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全省“一盘棋” 推动全岛“同城化”
    发布时间:2019-12-31

“多规合一”,“五网”先行,联动发力,一年来海南坚持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
市、大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谋划全省“一盘棋” 推动全岛“同城化”

■ 海南日报记者 陈雪怡

所有市县区域,不分城市农村,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合力建设自贸区,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这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使命,亦是海南坚决扛起的担当。

一年来,全省上下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厕所革命”,加快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五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班车、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

“多规合一”画蓝图,全省格局现雏形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欲谋全局者,定以规划先。

同比施工蓝图之于项目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海南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首先需要“一张蓝图”。

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关键抓手和推进路径,海南打破了部门壁垒和区划分割,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统筹规划全省重点产业、城镇空间结构和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真正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理念,编制完成并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市县总体规划,形成了引领全省发展的“一张蓝图”。

正如省委书记刘赐贵强调,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这是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的特色亮点和紧迫任务。要坚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在“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指路下,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推进中,“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的全省总体空间格局初现雏形:

“南北两极带动”,“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引领发展——

海口、澄迈、文昌三市县坚持“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发展思路,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空间、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创新体系”六个一体化,从统一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统筹等多方面开展对接合作,不断推进“海澄文”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亚、陵水、乐东、保亭四市县积极推进旅游合作,建立起“1+7”常态化机制,即设立联席会议制度,下设“产业布局一体化工作小组”“旅游发展一体化工作小组”等7个专项小组,在品牌打造、资源共享、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带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全季旅游、全域旅游联动发展。

“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以琼海博鳌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和以儋州—洋浦为中心的西部区域协同发展——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今年以来接待医疗旅游人数6.3万人次,同比增长96.9%,医疗机构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53.42%,创造了第一例特许进口人工耳蜗手术等“16个全国第一”;

洋浦港已开通外贸航线8条,连通越南、新加坡、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主要国家,内贸航线14条,连通北部湾、长三角、珠三角、华北、东北等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且正在逐步加密船舶班期。

“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生态核心保护区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增色添彩——

今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负责总面积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七分之一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等工作,是海南在“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各项生态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并不是要各市县整齐划一地发展,而是鼓励各市县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在特色上下功夫,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促进区域间分工协同和功能互补,有效解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利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主要负责人表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明确的“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海南进一步调整明确了全省“东西南北中”五大功能区及各市县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各市县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赢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五网”提质又升级,区域协调同发展

12月28日,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标志着海南人民翘首以盼的“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并朝着建设“丰字型”高速公路网的新征程迈进。

同步通车的,还有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同步迈进的,还有“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目标。

“这是海南‘五网’现代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又一重大成果,对实现‘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和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全省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都具有重大意义。”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在贺信中如此表示。

连点成线,交通在前。连线成片,“五网”统揽。

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项目和重要支撑,包括交通网络在内的“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让全省区域之间联系更紧密、更便捷、更高效——

3月18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控制性工程——海文大桥正式通车。乘着海文大桥通车之势,铺前港口优势加码,计划投资85亿元的琼台两岸现代渔业合作示范产业园项目落户文昌铺前,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第二大高端渔货交易市场,“海澄文”同城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建设正加快推进,将强有力助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与此同时,12月27日,西环高铁公交化旅游化改造签订出资建设协议,项目先行工程将于2020年3月开工,将推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快速发展,促进“大三亚”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海南省环岛天然气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工程预计2020年12月建成投产,届时,海南天然气管道将实现连网闭环,可提升海南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解决海南东部沿海5市县送气难问题;

目前,昌江核电二期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建成投产后,核电在海南电力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将达到50%左右,环境效应更加显著的同时,将为西部区域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充足绿色动力;

在信息基础设施迈入全国中上水平,实现“全光网省”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9月全省19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部接通5G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5G;

12月11日,三亚西水中调项目9号涵洞里的巨石被成功爆破,施工继续推进,该工程将大隆水库作为取水水源,将富余原水通过引水隧洞引向中部水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时具备沿途农业灌溉、河道生态补水、水库补水等功能,有助于加快织密全省互联、互通、互调、互补的绿色智能水网。

路畅、气足、电亮、网快、水润,“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不仅让全省区域之间联系更紧密、更便捷、更高效,还让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更快速、更有力、更坚实。

“网”起区域协调发展,再“网”城乡融合发展,“五网”的脉络覆盖各个区域,并向城乡延伸——

截至2019年底,全省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9.6%以上,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6%以上,适度超前的光网建设,让中部山区部分贫困村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将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日月同辉满天星,城乡融合新发展

在万洋高速公路通车仪式现场,有这么一群人吸引了诸多目光——全国劳模、省劳模、工人代表、黎族苗族群众代表等,一起推动象征“通车向前”的推杆,也合力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推杆。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脱贫户陈小凌对于这一“推杆”将带来的变化了然于胸,“因为这几年来,正是凭借宽敞平稳的海南中线高速公路,村里的黑山羊、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能快速送到海口、三亚等市县消费者的手中。”陈小凌说,自己因此才能顺利脱贫,岭门村也越来越富。

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有80%的土地、60%的户籍人口在农村。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之路,既通高速,亦畅村路。

11月26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摊铺完毕,总长2.669公里的临高县多文镇加良村至美兴新村公路建成通车。

至此,全省20278个具备硬化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海南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同期,我省2560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目标顺利实现,农村群众真正实现了“出门水泥路、抬腿上客车”的愿望。

以路为媒,海南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光网建设向自然村等倾斜,全省17663个自然村光网覆盖率排名全国前列;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新改建变电站66座,配网线路893公里,农村从“有电用”向“用好电”“安全用电”转变;完善农田水利水网,建成9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4.85万农村居民;6个市县、13个乡镇、42个自然村的6703户村民实现“气代柴薪”。

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截至11月底,基本建成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农村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以上;累计建设596个行政村、1989个自然村473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占全省行政村的22.1%;超额完成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任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6%;已建卫生厕所累计139.1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群众满意率达93%以上;自然村通路硬化率达100%。

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

今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美丽乡村会客厅”开门迎客,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企业宾客在山水田园之中、洽谈茶叙之间,与海南携手栽植合作种子、欣然敲定合作事项。琼海市沙美村、南强村、北仍村,以及琼海市潭门镇、澄迈县福山镇、海口市施茶村、三亚市中廖村等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优美、发展向好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成为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的新名片。

条条坦途通进村,浓浓乡愁飘满城。

“南强村是我参观过的村庄改造建设案例中,新旧元素融合得最好的一个。”透过乡村看海南,英国培生全球战略合作和投资副总裁艾德里安·戈弗雷对于海南的初印象是,“城乡融合发展之好,让我们看到乡村新风貌的同时,也感受到海南的发展创新、开放姿态、合作诚心。”

“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生活舒适。”几乎每个月,海口市民于枫都会带上家人,前往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石碗村的“无所·归止”海景民宿过周末,“这里有住的、有吃的,又有玩的,感觉并不比旅游景点差,甚至在纯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风情等方面,体验感更好!”于枫说。

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海南城乡融合发展之美,也显露在数据上:截至11月底,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9.6%。

下好“一盘棋”,实现“同城化”,区域协调同发展,城乡融合新发展,在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征程中,海南所有市县区域、城市农村、市民村民,都是参与者、实干者、获益者。

(本报海口12月30日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