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林
制度集成创新,考验责任担当,是因循旧路“微改造”,还是独辟蹊径“探新路”,效果大不一样。
近日,海南就制度集成创新,发布了第20批案例,案例的一个特色是突出“首创性”。比如,在旅游消费方面,“在线承诺+动态星级”服务新模式为全国首创。该模式下,从一店到一街,从一区到一市,商家纷纷申报成为“放心消费单位”,让旅游消费不再像“拆盲盒”般担惊。再如,海南首创省级统筹下的“医保基金—医药企业”直付通道、率先探索境外特殊食品进口使用制度改革创新……这些引领性的创新成果,让顽疾得到纠治,推动破解了一类难题。
可见,突破性、引领性制度集成创新,往往会释放出巨大效应,可有效化解沉疴、顽瘴。再拿旅游纠纷来说,其一度为人所诟病,但海南对商家的星级管理,叠加“先行赔付”机制等,突破性的制度合力,让该难题得到有效破解。这也说明,制度集成创新亦步亦趋不行,小修小补也于事无补,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出“从0到1”的开创性突破。只有瞄准“首创性”,多做引领性、示范性探索,才能找到难点、堵点的升维式解法,为发展开辟出新路。
就海南而言,“首创性突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海南建设自贸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承担着探路、先行的重任,为此在制度集成创新上,就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形成更多“全国首个”“全球首个”,为全国探索经验。再者说,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前无古人,海南面临的许多领域、课题是开创性的,碰到的很多问题也是其他地方所不曾经历的,唯有突破陈规,敢于“吃螃蟹”,多谋“首创之功”,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不过,即便有示范在前,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人对此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制度集成创新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迟缓。比如,有的迷信政策优惠,觉得体制机制创新不管用,没有政策利好来得快;有的遇到难题,奉行“拿来主义”,总想取巧、走捷径;有的则不愿突破、视野受限、定力不足,对制度集成创新缺思路、少方法……诸多问题,归到一处,那就是畏难。试问,如果没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又如何破解固有短板,成就开创性的事业?
路,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一波又一波的人蹚出来的。制度集成创新同样如此,在现有规则、制度基础上再创新、再提升,何等的艰难!更何况,这其中还会伴随各种风险。不过,回想当年,深圳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上海试点“负面清单管理”,也都面临着极大风险压力,但正是这些“破冰之举”,加速了改革进程。而今,海南正处于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拿出“首吃螃蟹”的勇气、“无中生有”的智慧,形成更多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成果。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制度集成创新虽然过程艰难,可一旦走在了前列,形成了集群效应,便会释放出巨大红利。前行路上,让海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广大干部不满足于一时一地的创新突破,破除“别人没做过就不敢做”的思维,冲着“首创性”“引领性”,敢想、敢干、敢于失败,加快推动海南从“政策试验田”升级为“制度创新策源地”。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