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 省 教 育 厅
琼教提案字〔2018〕27号
海南省教育厅对政协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0033号提案的答复
(复文分类:A)
台盟海南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助力贫困孩子成才”的提案(第00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始开展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问题仍然是我省教育扶贫的突出短板。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薄弱,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贫困家庭孩子的扶志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以来,针对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厅研究确定了“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的教育扶贫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层层强化责任、加强督查指导,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教育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夯实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基础。通过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简称“全面改薄”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程,落实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二十项“兜底线”指标。2014-2017年,共落实“全面改薄”资金44.6亿元,主要投向乡镇和农村办学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目前校舍开工面积1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84.3万平方米,设备购置完成额9.9亿元,建设内容涵盖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运动场地、附属设施等,我省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确保到2018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教学设施满足办学需要。已按计划完成19个县(市、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到2018年所有县(市、区)要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加大力度支持保亭、白沙、五指山等贫困市县的“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确保到2020年所有市县全覆盖。
二是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我省国家级贫困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将该县王下乡的初中生全部迁至县城就读,逐步减少王下乡的人口,达到既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又有效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一做法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2008年7月,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将昌江经验命名为“教育扶贫移民”,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海南省国家和省重点扶贫县全面推广。教育扶贫移民的主要做法是,在县城附近或人口较多的乡镇建设标准化学校,用于接收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从2008年至今,全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共投入近14亿元,建设24所思源实验学校、14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5.5万个学位。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得到了中央领导、教育部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刘延东、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思源学校考察、调研,并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育师”“引师”与“扶师”并举,多举措大力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近五年来面向全国为农村地区招聘优秀特岗教师4356名,为近600所薄弱学校、偏远农村学校充实新生力量。投入资金1.5亿元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和教师300名,超过一半倾斜支持贫困市县和乡镇学校。“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面向农村教师,实施“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对全省3000名乡村及教学点小学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实施“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对全省3000名乡村及教学点小学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为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近12000套。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每月发放400元的生活补助。下一步,将继续实施《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重点解决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城区学校捆绑农村学校一体化发展等多种模式,逐步推动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化、常态化,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进一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稳妥探索超编、不合格教师转岗办法,激发队伍活力,优化队伍结构。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解决农村贫困儿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农村儿童上幼儿园难一直是困扰我省教育系统的一个难题,针对老百姓需求强烈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省从2014年开始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329多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增加6.5万多个学位,实现了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同时,大力支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尤其是乡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我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482所,在园幼儿约10.6万人,加上公办园在园幼儿约7.8万人,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1%,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确保到2020年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要达到85%以上。
五是开展扶志工程,让贫困家庭孩子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针对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我省教育系统开展贫困学生扶志工程。在全省学校初步建立了全覆盖的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关爱体系。要求帮扶老师要定期家访、定期与学生谈话交流、定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定期开展学生综合评估,帮助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注重贫困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帮扶,智志双扶,助力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大力加强职教扶贫。在全省优质中职学校组建了93个的扶贫励志班,为28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上学机会,在选择学校专业、勤工俭学岗位、校外实习岗位和推荐就业等方面实行“四优先”支持。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贫困学生在中职、大学毕业后优先推荐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去年6月的贫困家庭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也超过90%。扶志工程得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在典型案例中做了专题推广,省委李军副书记做了重要批示,认为我省教育扶贫工作智志双扶做得好。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了共计40多次的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以问题为导向,就我省教育扶贫领域的突出短板,靶向发力,集中突破,多举措、倾全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办学质量,为贫困家庭儿童上年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还很突出,特别是贵委提出的海南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师资结构失衡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我省教育扶贫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我厅将会一如既往,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特别是在改善贫困地区办学实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大农村教师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以贫困学生成才为目标,让每个贫困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庄严使命,确保完成“培养一人,脱贫一家,影响几代人”的目标,彻底阻断我省贫困的代际传递。
感谢贵委的建议、指导和监督,也欢迎贵委对我省教育扶贫工作持续的关注和指导。
附件:委员意见征询表
海南省教育厅
2018年6月11日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邹文涛,65339307。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