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 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南黑长臂猿保护工作的建议 | ||
提 案 者: |
主办单位 | 会办 | 交办日期 |
2008-04-15 |
承办单位答复 | 答复日期 | 答复内容 |
林业局 | 2008年10月24日 |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南黑长臂猿保护工作的建议
B 琼林函〔2008〕175号 海南省林业局 对政协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164号提案的答复 台盟海南省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南黑长臂猿保护工作的建议”已经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经费及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保护区行政级别低,导致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制约问题 海南霸王岭国家局自然保护区自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面积从6626 hm2扩大到29980hm2后,为了加强保护区的管理,落实保护区总体规划,我局已经与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和协调,全力争取其给予提高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级别和增加保护区财政人员编制。目前,该项工作处于调研落实阶段,具体方案需要报省政府常委会审议批准。 二、关于林分质量偏低和栖息地破碎化问题 能否为海南长臂猿保留有足够的栖息地,关系到保护海南长臂猿这个濒危种群成败的关键。要让海南长臂猿有足够的栖息环境,必须改变目前生境破碎化的局面,让森林连片。目前,我局正在向国家林业局申请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保护恢复工程。一是构筑生态廊道,将不同地块的原始林(斧头岭-黑岭-雅加大岭)通过廊道相连;二是对海拔较低地段上的人工松树林、果林、草坡等地的植被加以改造,增加长臂猿喜食植种类,并把破碎化的斑块连成一体;三是将斧头岭脚下南七河缓冲带地段中6 km的高压电缆埋设地下,以此来恢复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 三、关于保护区周边社区干扰现象严重问题 如何处理和协调好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是保护成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之一。霸王岭保护区周边社区涉及到四个乡镇二十多个村庄,由于周边社区居民贫困,各种偷猎、盗伐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通过国内外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开展社区共管工作,建立一个有效的共管机制以及开展保护区、社区的能力建设和意识培养活动。使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形成有效的社区共管网络,形成有利于保护区和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步骤去实现: 一是向关键利益相关者做共管宣传;二是确定共管区域 和人员,筹建共管委员会和共管小组;三是共管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专项调查;四是制定共管区域的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五是开展社区环境教育活动;六是开展保护区共管能力培训;七是开展社区发展计能培训。 四、关于科研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健全问题 对于海南长臂猿的研究,之前主要是分类学方面的内容,在上世纪的80和90年代,开展过一些种群生物学和种群数量的调查,到本世纪初,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境外机构先后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在所有相关研究项目中,管理单位都处于配合协助地位。由于管理单位没有完整的科研管理机构和机制、没有稳定的研究和监测队伍,各项研究内容或是重叠或是分散,没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研究和监测计划,加上科技体制等原因,各项科研成果难以“留下”和整合,难以应用到长臂猿的保护工作中。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真正做到科研为保护服务、科研促进保护,我局正在向国家林业局申请成立 “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及提供设备,完善保护区的科研监测体系,逐渐提高海南长臂猿的科研技术能力,以达到拯救海南长臂猿的目的。 另外,为解决海南长臂猿在保护、科研项目、社区宣教、改善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环境等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我们将计划成立海南长臂猿保护俱乐部,以“保护海南长臂猿及其生态环境,拯救濒危物种;促进生态教育”为目标,长期向全世界发出“关心海南长臂猿,关心人类自己”的号召,开展海南长臂猿的认养、捐助活动,联系志愿者等活动,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海南长臂猿的救护工作。 海南长臂猿为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动物之首,其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决不在国宝大熊猫之下,也是我国的国宝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相信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会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将会在未来长臂猿保护工作中逐步得到落实。 非常感谢你对海南长臂猿保护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二00八年五月十六日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海南省林业局 苏文拔 65360295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