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 防控指南
18~59岁为何是重点人群?如何建立免疫屏障?
    发布时间:2021-03-10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 张佳琪)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稳步开展,“你打疫苗了么?”如今已成为线上线下人们关注的话题,但也许这些问题你还“弄不清”:为什么疫苗接种群体针对18~59岁重点人群?老年人和儿童什么时候能够接种?如何才能达到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对此,央广网记者独家对话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小平。

18~59岁为何是重点人群?

在1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在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所有的地方都是按照区域分开、口岸优先、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的原则来开展接种。目前,我们接种的重点是18~59岁的高风险和可能高传播风险的人群。

针对热议的“疫苗接种为何针对18~59岁重点人群”,董小平表示,这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18~59岁年龄段发生异常反应或者严重异常反应的几率要比老年组或者儿童组低,同时发生偶合事件的几率也低。“我们通过国内出现的若干次疫情了解到,18~59岁年龄群体属于工作人群,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要比老年、儿童人群要高得多。因此,新冠病毒主要的感染人群也在这个年龄组。”董小平说。

董小平提到:“目前整体来说,国内将疫苗接种群体分为高年龄组、成年人组和低年龄组这三种。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类,不同的临床设计会有不同的分组。比如,孕妇、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等特殊群体也会单独分组。”

“在18~59岁群体后,接下来要考虑接种疫苗的是60岁以上的高年龄组。”董小平解释,这个人群的年龄跨度非常大,比如60~80岁人群具有比较强的活动能力,而80岁以上的人群活动能力就会明显减弱。下一步具体怎么做目前正在研判中。

儿童和老人何时可以接种?

王斌表示:“随着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应量的不断增加,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也将逐渐扩大,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整体上来实现接种工作的有序推进,使疫苗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使防控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3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根据国家的总体安排,已经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下一步,北京将根据国家意见适时全面开展老年人接种。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后续临床试验结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安排全市18岁以下人群接种工作。

对此,董小平表示:“我们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的感染情况要比成年人低得多,这也是目前冠状病毒感染的一种共性现象。相对于成人组和老年组,其接种疫苗需求的紧急性略低一些。因此,我觉得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紧急情况适当将低年龄组放到相对靠后的次序接种疫苗。”

如何建立国内全人群的免疫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曾在3月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疫苗研发一直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初步估计疫苗产能可以跟上需求。但是从产能转化到疫苗产品,再把产品转化成人体免疫力,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于清明也曾表示,截至目前,国药集团已向国内外供应新冠疫苗近1亿剂,已接种6000多万剂次,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使用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的明确需求。

对此,许多网友关心如何才能建立国内全人群的免疫屏障这一问题,董小平表示,首先应当加大科普力度,让百姓了解新冠病毒疫苗和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疫苗的接种不仅仅对自身可能带来好处,也有助于所在的群体、社区、城市,甚至是国家,共同建立疫苗免疫屏障。”董小平说。

“在中国要建立免疫屏障,需要通过疫苗去实现。”董小平谈到,目前国际疫情高发,国内则处于极低的洼地,切不可有所松懈。这座国内疫情防控的“坝”垒多高,要根据国外疫情的控制程度,这也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座“坝”的高度,也决定了国内免疫群体的免疫覆盖率应该有多少。

董小平解释:“我们今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极大限度地降低重症率,很大程度地降低住院率,使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百姓生命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

“要建立中国的全人群免疫屏障,第一在于疫苗的生产和供应能力,第二在于疫苗的接种能力,第三在于民众的配合力度。”董小平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尤其是卫生健康等专业部门起到了重要作用,普通民众的配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民众充分的认识到接种疫苗后带来的好处,充分理解和注意疫苗接种以后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我想疫苗的接种将会更加顺利地进行。”董小平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