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自贸进行时 重要政策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制度创新
首页>新闻资讯

7万亿元体育产业风口,海南如何抢先机

2025-09-24 09:01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万宁市骑行爱好者穿梭于龙滚镇山钦湾畔的旅游公路上。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游客在日月湾体验冲浪乐趣。资料图


2025美兰渔村龙舟赛。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慧

访谈嘉宾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健生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吴学品

海口经济学院教授 周义龙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对于提振内需,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汇”,就如何结合海南自身优势打造体育消费亮点、释放消费潜力,展开深入探讨。

政策赋能 体育产业将迎7万亿风口

问:当前,体育消费为何受到如此重视?中央专门就体育消费出台相关措施,传递出什么信号?

王健生:体育消费受到高度重视,主要源于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政策层面的战略布局,以及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从拉动经济层面看,体育消费与旅游、交通等六大产业高度关联,已成为提振内需、驱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体育消费具备强大乘数效应,每增加10%投资可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

从政策层面看,系列支持政策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推动力。此次出台《意见》之前,国家已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壮大,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从提振消费层面看,消费升级与模式创新为体育消费注入新活力。《2023年全民健身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经常锻炼人口达5.4亿,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68元,“健康投入”转化为“消费产出”,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又激活万亿级消费市场。

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层面看,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通过赛事赞助和科技研发,加速从“代工”向“品牌出海”转型,占据全球运动用品市场相当份额,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吴学品: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群众喜爱的体育消费新模式,“村超”“苏超”等民间赛事火爆出圈,给群众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和归属感。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近年增速明显,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此次《意见》印发,至少释放以下信号:第一,《意见》通过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创新体育消费活动、增加体育消费惠民举措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等措施,打造新的消费引擎。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对落实促消费、扩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这将使得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第三,《意见》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海南发展低空体育优势明显,将由此迎来新机遇。

创新场景 激活海南体育消费“一池春水”

问: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有何独特优势?在体育消费上,尤其是群众性体育消费上,有哪些亮点?

吴学品: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海南拥有热带海岛独特自然环境,生态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全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2.5℃~25.6℃,非常适合开展各种户外运动,户外体育消费前景广阔。

二是自贸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等核心政策红利,对减轻企业税负、吸引高端体育人才、鼓励国际体育投资与合作、降低进口体育设备成本有积极作用,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是体育产业与基础设施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海南体育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涵盖专业训练、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以及体育旅游等多个方面。海南拥有众多国家级训练基地,各市县全民健身设施持续完善,品牌赛事丰富多彩,体育竞技与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为扩大体育消费提供坚实基础。

四是“体育+”融合创新优势。海南可推动体育与更多产业跨界融合:利用优越生态环境,探索“体育+康养”,发展运动康复、健康管理等业态;利用政策优势,促进“体育+会展”,举办更多国际性体育用品展览和论坛;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举办赛事观光、水上运动等活动。

周义龙:海南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和政策优势,在群众性体育消费领域形成不少亮点:

一方面,群众性赛事经济拉动效应显著。海南积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场景。2025年海南“村VA”打造“排球+产业”示范带,配套航天主题市集、糟粕醋长桌宴等活动,实现赛事与乡镇经济深度绑定,带动当地旅游消费超2亿元。2025年“海口杯”端午国际龙舟邀请赛期间,世纪海角商业街、海口湾外滩、东坡老码头等商圈联动推出“龙舟主题消费季”,拉动假日经济。另一方面,“体育+”融合模式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海南积极探索“体育+”融合模式,将体育与旅游、文化等元素结合,撬动多元消费形态。各地尝试将体育赛事从传统场馆转移到购物中心、景区等,为观众提供新奇体验。比如,海汽集团通过排球主题巴士扩大影响力,海南“村VA”让文昌本土品牌集体迎来“高光时刻”。

提升吸引力 让“体育+”闯出消费新蓝海

问:面向未来,海南如何进一步增强体育消费的吸引力?如何做好“体育+”文章,在7万亿元市场中分一杯羹?

周义龙:机遇面前,海南可从几个方面增强体育消费吸引力。一是打造特色体育IP。创新活动项目,深耕海南“村VA”、龙舟赛等赛事,将体育与黎苗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等相结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群众性体育赛事IP。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沙滩运动、热带雨林探险等主题产品。借助政策优势,吸引尾波冲浪世界杯等赛事和机构落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二是深化“体育+”融合发展。促进多产业联动,如赛事期间举办文艺活动,推出体育主题商品,与免税店合作推出优惠套餐等,实现产业相互导流,延长体育消费链条。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复合型体验项目,提供赛事主题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型消费。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3V3篮球、街舞等潮流赛事,带动周边餐饮、零售、娱乐消费。

三是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和赛事举办。推动“数字体育”发展,建立运动社交等平台,提升群众参与黏性。

四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大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支持本地体育协会、赛事公司发展,培育一批懂体育、懂市场、懂运营的本土人才。鼓励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赛事,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海南发展群众性体育消费,既要“接地气”,也要“聚人气”,通过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品牌,探索具有热带海岛特色的体育消费新路径,为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持续注入动能。

王健生:海南可从以下方面发力,抢占市场先机分一杯羹:一是深挖政策红利,打造体育消费新高地。关税优惠政策将显著降低高端体育装备、户外运动器材的进口成本和终端售价,海南可借此发展体育装备制造业,促进体育用品加工贸易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客源和产业要素聚集。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培育知名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吸引力;加快从“五大核心赛事”升级至“十大赛事矩阵”,打响知名度;新增世界冲浪积分赛等,扩大影响力;以热带雨林挑战赛等赛事串联文旅资源,深挖消费潜力。三是推动产业融合,拓展新场景。例如,“体育+旅游”方面,发展冲浪、帆船等水上运动,以及雨林探险、山地骑行等绿色业态,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体育+康养”方面,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特色体育康养产品。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