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原则,坚定不移走生态立省之路的建议
提 案 者: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2008-05-04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省国土厅
2008年7月1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原则,坚定不移走生态立省之路的建议

   
   
   
   
   
   
    琼土环资函〔2008〕694号 B
   
    关于政协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党派团体提案第0386号的答复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
    你会提出的《关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原则,坚定不移走生态立省之路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经济优先”、“经济与环境兼顾”和“生态优先”是当前理论界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种理念和模式。卫留成书记在2004年底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讲话中特别就以上三种发展模式作了阐述:“先污染后治理,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保护”(即经济优先)的发展模式,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子;“先环保后经济,以生态建设控制和引导经济发展”(即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是一
    — 1 —
    些示范区做实验的路子;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的“三赢”(即经济与环境、社会兼顾)的发展模式,是海南认真分析本地的发展优势、潜力,借鉴和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出的一条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的发展道路。
    一、国家对“生态优先”的总体要求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06年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的明确要求,指出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新动向,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的关系,即在环保理念上,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主次”、“先后”、“单向”关系,转变为“并重”、“同步”和“综合”关系;在发展思路上,将环境保护作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建设上,将环境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在产业发展上,将环境管理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政绩考核上,将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在环境治理上,将环境成本作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并重”、“同步”、“综合”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了新形势下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
    — 2 —
    (二)国家提出“环境优先”战略性理念
    2005年底国家出台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后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了在一定的地区坚持“环境优先”。“环境优先”与“生态优先”字面表述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理念和要求,即“生态环境质量应作为区域内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在其他工作与生态环境要求有冲突的时候,要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优先(生态优先)”是相对于“经济优先”、“经济与环境兼顾”等而言的,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决定》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情况将我国大致分成了四类区域,在不同的功能区分别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即“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坚持环境优先,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
    可见,实施环境优先(生态优先)战略的区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比较发达、环境容量资源已得到比较大的开发利用、环境压力比较大的地方,这个区域未来的发展主要是要改变结构、提升质量,此时实施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就是为了促进这种转变,经济比较发达为实施这种转变提供了条件,例如我省琼北经济区;二是在自然条件非常脆
    — 3 —
    弱,难以承载大规模经济开发活动的地区,或是在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大规模开发将毁坏良好自然遗产的地区,无论这些地区经济是否发达,都应该实施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以保障他们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例如我省中部山区。
    二、我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一)我省按照《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分区分类”和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以及把有限的工业污染源控制在限定区域内、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限定的指标内的“两控原则”,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按照环境功能划分的“污染控制区、生态清洁区、重要功能区”的要求布局产业。在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经济区、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热带旅游区和以东线为主轴的东部沿海经济区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逐步实现增产不增污。在洋浦、八所、老城、昌江等西部工业走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将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下达的指标之内,科学发展污染排放达标的资源性加工业。在以中部山区为中心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强制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水电、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城镇服务业
    — 4 —
    等特色经济。
    2、按照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
    生态省建设9年来,我省坚持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并重、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不断创新的原则,基本上遏制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以西部开发区洋浦为例,2007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41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而同时,洋浦周边海水水质仍然保持优于二类的标准。
    (二)2007年4月份,卫留成书记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立省。我省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你会在建议中提到“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适当时候出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条例》”。我厅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针对中部山区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财政、林业、发改等相关部门也开展了相应的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今年4月,省领导对生态补偿办法和项目成果作了重要批示,按照省领导的安排,省政府办公厅组织我厅、财政厅、发改厅、建设厅、林业局和水务局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制订“生
    — 5 —
    态补偿实施办法”。今年5月,我厅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吸收前期生态补偿机制调研和补偿标准研究成果,并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海南省生态补偿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就生态补偿的范围、受偿对象与支付对象、补偿方式和资金用途、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资金管理、补偿资金与保护效果挂钩等问题作了说明。目前,《暂行办法》已上报省政府。
    2、你会建议“循环经济要有一个高标准,实现全岛大循环、产业大循环、城乡大循环”。由于我省经济总量不大,企业关联度不强,跨产业和行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领域不宽,实现“大尺度循环”目前还存在较大难度。我省实现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是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立法。我省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了《海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方案》,推进循环经济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生态省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市县;三是制订了《落实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四是组织实施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循环利用试点项目,探索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五是发挥环境保护统一监督职能,
    — 6 —
    协调和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2007年我省完成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海口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昌江工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作园区,海口市罗牛山、儋州市欣佳、澄迈县新华达、保亭县南茂4个养殖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已建成投产,建设“一池三改”的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23万户,在大型养猪场、猪果种养场、学校、村庄等累计建成“猪—沼—果(热作、瓜菜)”能源生态模式大中型沼气工程278处,校园大中型沼气工程62处,规模化养猪场大中型沼气工程148处,推进了沼气建设由小型户用沼气池向大型整村集中建池供气方向发展。2007年全省各类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达到220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3、你会“树立绿色招商理念,提高企业、项目环保标准”提法,非常好。我省这些年来在引进大工业项目中首先考虑的是引进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否有配套的最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从目前的情况看,引进的大工业项目都满足了以上要求,比如洋浦的800万吨炼化项目,采用的是中石化在国内最先进的一套装置,污染排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海南发展新兴工业严格执行了“三不”(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落实了“三控”(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和区域控制)措施,比如100万吨纸浆项目,由于采用了国
    — 7 —
    际上最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吨浆污水排放量控制在40m3以内(国家标准是220 m3),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限定在100mg/l以下(国家标准是400mg/l),从总量上看,吨浆COD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的二十分之一。虽然海南是欠发达地区,但为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绝不承接落后产业的转移。
    4、关于“改革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我省从1999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以来逐步建立了生态省建设领导机构和考核机制。一是建立了由省主要领导任召集人的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由32部门组成的省生态办,各市县也成立了生态市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联席会议办公室等相应的领导机构。二是成立了绿色GDP核算联席会议,开展了土地、矿产、水资源等核算工作,探索将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三是将环保业绩纳入市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省政府与18个市县先后签订了“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等,把各市县环境保护指标和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市县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四是我省从2005年开始在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中增加“国土环境资源综合指标”。同时,我厅也在每年的《市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方案》中逐渐加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工作”两方面的评议。
    — 8 —
    三、我省生态省建设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省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生态省的省份,经过近9年的努力,在环境、社会与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实践表明,在海南这样欠发达地区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共赢模式的路子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但总体上看,我省经济还不够发达,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如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同时,由于财政困难,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无法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再加上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还不普及,人才和科教等智力支持不足。因此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仍然有因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环境的情况。我省工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万元GDP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2008年是我省进入生态省全面建设阶段的第三年,各项体系建设尚处于完善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既要看到我省生态环境良好,加快发展机遇多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以及同其他生态省的差距,增强加快经济发展和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将认真采纳你会的建议,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探索制定一些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地方性法规、扩展公众环境信息知情渠道等,逐步健全生态省建设的工作机构
    — 9 —
    和考核、监督机制,使生态省建设得到有效的制度、人力和资金保障,为实现“生态立省”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感谢你会对生态省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二○○八年七月一日
   
   
   
   
   
   
   
    抄 送: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联系人:省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雷晓华
    联系电话:6532768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