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02-06 12:52 来源: 文昌市政府办 【字体: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3日在文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文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海南稳步推进全岛封关运作、文昌全力推进航天城“加速跑”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干中求成,以新发展理念“指挥棒”树高质量发展“风向标”,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8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5%,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36亿元,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8%,在第一类平台市县排名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4亿元,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46亿元,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1.7%,在第一类平台市县排名第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持之以恒转动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完成营收221.01亿元、固投63.22亿元、税收7.02亿元,分别增长106.9%、43.5%、36.3%,增速分别排名全省重点园区第二、第二、第三。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竣工。以火箭院、中国星网、国家航天局高分中心、空天院为链主的“三链”[1]产业生态逐步形成。航天科工中国华腾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落地文昌,中国星网海南文昌地面站建设项目、太空实验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挂牌,火箭卫星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约亭产业园完成营收56.58亿元、税收1.17亿元、固投18亿元,分别增长68.1%、56.2%、23.2%。产业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发展承载力不断提升。分别新增落地、动工、投产项目11个、7个和5个,新增服务贸易类企业6家、规上企业3家,以食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加快成型。入选海南省首批创建重点产业集群名单,已达升级省级产业园标准。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完成产值5.47亿元,增长42%。永久海水取水工程、尾水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实质性启动关键科研项目3个,获“冯家湾科技专项”支持项目4个。投产企业14家,禄泰、鲲诚、渤海等企业分别在提升育苗存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取得突破,累计引导35户退养户入园养殖,单批次最高实现盈利17万元,实践验证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完成全省首例4宗国有设施农用地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入选农业农村部现代设施农业投融资模式和案例汇编。产业基础持续夯实。特色高效农业规模扩大,文昌鸡产值37.75亿元,增长10%;新增椰子种植面积9618亩,椰子加工产值21亿元,增长40%。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1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0.0%。旅游消费加快恢复,全市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7.7%、31.9%。

(二)创新驱动促改革,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坚持依靠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研发平台。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火箭装配厂房、航天超算中心等航天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加快搭建,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实质性运行。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航天产业基金,海南和城航天产业基金已完成基金管理人尽调工作,自贸港母基金已完成投决会流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加速融合。创新治水理念。推动珠溪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EOD[2]项目进入生态环境部金融支持库。坚持依靠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挂牌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新组建5家市属国企。深化“放管服”[3]改革。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打造“1+N”[4]改革集成创新,共24个项目享受到政策红利,实现“拿地即开工”的改革目标。在社会民生事务领域推行“无感审批”[5]、“一件事一次办”[6]、“一业一证”[7]等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为直通港澳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核发“两证”[8]。加快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创建17个“信易+”[9]应用场景,推行“信用+一证多址”[10]改革,率先探索打造“信用园区”,文昌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24个月排名全省县级市第一。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土地超市”[11]上架货源量和成交量均居全省前列。“标准地”[12]试点完成1122.39亩。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率达96.21%,处理量排名全省第三。

(三)坚定不移扩开放,外向经济持续向好。对外交流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2023中国(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2023中国(海南)国际椰子产业论坛、第九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及首届文昌国际智慧渔业发展论坛,签约26个航天领域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6亿元,加快推动国际大联合、大协作,扩大文昌优势产业在全球的“朋友圈”。对外合作取得新突破。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成功牵头申报我国高分系统首个海外示范应用项目,实现了海南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突破。封关运作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建成清澜港对外开放口岸升级改造及“二线口岸”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反走私联合演练。清澜口岸首艘“零关税”进口游艇入境。外向型经济呈现新亮点。采取便利措施、优化监管模式助力种虾进口增长,文昌“妃子笑”、无核荔枝等特色农产品首次出口阿联酋、泰国等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31.3%,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28.6%。

