级。
    (二)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公园。继续支持琼海博鳌国家农业公园、陵水农业公园、屯昌农业公园、三亚水稻公园、澄迈永瑞农业公园等建设,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做足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新文章,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继续推进海南共享农庄建设。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及规划,加强行业监管和指导。制定《海南共享农庄评选认定管理办法》、《海南共享农庄发展规划(2017-2025)》,组织开展2018年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申报工作,对2017年创建的共享农庄创建试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正式认定为海南共享农庄,准许使用海南共享农庄标志。
    七、关于激活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动力和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水平
    (一)关于鼓励青年创业方面:省人社厅已经草拟鼓励青年创业的指导意见,我厅将根据指导意见,具体实施。
    (二)关于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方面:我厅拟于2019年12月之前,争取省编办同意,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基础上,加挂省农民党员培训中心牌子,利用全省涉农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实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海南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考核指标、列入我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核心指标之一。2017年,我省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18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8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783人,主要开展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和精准扶贫等类型的培训。通过对农民讲授农业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实用技术、“互联网+农业”等理论和田实践方面的课程,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实用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明显提高,部分成为了当地科技兴农、以农致富的典型。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长起来,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八、加强农产品地初加工政策和机制建设,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对外交流合作
    (一)产业政策进展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海南省政府于2018年6月11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将有利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产业资金扶持情况。2018年我厅部门预算安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扶持资金5000万元,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通过财政资金补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建设和升级,主要支持内容为:农产品预冷、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中央厨房产业模式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海口罗牛山、定安塔岭、屯昌城北、琼中湾岭、万宁乐来等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进驻项目建设。
    九、关于推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推广农产品生产
    (一)加快推动我省城乡市场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城乡商业服务网络一体化,促进城乡市场融合。推动现代商业业态向乡镇延伸。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等项目,鼓励物流快递业向农村延伸网点,服务人口覆盖全部乡镇社区,在偏远村落与乡镇网点建立固定业务联系网络。发展面向本地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农业服务化项目和定制化农业项目,引导城市消费人群流向农村。
    (二)大力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厅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加强田头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及产销两地的供应链条建设。扎实推进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在产销两地共建成冷库20.93万吨,集散配送区17.86万平方米,分拣加工车间5.55万平米,400余个销售网点及配套的信息管理追溯系统和检测系统,新增瓜果菜冷库14.5万吨,极大地推进了我省冷库建设进度和总体水平,建成了涵盖全国主要销地市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按照线上线下融合、产地与销地匹配的标准,在海口推进建设1个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热带、亚热带省区的热带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在三亚、儋州、琼中、东方、万宁等地建设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全省1个主中心、4-6个副中心的批发市场格局。三是加快推进老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截止2017年底,共完成农贸市场改造171家,改造后的市场布局合理、整洁明亮、管理规范、群众满意,消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支持农产品“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产销对接模式,鼓励综合性超市、食品超市等国内外大中型连锁企业直接从产地进行采购,发展一批农产品直采基地,与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2017年举办了首届海南名优特产品采购大会,签约金额达到27.57亿元,远超15亿元的预期目标。去年举办的第二届海购节期间全省3万家企业实现销售额72.6亿元,同比增长15.3%。
    (四)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澄迈、白沙等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我省其他国家级贫困县纳入国家示范县建设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参照示范县标准,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建立和完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及电商培训、网络营销等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机制,培育农村电商生态体系,逐步实现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积极发挥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作用,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或项目资源的精准对接,带动贫困地区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来我省布局建设农村电商体系,充分利用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改造农村传统零售业态结构与生态圈。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省农业工作的重视、关心以及支持。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
   
   
   
    海南省农业厅
    2018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