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议
题  目: 《乐东县九所新区应创办1所高级中学》 张世养等13名代表
领衔代表: 代 表 团: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2004-05-18
 
承办单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教育厅
2004年6月8日
详细查看
关闭
海南省教育厅
    对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建议
    第2093号的答复函
   
    张世养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乐东县九所新区应创办1所高级中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快高中发展与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解决制约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前提,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教育部于2003年10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会议提出,发展高中教育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合理规划,科学论证,努力拓展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要着眼于大面积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在学校建设中要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把“设备设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和管理追求的目标。学校规模应本着有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环境,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的原则建设。
    高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并重,要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督导和评估等方面提高高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发展中要认真处理好发展高中优质资源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大政府责任与鼓励社会参与的关系,积极发展高中与“两基”攻坚巩固提高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规范办学行为的关系。保持高中发展良好势头,促进高中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加快高中的发展与建设,一是思路要创新,要走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主、有效整合和盘活各种教育资源、多快好省地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机制要灵活,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高中;三是体制要创新,把优质高中的扩建、改建同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有利于调整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布局结合起来,逐步做到高、初中分离;四是教学要创新,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高中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与全国相比,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规模小。全国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我省为98.38人,全国为131.93人,排在倒数第四名。学校规模在200人以下的有20所学校,在100人以下的有7所,还有7所学校现在没有学生。高中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一边是教学资源不足,另一边是教育资源的较大浪费,学校办学规模小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办学效益较低。
    第二、教师补充不足。我省各市县高中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全国为1:16.7,我省为18.6),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校高中教师更是缺乏,在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和教师逐年减员的情况下,有的市县连续几年没有分配教师,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数学、物理和化学教师特别缺乏)。
    乐东县的高中教师更是缺乏,人数少,质量低,乐东中学、黄流中学和冲坡中学的师生比分别为23.17、28.26、21.45。全县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9%。近年来骨干教师外流趋势有所抬头。统计数字显示,全省师生比超过1:20的12所学校中,乐东县就占3所。
    第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缺乏。近几年来,每年全省各重点学校都在努力挖掘潜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招生计划,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择校现象在较长时间内仍较普遍,由此而产生了乱收费等现象仍然会存在。
    第四、民办高中发展缓慢。全省现有民办普通高中12所,只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11.4%,在校生只占全省学生的3.9%,2002年招生人数只占全省的4.1%。民办高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为此,根据我省普通高中的现状和乐东县的实际,我省(包括乐东县)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目前乐东已有3所完全高中,应做好高中发展的全面规划,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和盘活各种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初、高中分离等多种形式办学,不断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素质,最大限度地拓展优质高中资源。我们相信,按乐东本届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高中阶段的教育一定会得到解决。至于九年新校,在没有规划之前,是不能批办的。
    感谢你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联系人:符永笃,联系电话:65339349
   
   
   
   
   
   
   
   
   
   
   
   
   
   
   
   
    主题词:教育 政协 提案 答复 函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