(四)协调联动保均衡,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规划不断完善。《文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全域航天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阶段性成果。八门湾、高隆湾专项规划加快编制,滨海旅游、休闲旅游产业集中向湾区布局。土地利用持续优化。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17个耕地开垦项目,产生新增耕地指标962亩,新增水田指标1182亩。耕地“非粮化”整改复耕4938亩,种植率100%;建设1.07万亩高标准农田。“五网”设施日新月异。航天城起步区“三横五纵”路网竣工通车,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迁建工程项目全线通车。在2023年全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督导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三。完成东路水库至木兰水厂原水工程等3处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新增城乡集中供水能力6.2万吨/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9%,规模化供水率达83.5%。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100%。城乡环境创先争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100%。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省内“三个第一”[13],打造了“文昌样本”。高分通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投入衔接资金8853万元,支持发展66个特色产业项目,打造重兴斑兰农庄及会文孟昌休闲集市等一批亮点,全市53.3%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五)攻坚克难抓环保,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整改到期任务全部完成,国家海洋督察整改有序推进,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新增红树林湿地面积1680.1亩,清澜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完成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62处养殖场及建筑物清退协议签订。“六水共治”[14]深入推进。“三条河”[15]水质年均值实现达标,取得历史性突破。6个纳入考核的城镇内河湖断面全部达标,建制镇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7%。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99%。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新建充电桩761枪,总体车桩比低于2.5:1,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382辆。推广装配式建筑104.09万平方米,覆盖73.1%以上的新建项目。

(六)初心不改践宗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用于民生保障,十五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大力推动就业驿站建设,实现17个镇就业驿站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63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8人,“文昌鸡师傅”劳务品牌获评“2023年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强化根治欠薪,获评2023年度省“零欠薪市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完成3所小规模学校分流整合,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增设3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93.7%。中考平均分较去年提高35.56分,高考高分人数创新高。医疗卫生提质升级。同济文昌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跃升124位。市庆龄妇幼保健院新院落成启用,市人民医院二期和中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医共体医疗资源统筹管理,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推进会上交流“文昌经验”。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30%、51%、30%。农垦合同制工人社保费补缴重算率全省第一。完成55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1695人,增长91%。推进普惠托育服务,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04个。“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0.4%。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增加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线上线下文化服务惠民207.91万人次。“村VA”[16]赛事火爆出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擦亮“排球之乡”金字招牌。

(七)筑牢屏障守底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自贸港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全市7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实体化运行,社管平台建设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清澜港土地回收和“三无”船舶[17]清理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全年“保交楼”项目累计交付住房282套,交付率100%。平安建设走深走实。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三年“固本防风险”行动持续走深走实,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分别下降0.5%、3.4%,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十万人发案数为全省第二低,现有吸毒人员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降低至0.47‰。创建“平安村居”示范点37个,会文镇烟堆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连续八年在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信访形势总体稳定有序,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被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国家信访局评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安全生产稳步向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2%、2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八)党建引领强作风,政府效能持续提高。从严从实抓好政府系统主题教育,完成11个调研课题成果转化运用,落实推动发展任务40个、“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54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个。法治政府建设再上台阶。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以上,一审行政案件败诉率低于10%,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低于4%。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46件、市政协提案103件,满意率达100%。效能政府建设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审管法信”[18]试点工作,促进审批、监管、执法部门形成闭环联动机制。顺利稳妥解决了电缆厂破产及职工安置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三。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推进“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服务机制[19],累计解决企业反馈问题239个。社保医保经办服务评价“逆袭”至全省第一。推行“直通联办”[20]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升级。政务数据共享考核排名全省第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荣获海南省市县政务信息化优秀创新案例。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深化。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推进审计全覆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践行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此外,全市老龄、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平稳过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再上新台阶,军民融合、人民防空、海防口岸等工作得到新加强,荣膺海南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气象、侨务、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文昌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挑战不容乐观,短板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稳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外向度不高,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重点园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标志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椰子、文昌鸡等重点优势产业创新转型亟待提速;镇域经济支撑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加快破解;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持续稳定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与百姓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不担当、慢作为、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效能建设还需持续推进。知不足而猛进,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市仍处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向制度创新转换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城镇空间布局优化期和赶超跨越关键窗口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乘势而上、排难而进,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充分展现文昌“走在前列、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21]战略框架不动摇,聚焦“四地一区”[22]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掀起加快全域国际航天城建设的新高潮,努力打造富民强市的美好新文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控制目标。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供给、拓需求、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高质量编制“五张清单”[23]项目表,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6个、年度投资146.12亿元。开工火箭产业园、卫星超级工厂等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用足用好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不断提高投资完成率、续建项目竣工率。精准把握政策投向,更好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作用,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占比。

