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海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提 案 者: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2008-04-09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发改委
2008年10月9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对政协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党派团体提案第0014号的答复

    民建海南省委员会:
   
    你们在政协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提案《海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我省经济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之路,也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为加深对市县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的认识,我厅委托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展了“海南省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课题,提出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为我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根据省第五次党代会关于“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动省县两级积极性为目标,实施“扩权强县”,科学配置权力,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增强县域发展责任和能力的行政体制改革工作正由省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方案之中,7月8日,省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的意见》,今年下半年将在全省范围之内进行改革推行工作。
    三、积极做好区域规划,贯彻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努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功能区划分,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及环境承载能力,将海南岛划分为“琼北综合经济区、琼南旅游经济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生态经济区”五个功能经济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发挥重点城市、开发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建立互动机制,逐步形成东西南北中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其中,西部地区将依托洋浦开发区、东方化工城、昌江工业园区集中布局重化工业,重点发展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纸浆和造纸、矿产资源加工等工业,带动临近市县发展配套产业。因此,各市县不可能都上大工业项目,而是要根据区域规划的要求,功能区的定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大做强相应的产业,推动大项目的建设和配套。
    四、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各市县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海口市继续保持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三亚市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收入占全省比重近一半。洋浦、澄迈、儋州、昌江、东方成为海南主要工业区;定安积极打造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兴起;琼中采取小额贷款、农民培训、科技服务壮大了特色种养业;临高县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已成规模;乐东形成了以香蕉为主的热带水果、反季节瓜果、民营橡胶等优势产业。
    五、加强生态保护,走跨越式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坚持发展经济“三不原则”,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县域经济的发展只能建立在生态保持和可持续发展之上。这些年来,我省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重点海域的保护与管理;探索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生态经济区的保护力度;全面启动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启动海防林建设,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资金用于海防林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等。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推广各种新型能源,普及农村沼气等措施。
    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开发建设取得新成就。各市县借助开行的支持,进行了城市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编修,运用市场手段,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加快城镇开发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东部沿海旅游经济带呈现勃勃生机,万宁神州半岛、陵水清水湾、三亚海棠湾的旅游开发势头强劲,特别是陵水、琼海等市县还通过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增值、经济增效、政府增收。文昌、五指山、保亭、屯昌、白沙等市县城镇化建设与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有力地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七、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县域城乡居民的收入。海南率先从全省的空间、产业、功能上明确了城乡互动的具体举措,道路、供水、电力、数字电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体化的公共设施不断向乡镇、向村庄延伸。公共财政的“阳光”已普照到农民、农村、农业,教育移民、医疗、最低社会保障、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取得长足进步:环岛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西环铁路建成通车,贯穿6市县的东线城市轻轨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海南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状况令内地前来旅游的人们感到羡慕;海南的水利城乡一体化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全省范围内,已实行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农村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大规模农网改造的基础上,2005年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率先城乡同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让农民同享“数字”成果;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在14个市县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比国家要求提早一年免征农业税,启动农业保险试点等等。
    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海南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第一个全省性城乡总体规划。《海南城乡总体规划》对全省的整体性空间做出规划,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城乡空间管制、近期建设等作了整体性的综合部署。《规划》对全省各类用地进行分类、分区管制的同时,进一步将各类管制要求具体落实到空间上,对不同地区提出相应的管制要求,对全省主要区域都明确了“定性、定量、定点、定时”的要求。继城乡总体规划后,海南又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发改厅地区经济处 冯 燕、李高义
    联系电话:65348004、65339449
   
   
   
   
    二○○八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