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加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提案
提 案 者: 叶霞
承办单位及答复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2020-07-02
详细查看
关闭
B.列出计划两三年可解决

琼旅文函〔2020104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对政协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0004号提案的答复(复文分类:B

 

叶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提案(第000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全省旅游和文化工作总体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名录项目28项,省级代表性项目82项,市(县)级代表性非遗项目355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9名,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25人。

不断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力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列入省财政年度经费预算,自2011年起每年达1000万元。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我省非遗保护专项经费8421万元(其中中央1991万元,省财政6430万元),主要用于非遗保护传承、传播、研究和利用等,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给予补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7000元,各市县因本地财政支持力度不同,对传承人的补助标准也有较大差异,如三亚市对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均有6000元的补助,是全省各市县传承人补助标准最高的地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督促各市县积极申请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二、关于法规体系建设问题

我省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如《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传承保护培养暂行办法》等。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后,我省于20129月出台了《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保亭县、白沙县、陵水县也相继出台了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我厅于2016年向省人大申请《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目前,我厅已完成《条例》(草案)的拟制并于201910月报省法制办,正努力争取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同时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修改《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

三、关于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问题

一是我省是全国首个完成非遗名录调整规范省份。2012年我省启动了名录规范调整工作,退出项目2个,调整合并项目6个;二是多渠道宣传提升海南非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除了充分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外,还筹划通过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融合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与视频网站合作,通过参与综艺节目拍摄,采取活动大事件深度植入、场景摆放、明星种草、镜头内容绑定等方式,集结一批流量明星宣传推广海南非遗;三是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博览会。十三五期间,以椰雕、黎锦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深圳文博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山东非遗博览会等国内展示30多次,代表性传承人多次代表我省到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展演,向世界充分展示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如,2018年参加了外交部蓝厅、博鳌论坛等重大场合非遗展。2019黎锦走进联合国教科文法国巴黎,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的非遗项目。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又掀起了一波宣传海南的高潮;四是启动《海南省非遗保护十四五规划》《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等规划编制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工作。

四、关于开发利用问题

我省坚决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实国务院《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有关法规和文件,201710月出台了《海南省贯彻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意见》,探索传统手工艺融入产学研系统工程,命名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个、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合作在保亭县、东方市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等,通过改善材料、改善品质,振兴黎锦、椰雕等海南传统工艺产品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积极培育市场。省内相关高等院校开设的美术、设计、织锦、椰雕等专业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提高市场份额。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我厅牵头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展览展销活动,与省扶贫办联合开展非遗工坊建设,发挥工坊及非遗传承人在扶志、扶智方面的引领作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的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让非遗火了一把,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遗开发利用的道路漫长,前景广阔,让非遗实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是长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五、关于人才培养问题

一是传承人管理有创新。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县)三级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命名四批共149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2014年至今,通过开展传承人绩效考核和评估,有海南八音、临高渔歌2位省级代表性性传承人因违法或传承不力而被除名退出。同时注重传承人年轻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今年3月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52岁,最年轻的33岁。二是纳入省委人才计划范畴。《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为我省非遗人才的培养增加了一扇门,两年来有23名非遗传承人相继进入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和乡土人才名单,并获得相应的资金扶持。四是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三年来通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选派800多人参加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开展的服饰、椰雕、黎锦技艺、黎族制陶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培训,让传承人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传活力。今年还将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多渠道鼓励支持各类非遗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2020622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省旅文厅 刘实葵 65313932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2020-07-02
详细查看
关闭
B.列出计划两三年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