激发消费活力。强化“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场景。高品质策划开展南洋文化节、航天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为消费市场引流量、增热度、优环境、强氛围,着力打造特色消费街区、集中夜市等,积极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有效提振批零住餐等大众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发展健康消费、数字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热点消费,增加城市“烟火气”。与兄弟市县联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周边游、近郊游,全面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吃政策饭、走开放路、打科技牌、赢企业心“四条路径”不动摇。吃透用足自贸港和商业航天促进政策并转化为制度创新和产业扶持,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健全高位推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积极争取市委支持,推动四套班子齐上阵、大招商。按照“园区+行业”工作分工,聚焦文昌比较优势,精准绘制、动态更新招商地图,深耕重点产业链招商,推动落地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完善项目评估评审机制,以“亩均论英雄、质效配资源”为导向,把最好的资源精准配给最好的项目。建立招大引强“比武打擂”机制,主动“走出去”补齐招商引资短板,完善招商引资先进典型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二)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提升园区平台质量。一是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乘势“起飞”。确保园区固投占全市固投的三分之一。加快起步区次干路网、航天体育公园以及人才房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使用。推动航天装配及异地协同中心、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太空实验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中国星网海南文昌地面站建设项目投产。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开工建设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海南商发能力完善项目。加快推动星河动力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文昌基地、星际荣耀海南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复用厂房及试验基地、箭元科技运载火箭发射回收中心、海南天兵火箭发射基地、国际卫星先进制造中心、国际星箭协同研发中心等火箭卫星产业集群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出厂即发射”模式落地。强化教育、科技、产业、基金协同发力、联动作用,开工建设海南莫动大学,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加快百亿航天产业基金落地,构建“产学研金用”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推动文昌约亭产业园发展能级“跃升”。聚焦企业生产生活、产业升级需求,适度超前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启动二期污水处理厂、三期配套路网、智慧园区系统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完成标准化厂房、产业服务中心、一期污水处理厂、二期“标准地”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油滴互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润园昌达椰子鸡加工项目等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确保投产企业达20家。招引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集聚、链式发展,确保入驻企业达50家。构建“园区事园区办”的闭环运行服务模式,打造“一件事一次办”的园区版本。确保获省级园区创建批复。三是推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突破“跨越”。谋划“一园一院一基金”[24],打造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繁水产种业基地,争创省级产业园区。“一园”方面,高标准启动园区二期建设,推动328亩安置地自建厂房和1200亩安置区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二、三产招商突破,构建“热带海水养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产业结构。“一院”方面,用好渔业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园区科研能级,引进15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持续对接省级科技专项支持,启动高层立体智能化养殖建筑设计及配套装备研发“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建立南海水产种质资源库,建成科研大楼、智慧渔业平台,构建智慧渔业管理体系。“一基金”方面,加快设立园区产业基金,促进园区产业培育与集聚。四是推动华侨经济区-迈号片区迅速“开局”。联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招引一批航天零部件制造与维修保障、无人机研发制造与应用服务、北斗低空综合应用项目,加速布局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片区内产业用地征收、储备和供应工作,加快推进华侨经济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及华侨经济区产业园项目谋划建设,提升片区产业承载能力。优化调整迈号产业园城镇开发边界,加快土地征收,推动3个以上项目启动建设,推动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现代物流及先进制造产业园。五是推动龙楼椰子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华净、星光活性炭等项目建设,升级打造春光椰子王国景区,推动椰子加工业与旅游融合联动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创一流。以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营商环境领域示范活动、品牌建设,确保营商环境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群众需求和办事便利为导向,谋划实施一批“颗粒度”更细的改革举措,新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20个。深入开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强基提能”五项攻坚行动,以数字化驱动政务服务模式、机关运行流程系统性重塑。以服务强一流。加强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核查处理力度,做好表层修复。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健全“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为企业解决问题不少于250个。增强政策可知晓可操作性和兑现刚性,保障惠企政策兑现,让政策红利快速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向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以法治护一流。高效推进监管应用场景落地见效,探索“审管法信”一体联动制度。推行“执法+服务”等柔性执法。以信用助一流。扎实推进以惠民便企为目的、信用信息平台为载体、数据归集共享为基础、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三)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

