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议
题  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几点建议
领衔代表: 张萍 代 表 团: 海口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交办日期
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人才发展局、海南开放大学    2021-03-16
 
承办单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2021-07-10
详细查看
关闭
B 关于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第642216号 办理情况的答复 张萍代表: 您在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第642216号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几点建议”,我局为主办单位,经认真研究,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有关办理措施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要在“兴”字上发足力、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扶”字上出实招、在“严”字上高标准的建议,对我省提高帮扶工作,加大帮扶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和自贸港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高质量的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很有帮助。 一、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在巩固前期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有序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持续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战略空间。 (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随着脱贫攻坚既定目标的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也进入了调整期。因此,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农村改革和创业创新为引领带动,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联结纽带,走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之路,形成分工明确、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 (三)打造以龙头带动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收新模式。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契约实现产品交易的联结。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像临高天地人、东方北纬十八度等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能力和造血机制。优化乡村休闲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种养业提档升级,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养生、传统特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发展,从而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包装销售。组织市县创建公共区域品牌,推动地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为市县提供展会平台,鼓励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借助国内各大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品牌认定认证力度。截至2021年4月,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10个、绿色食品128个、有机农产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9个。 二、持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按照“一个强化、两个方向、五个渠道”的工作思路加强就业扶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一)加快推进“智慧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分步走实施计划,今年建成“智慧就业”全口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务工监测,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到2022年,建成“智慧就业”信息系统,精准掌控各行业、各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实现精准对接各项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一键就业”“一键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民工到建筑项目务工增收。鼓励和引导本省农民工到本省建筑行业工地务工,实施本省劳动力到建筑行业务工五年倍增计划。通过进一步加大奖励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实名制吸纳本省农民工就业。完善用工补贴标准,放宽招用补贴、介绍补贴申领条件等措施,明确每年提高5%的指标,提升本省劳动力在建筑行业占比,到2025年实现建筑工地实名制本省农民工稳定务工人数达到10万人。同时将农民工务工增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压实市县责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三)调整就业奖补政策。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拟对我省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进行调整,明确乡村振兴公益专岗补贴发放标准,增加外出务工奖补发放标准和开展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典型表彰等内容。 (四)积极打造“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在打造“儋州月嫂”“定安护工”特色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我省劳务品牌,给予打造劳务品牌市县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工作指导。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大力提升我省劳动力就业能力。目前已有海口、三亚等11个市县上报本市县的劳务品牌项目。 (五)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海南省创业担保贷款办法》,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经办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督导市县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为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信贷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建设适合乡村创业和返乡创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超市,加快建设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落实。积极发挥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引领作用,推动开展各类创业涉农赛事活动,打造一批乡村创业典型。 (六)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对就业困难的脱贫劳动力,采取“点对点”帮扶、“面对面”培训的方式,鼓励引导脱贫劳动力自主就业创业。对确实难以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各市县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劳动就业信息采集、保卫、保洁、绿化、便民服务、妇幼保健、托老托幼助残、公用设施维护等非营利性劳动服务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岗位补贴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 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高质量编制《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完善农村厕所粪污清掏服务体系,建设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新建行政村独立式公厕100座。 (二)支持脱贫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涉及1167个行政村(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0802套,覆盖率达44%。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有,一是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思路,科学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二是起草《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三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不正常运行处理设施整治,对于不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结合实际进行检查修复,实施销号管理。不能修复的,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规划建设,今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以上。四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2021年计划新增1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覆盖率达50%以上。五是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统筹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0年9月,我省选择三亚市和东方市作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市县,以试点市县率先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过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分期推进我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已起草编制《海南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我省黑臭水体治理比率达40%以上。下一步工作,一是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完善配套制度,推进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建、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二是督促市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不正常运行处理设施整治修复工作。三是印发《海南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2021-2025年)》,指导澄迈、琼中和琼海等市县年底前消除辖区黑臭水体30%以上,全省消除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10%。 四、加强驻村干部管理 2019年2月,省委向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派出8583名干部,组成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实行“一乡镇一队、一行政村一队”,覆盖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所有乡镇、村工作队全覆盖的省份。为确保工作队选派质量和有序管理,省委印发了《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选好管好用好乡村振兴工作队提供依据;我省相继出台了《海南省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实施方案》《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等相关要求。2020年11月,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优先做好优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通知》,推动选拔任用一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树立了在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选拔重用优秀干部的鲜明导向。截至2021年2月,共选拔任用了1373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省人才发展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海南自贸港乡村人才振兴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和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从乡村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以人才为牵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把《十条措施》列入《2021年海南省人才工作要点》,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加以推进。 五、强化扶志扶智工作 (一)宣传乡村振兴举措。围绕乡村振兴主旋律,服务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普及乡村振兴政策知识,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策划乡村振兴线下活动,利用电视夜校平台营造乡村振兴氛围。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把握好乡村振兴主旋律的同时,适时推出脱贫攻坚专题,继续营造脱贫奔小康的思想氛围,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总结电视夜校经验。积极谋划总结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四年来的办学成果,为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为全国农民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办学模式,努力探索新技术在电视夜校发展中的作用,打破地域、时间等学习壁垒,助力全民教育在农村的开展。 (四)做好夜校组织工作。一是继续以“钉钉+夜校”为抓手,不断提升电视夜校组织能力。进行钉钉管理系统功能改造,以适应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在管理员、参学人员、教学点等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二是优化961017服务热线出口线路,提升话务容量,确保热线畅通。三是做好钉钉系统和服务热线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及时提供各类量化指标数据,为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抓好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1年7月6日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省乡村振兴局陈旭海6535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