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发展海口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提 案 者: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2010-04-22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海口市
2010年9月26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发展海口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对政协海南省五届三次会议
    第012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海南省委员会:
    贵委《关于发展海口都市型农业的建议》(第0124号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经济建设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构成了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一、海口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海口特有的热带资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09年农业总产值54.86亿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25.16:18.59:5.55:2.74:2.84。凭借无疫区品牌优势,畜牧业实现了“入岛-自给-出岛出口”的跨越式发展,连续5年实现2位数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二)优化区域发展,形成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我市按照区域化、产业化要求,逐步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畜禽、瓜菜以及热作等农业支柱产业呈区域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远离市区的美兰、琼山等区11个镇为主的畜禽产业带;以南渡江沿岸8个镇为主的冬种瓜菜产业带;以琼山区红旗等8个镇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带;以琼山区红旗、三门坡等7个镇为主的热作产业带;以美兰机场为中心的花卉产业带;沿海的水产养殖产业带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三)节约型生态循环农业成为我市农业的亮点。我市以 “七个一”模式,积极推进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沼气服务站、沼气技工服务队伍“四同步”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009年底,已初步形成以农村沼气、生态养殖场(小区)、无公害绿色大棚瓜菜基地建设相得益彰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9.3万亩,受益总户数达1.6万多户,户年均节支增收20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四)标准化设施农业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引擎。1、农村沼气建设已从单一农村新能源开发,发展成为一业多效、多项目互补、节能减排、节支增收的现代农业亮点产业。2009年底全市大中型、联户型沼气池达到105处和33处,户用型沼气1.1万个,沼气服务网点90个,扩大了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2、集现代农业组织、设施、技术为一体的农村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强力助推农村散养向生态、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2009年底发展农村新型养殖小区达45个,畜禽新增生产能力增强,年出栏生猪26.4万头,文昌鸡145万只,黑山羊1.04万只。
    3、刚起步的大棚瓜菜,已突显高产出、优品质、“四节约”、强保障的生态、高效设施优势功能。2009年底,全市钢结构支架大棚瓜菜700亩,简易大棚冬季瓜菜生产设施达6000亩左右,滴喷灌水果基地4000多亩,果菜抗风险能力和淡季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传统农业快步迈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4、推广果、菜喷滴灌设施,节水、节肥、无公害高效果蔬基地初具规模。2009年底,以加肥灌溉为核心,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尤其是猪—沼—果综合利用与滴喷灌水果基地4000多亩、蔬菜滴喷灌应用基地6000多亩。
    5、冷藏保鲜产业,已成为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拉动出岛出口的强力引擎。2009年底建成冷库12个,冷库容量(规模)35400吨/次。冷库数量和容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民和运销企业的效益。
    (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全市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达829家,其中5000头以上的51家,万头以上的29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加快推进。2009年底,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到439个,入社农户5575户,带动农户4200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有51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10家。 并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带动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实现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三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海口加大对瓜果菜等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已建成覆盖全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全市的蔬菜合格率已由2002年监管之初的60%左右升至目前的95%左右,本市生产基地的蔬菜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
    (七)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农机补贴扶持力度,以期通过补贴推进海口农机的普及率,提高农机化水平。2009年,农业机耕水平达70%以上,机收水平达到65%,综合水平45%。
    (八)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我市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已初步形成了 “农家乐旅游+景区(点)+农业观赏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如,琼山区推出红旗乡村、农业生态、红色经典区休闲游;美兰区开发“农家乐”和红树林风景旅;龙华区突出羊山生态环境和古文化特色,开辟古村文化旅游产品;秀英区突出羊山生态环境、古文化、火山文化特色,打造“羊山羊”、“永兴荔枝”两大品牌。
    二、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下一步打算
    2010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及客观需求,以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出岛出口为重点,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一)加快发展现代生态低碳高效热带农业。以“两区、两园、两带、一中心”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园区化布局,重点项目拉动,加快发展现代生态低碳高效热带农业。
    1、抓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和低碳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农业经济。一是完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融入低碳概念,提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今年计划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2个;发展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及建设标准化项目10个;新增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基地0.3万亩。计划建设沼气服务网点30个,新增沼气服务人员60人,使全市沼气服务队伍达260人。二是策划启动低碳农业新项目。重点抓相关政策的制定及与生态循环农业的对接实施,完成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启动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区建设,抓好8个低碳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把低碳农业做成生态循环农业的“加强版”。
    2、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抓好农产品加工冷库建设。协调指导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建3家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形成及副产品、废弃物的有效利用,确保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可持续性增长。
    3、继续抓好农业展示示范园建设,促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继续协调抓好“海南省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规划的年度项目建设,把实施示范园建设作为带动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并以海口东、中、西三大区域休闲农业雏形为基础,进一步策划、包装和打造“滨海原生态和特色风味饮食休闲农业产业带”、“中部红色及现代乡村生态游休闲农业产业带”、“西部在绿色长廊至火山口区域内,集热带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农家乐、火山公园等为一体的火山文化休闲农业产业带”等三大休闲农业产业带。
    4、继续抓好羊山特色瓜蔬产业带建设,促进瓜菜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抓好瓜菜生产工作,促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完成瓜菜种植34万亩,其中冬季瓜菜种植15万亩,力争实现瓜菜出岛量达29万吨,同时抓好海南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基地项目。二是继续抓好羊山特色瓜菜产业带建设。以2009年建成的11个种养示范点为样板,推行合作社大社帮带小社的方式,创办瓜菜结构调整示范点2个,带动当地特色瓜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创立品牌,辐射带动羊山地区周边农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结构,增强农民增收活力。
    (二)以编制专项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为重点,谋划好未来五年海口农业发展战略。抓好《种植业发展规划》等10个专项农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口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未来我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列为专项规划之一,今年重点通过建立标准化农业示范点和建立监管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切实落实农产品促销和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
    1、抓好农产品促销工作,发展订单农业。组织2次市场考察,加大内地市场调研力度,同时大力宣传冬交会,力争冬季瓜菜订单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
    2、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追溯和预警体系,扶持发展绿色农产品。实现生产基地蔬菜定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巩固无疫区建设成果,推动建设工作步入国际认证新阶段,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农技员、畜牧防疫员、沼气管护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员、农机协管员等“五员”队伍,配备相关设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阳光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广辟农民就业创业门路。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扩宽非农收入渠道。一是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计划完成农民工培训13500人,转移10000人。二是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并培养完成560名农村中专生、10个农科教实训基地和生态循环示范基地、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和1000户科技示范户,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五)总结、推广“社—社”联合等创新经验,发挥带动作用。推广大社带小社模式,引导建立10个合作社示范社;新成立35个合作社,带动农户5万户,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
    专此回复。
   
   
   
    二○一○年七月八日
   
   
    (联系人:黄武群,联系电话:66500261)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市农业局,市旅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