落实自贸港建设任务。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开展封关运作压力测试,紧盯贸易、税收、投资、金融、生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抓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做好口岸综合服务保障,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先进通关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精准宣贯自贸港政策,扩大“零关税”清单享惠面,推动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等政策释能增效,招引进口料件关税率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落地我市重点园区。争取落地商业航天先行先试区,力争在体制机制、协同发展、资源保障、金融支持、场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性成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有效盘活各类资源资金资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探索通过市属国有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民生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财政和投融资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园区、镇(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出发点,做到服务前移、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落实带方案出让用地、联合测绘、审批电子档案归档等改革措施。加快投资自由便利制度建设,探索“承诺即动工”,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内试点推行“标准制+承诺制”改革[25]。积极推进垦地产业融合,加快实现垦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垦地融合高质量发展。

筑牢科技创新硬支撑。深入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落实研发经费补助政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2%,规上企业研发覆盖面50%以上。设立科创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达35家,新型研发机构、“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分别达10家、15家和5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外资“磁吸力”。落实利用外资奖励制度,加大外资企业服务力度,加快推动中广核、华林等外资项目建设,争取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发展跨境服务贸易、新型国际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落实落细产业政策,助力外贸企业稳步发展。鼓励发展“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26],进一步畅通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加快推动“两个总部基地”[27]建设。积极推进“数据出海”“卫星服务出海”,力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均增长15%。建设外向经济“新载体”。加快推进清澜港收回及总体规划修编,推动清澜港口岸同迈号物流园联动发展,发挥港口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打造“一个平台和枢纽”[28]。用好华侨资源“广人脉”。持续擦亮“侨乡”品牌,搭建“双向桥梁”,推动经贸往来合作由吸引利用侨资向双向投资转变,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答好高质量“侨”卷。

(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协同创新打好航天牌。充分发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引擎作用,推动形成“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的产业组织创新优势,加快全域航天城建设,重点打造四个“地”。聚焦航天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全力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文昌,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火箭卫星产业园、星箭超级工厂建设,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推动“出厂即发射”的流程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创新,打造商业航天胜地。加快构建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卫星互联网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探索数据应用场景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拓展衍生航天生命科学、航天科普研学等“航天+”产业,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推动新型和前沿遥感数据出口试点在文昌落地,加快推动建设北斗导航国际应用示范中心、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国际交易平台,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服务“走出去”,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

多元融合打好旅游牌。深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好“旅游+航天”“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文章,持续打造旅游消费新热点、新场景、新业态。充分发掘航天旅游超级IP价值,打造组团式航天主题旅游项目,加快航天博物馆招商,推进航天科普中心改造升级,加快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场文旅项目建设,丰富航天观礼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精装修”,持续提升交通功能、沿线景观、旅游功能,推动旅游驿站开工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垂钓、赶海、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态,加快发展路衍经济。完善高隆湾、八门湾、淇水湾、铜鼓岭-月亮湾片区旅游服务设施,引进打造更多旅游业态,增加旅游人气,谋划不夜城街区,大力发展夜经济。支持铜鼓岭景区、石头公园文旅项目提质升级。引进民宿品牌运营者和高端民宿品牌,打造特色民宿集群。推动铺前海的故事、潮旅空间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

