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全岛封关运作是更高水平开放的起点
2025-08-09 07:49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全岛封关运作是更高水平开放的起点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隆国强接受《自贸港“大家”谈》栏目组专访。

开栏的话

立时代潮头,享开放先机。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8月8日,《自贸港“大家”谈》大型访谈节目正式开启,与权威大咖面对面对话,共同解读全岛封关,畅谈机遇利好。

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五年多来,海南自贸港在开放力度、产业升级、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全岛封关运作的政策设计有何深意?未来又将如何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带着这些问题,《自贸港“大家”谈》栏目组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隆国强。他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全岛封关运作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起点。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记者:《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了哪些变化和成效?

隆国强: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评估。五年多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

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五年来,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分别增长31.3%和32.3%。免签政策全国最优,共85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

产业体系越来越优。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四大主导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7%。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这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种业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建成,并具备高密度、多型号发射能力。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国家专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给国内外投资者以稳定预期。海南省委、省政府及基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改善营商环境,成立了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建立了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很多常去海南的人都能感觉到,五年来,海南的营商环境因为建设自贸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记者:在当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海南实施全岛封关运作的考虑是什么?

隆国强:在目前形势严峻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首先,这是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其次,这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战略选择。在海南岛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充分试验高水平的开放举措,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制度体系。

同时,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需要。海南始终肩负着“试验田”的使命,通过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记者: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制度体系设计是怎么样的?

隆国强:按照“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要求,中央各部门结合海南发展实际,制定了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措施,有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实施更加开放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从21%提高至74%,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销往内地的可免收关税。

二是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三是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在岛内有8个对外开放口岸,对于符合进口条件的货物,经过这8个口岸进入海南,海关是径予放行;设置运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个“二线口岸”,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创新采取多种便捷通行举措。

四是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对“零关税”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保障各项开放政策平稳落地。

建设海南自贸港还需要更开放的举措

记者: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党中央赋予海南自贸港的重大使命,未来还需要哪些更加开放的举措?

隆国强: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作,但是建设海南自贸港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

加快构建自由进出、安全便利的贸易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推动货物贸易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适应服务贸易发展要求,要加快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切实做到“既准入又准营”。

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出台新一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深入实施承诺即入制改革,加快建立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

逐步建立与开放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制度。健全完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进一步丰富账户功能和应用场景。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等试点探索。

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放宽人员自由进出限制。实施更加宽松的商务人员临时出入境政策、便利的工作签证政策,进一步完善居留制度。

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加快“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持续优化船舶检验管理政策,提升航运服务能级。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和航权限制,积极推进开放第七航权。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推动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调整完善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跨境海底光缆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海南要以全岛封关运作为契机,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完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努力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海南自贸港不是“境内关外”

记者:对于海南自贸港封关之后的发展方向,出现一些不同的理解,比如,认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就属于“境内关外”。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自贸港的特殊性?

隆国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是“境内关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中央文件、法律法规中明确,海南自贸港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不是不管区域。封关运作后,海南自由贸易港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一部分,货物、物品、交通运输工具在“一线”进出境、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管理方面仍适用关税法、海关法等相关法律,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监督管理。海关总署指导海口海关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在“一线”“二线”和岛内对海关监管货物实施精准高效监管,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产业发展。

(文字整理/梁君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