科技赋能打好渔业牌。依托冯家湾园区,深度发掘高价值的海水养殖品种,大力发展集约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动海水养殖提档升级。依托铺前中心渔港经济区,拓展建设高端渔货交易市场,打造现代渔业产业链集群、亚洲高端渔货交易产业集群,引领渔港数字经济产业升级。加大海洋牧场项目、深远海网箱、大型工船养殖项目和休闲渔业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持续跟进珠溪河流域水产养殖转型升级EOD项目等招商服务工作,助力淡水渔业实现转型升级。

全链布局打好椰子和文昌鸡牌。椰子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利好,加快启动国家热带木本油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椰子产品标准制定与产品科技创新。加快落地国际椰子交易中心,打造椰子国际贸易优势。加强椰子品种选育培优,提高椰子产量和品质。创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椰子产业创新与标准化,塑造“文昌椰子”品牌,加快推动龙楼椰子产业园建设。充分挖掘椰雕文化和椰树精神,发展椰子林下经济,推动椰子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做强做优文昌椰子全产业链。文昌鸡产业方面,围绕种源保护、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领域同步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整体配套。打造文昌鸡多元化产品矩阵,做好文昌鸡品牌保护、授权和推广等工作。加强文昌鸡营销网络建设,加快推动文昌鸡进入和占据大湾区市场,逐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在文昌鸡溯源体系打造、冷藏保鲜技术引进等方面下功夫,为文昌鸡扩大销路提供保鲜工艺保障。

合理统筹打好土地牌。持续深化“多规合一”[29]改革,结合省“土地超市”平台,助推土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土地要素交易更便捷。优化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开阔地带的田园景观,提高见景见海率。突出城湾融合特点,利用好环八门湾区域集体建设用地,构建高品质、标志性的多元城市生态空间。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利用回收鱼塘、乡村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和耕地等资源,集成推进“河湖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推动“三条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探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用途转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高效利用。规模化经营复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五)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文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基础功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7个老旧小区,谋划建设1个沿江“口袋公园”[30]、1个农贸市场。加快海绵城市[31]规划落实,完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布局。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优化文昌河河堤绿地景观,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动社区垃圾收集点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联创联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群众幸福感。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32]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利用,打造13个和美乡村、整治提升390个清洁乡村。加快推进蓬莱、潭牛、公坡3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依托“一所对一县”行动计划[33],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文昌鸡、椰子、渔业、斑斓、胡椒产业,打造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开发椰子鸡等预制菜新业态,培育深远海捕捞、休闲渔业等渔业生产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突出做好“引、育、用、留”文章,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稳定和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海口至文昌段公交化列车项目开工建设,配合推动省道S325、S309等项目前期工作,打造X187冯凤线安全精品路。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推动220kV东群输变电新建工程建成投产,适度超前布局重点园区、片区电力设施,做到“电等发展”。加快燃气管网建设,推进燃气管道向乡镇延伸。加快扩建北山水厂、东路水厂、重兴水厂,加快推进湖山、东路、石壁灌区续建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推进海口文昌共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补齐厨余垃圾、粪便处理终端短板。

(六)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耕地保护、矿山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人工岛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禁养区复养清退,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农村废弃物污染防治。

系统推进六水共治。健全“六水共治+河湖长制”体制机制,深入抓好农村黑臭水体、城镇内河湖治理,持续推进“三条河”等重点河流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及群众生态文明习惯养成。力推文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建成文城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月亮湾污水处理等工程。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立、治”,确保城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推进“海上环卫”,建设美丽海岸。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34],深化滨海蓝碳及渔业碳汇应用研究。倡导绿色消费,巩固扩大禁塑、垃圾分类成果,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75%以上。推广新能源汽车1450辆以上,依法依规推动“僵尸桩”“故障桩”有序退出,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七)倾力惠民生解难题

全力稳就业稳物价。努力推动就业质量齐升,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落实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一揽子政策。培强做优“文昌鸡师傅”劳务品牌,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有序流动,以“就业驿站、三支队伍、劳务品牌、职业指导”为抓手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水、电、气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保障民生物资供应充足。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自给率保持65%以上。持续完善“菜篮子”平价网点建设,确保“15+N”[35]种基本蔬菜综合均价控制在合理区间。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双减”工作[36]、“五育并举”[37]持续发展,争取2024年学前教育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市每千人拥有省级优质幼儿园学位数量提升至3个以上。拓展集团化办学覆盖面,重点推进文汇小学、第五幼儿园、第五小学、第六小学、清澜片区学校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午餐午托工作,逐步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全面统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推进市中职校整体搬迁至月亮湾片区,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护苗”专项行动[38],常态化抓好控辍保学。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安居房1000套,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大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兜准兜牢基本生活底线。开展老年助餐和“1+N+X”居家社区养老服务[39]试点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社保接续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工作,全力创建第十二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质年”活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二期、中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在市级医疗机构打造5个重点专科。将锦山镇中心卫生院打造成区域医疗副中心,启动罗豆农场医院向养护院转化试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形成“2+3”疾病防、筛、治、管、康的闭环医防融合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打造10个以上示范村卫生室。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人员管理机制,加快建设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确保3岁以下婴幼儿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7个。稳步推进DIP[40]支付方式改革和信息化工作,提升医保基金“非接触式”监管能力。

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继续实施送戏下乡、“红色轻骑兵”“村晚”等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层覆盖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完成中山公园、韩家宅等文物修缮,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旅游和体育深度融合,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滨海运动、射箭等体育特色产业,引进全国高水平赛事活动。办好办火“村VA”系列赛事,持续擦亮文昌“排球之乡”招牌。

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加快落实封关运作“三张清单”[41]及压力测试各项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有序推进“平安文昌”建设,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四位一体”能力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抓实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和抓好灾害防御应对,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重大隐患闭环整改,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各位代表!适应时代之变、顺应时代之需、回应时代之问,更好地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昌新实践,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一心向党铸忠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必须一往无前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从严监督管理与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建立完善激励和保护机制,对无意过失者宽容、给改革创新者撑腰、为实干担当者护航,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锤炼真抓实干的硬作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让抓落实、促发展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以政府的有为激发市场的有效,焕发人民群众创造的无限活力。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不躺平、不认怂、不服输的劲头,勇挑大梁、多作贡献,让争先进、创一流成为文昌大地的时代强音。我们必须一以贯之讲法治。始终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强化契约精神,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打造诚信政府。我们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持续优化“办成事”机制、打造“好办事”环境、形成“办好事”生态,把难事办成,把要事办好。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开展“企业大走访”“民生大体验”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办好15件为民实事,让群众有更直接、更现实的获得感。我们必须一身正气葆本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环节监管,深化标本兼治,以完善的制度强化约束、堵塞漏洞,严肃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谋发展、抓落实。

各位代表,新征程上惟有不懈奋斗,方能不负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笃行实干、敢为善为,奋力谱写全域航天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三链”:火箭、卫星、数据产业链。

[2]“EOD”: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和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3]“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4]“1+N”:“1”指的是“1”个改革总体目标,即“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N”指的是围绕“签约即拿地”与“拿地即开工”主题创新“N”项改革配套政策,包括“预审批”“零审批”“简易审批”“联编联审”、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等。

[5]“无感审批”:以企业群众办事“感受度”为出发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以往“前台接件,后台审批”的传统模式,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定向告知和代办帮办,免费快递审批证件批文。整个过程无需办理人主动申请和填写表单,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群众在“无感”审批中收获便利“可感”的服务。

[6]“一件事一次办”:按照省级部署,依托省一体化平台,按照不同应用场景、业务情形,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合理归集,优化业务流程、办理要素等内容,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减少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

[7]“一业一证”: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将一个行业所有审批事项信息集成到一张综合许可证。

[8]“两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

[9]“信易+”:“信”是守信的信,“易”是容易的易,“+”就是加各种应用——合到一起。即通过各种应用,让守信主体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便利、更容易获得社会各方资源支持。

[10]“信用+一证多址”:企业总部登记注册在文昌市行政区域内,且拥有经营项目(范围)相同的连锁直营门店时,连锁直营门店无需申请同一事项许可,由企业总部获取一张载明多个经营地址的相关许可证,即可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同时将信用信息嵌入审批流程,让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享受信用带来的便利。

[11]“土地超市”:通过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平台,实现归集产权明晰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布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配对有效精准的项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选择、实施规范高效的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体系。

[12]“标准地”: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年度产值和年度税收等履约承诺控制指标后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3]“三个第一”:第一个建成建筑垃圾信息监管平台的市县、第一个开展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的市县、第一个使用建筑垃圾运输电子三联单的市县。

[14]“六水共治”: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

[15]“三条河”:珠溪河、宝陵河、文教河。

[16]“村VA”: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17]“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

[18]“审管法信”:审批、监管、执法、信用。

[19]“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服务机制:企业首席服务专员不仅服务于各类市场主体,同时负责包联若干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主动宣传惠企政策,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20]“直通联办”: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为依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要做法是通过落实“月通报”制度,市“直通联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镇(场)和职能部门“响应率”“满意率”和“解决率”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由市委书记在市委常委会或专题会上点名并由市委组织部领导进行约谈。

[21]“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制度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为目标定位,以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为稳固支撑。

[22]“四地一区”:国家重大战略承载地、航天科技创新主阵地、产业集群崛起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区。

[23]“五张清单”:盯引、储备、开工、在建、竣工五张项目清单。

[24]“一园一院一基金”:依托一个重点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吸引一批创投基金入驻形成创投基金群。

[25]“标准制+承诺制”改革:以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内科研类项目作为试点,企业拿地后,由政府部门根据行业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制定标准和承诺内容,企业对照标准、按有关规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政府部门直接作出开工许可的改革创新举措。

[26]“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指“来料在外,市场在内”和“来料在内,市场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

[27]“两个总部基地”: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总部基地和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28]“一个平台和枢纽”:海南东部沿岸与东南亚贸易交流的核心平台和门户枢纽。

[29]“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30]“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是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见的口袋公园包括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

[31]海绵城市: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城市,海绵城市能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增强城市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

[32]“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33]“一所对一县”行动计划: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海南省18个市县农业发展需求为中心,结合科教单位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分别为18个县(市)选定一个科教单位为技术依托,鼓励从对口技术牵头单位中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长期驻县(市)指导。

[34]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

[35]“15+N”:15种基本蔬菜指国家可比的品种,全省统一,包括芹菜(西芹)、油菜(上海青)、黄瓜、萝卜(白萝卜)、茄子、西红柿、豆角(长豆角)、土豆、胡萝卜、青椒、尖椒、圆白菜、韭菜、大白菜、蒜苔;“N”为各市县自选的蔬菜品种(不多于7种),包括小白菜、菜心、生菜、空心菜、地瓜叶、冬瓜、苦瓜。

[36]“双减”工作: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

[37]“五育并举”: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8]“护苗”专项行动:以“家庭防护”行动、“教育防护”行动、“社会防护”行动、“司法防护”行动为抓手,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专项行动。

[39]“1+N+X”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一个街道或乡镇的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通过专业化的团队来运营,把专业力量注入多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为多个家庭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40]DIP:全称“基本医疗保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是用一个模糊数学的办法来解决医保支付的问题,包括了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算管理,这种付费方式将统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医疗机构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

[41]“三张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压力测试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