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多彩文旅活动庆元宵佳节
2022-02-16 11:16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我省开展多彩文旅活动庆元宵佳节
旅游+民俗,元宵越“闹”越精彩


2月15日是元宵节,在海口府城琼台福地,花灯流光溢彩,吸引市民游客观赏。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本报海口2月15日讯(记者 赵优)元宵佳节到,我省旅文系统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送上丰富多彩的“元宵大餐”,各类精彩纷呈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陪伴市民游客欢度元宵佳节。

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精彩纷呈,我省各大景区景点等纷纷推出民俗活动,“旅游+民俗”让我省元宵节越“闹”越精彩。三亚水稻国家公园举办了一场“稻田奇妙夜”光影展,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不仅有“高空飞翔”“星际旅行”“鲨鱼过山车”等爆款游乐设施,还开展夜光花车巡游;在海口,变脸、元宵祝福快闪等为市民游客带来惊喜体验,钟楼光影秀则为人们奉上了一场超酷炫的视觉盛宴。

此外,我省各大文博单位也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省图书馆举办以“我传承、我坚守”为主题的少儿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省博物馆也推出“全民运动现古今 张灯结彩闹元宵”主题活动。

    文昌市会文镇白延村敲锣打鼓“送灯”巡游
    灯送元宵夜 点亮幸福年

2月15日,元宵佳节,文昌市会文镇白延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傍晚时分,村子里热闹起来,敲锣打鼓声中,大人小孩们提着印有“福”“寿”“喜”等吉祥字样的花灯,开始“送灯”巡游了。

“送灯”,是文昌农村地区过年的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期间,各个公庙都有固定的日期举行“送灯”活动。当地人说,“灯”和“丁”是谐音,“送灯”就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表达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巡游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盏盏闪烁着萤火光的花灯。这些花灯的“骨架”用竹篾编织,“皮肤”用彩纸手工剪裁而成,灯身上印有吉祥语或诗句,有的还配有精致的人物风景画等。灯笼底部,点着一支小蜡烛,烛光透过薄纸,别有一番韵味。

“会文地区‘送灯’习俗延续至今,离不开一个人,他制作花灯的手艺远近闻名。”白延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艺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口中的这个人是今年已经73岁的白延村村民邹宏达。

邹宏达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学花灯制作手艺,40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工艺。他说,花灯基本构造不变,灯窗上的吉祥语“福”“喜”以及“风调雨顺”等字样都传承了下来。

今年春节假期,邹宏达一共制作了500多盏花灯,预订的村民来自本镇和邻镇近百个村庄。为此,他几乎忙了整整一个春节假期,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今天是正月十五了,这是最后一个‘送灯’的村子,后面可以休息一下,等来年春节再接着做。”邹宏达告诉记者,做花灯一年收益七八万元,够全家人一年的日常开销。

但这么多年坚守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情怀。“送花灯是一种习俗,如果没人做花灯,民间传统就断了。”邹宏达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一习俗能够传承下去。

关于文昌“送灯”习俗,咸丰《文昌县志》曾有记载:“自十二夜起,曰开灯。作灯市,剪彩为花及鱼虾、走马各样。人或掇灯球归家,置席下,以许生儿则送灯。”也就是说,这一习俗在文昌至少已经流传了100余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

海南日报记者在村里看到,当天除了“送灯”仪式,村民们还杀鸡宰羊,祭拜祖先,八音等表演也轮番上演,孩子们在人群间穿梭、戏耍,灯光映照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本报文城2月15日电)


三亚举办元宵节晚会。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三亚推出形式多样的国风国潮主题文旅活动

邂逅国潮风 古韵焕新彩

2月15日元宵节当天,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处处张灯结彩,灯笼高挂,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正在邀请游客猜灯谜,赢奖品。

“四角方方,常随常往。伤风咳嗽,数它最忙。”来自福建的游客张俊龙拿着谜面,陷入思考。站在一旁的路人也凑了过来,与他一起猜谜底。“你看,像不像是手帕?”“我觉得是,快去揭晓。”俩人似朋友般互动交流。不一会儿,张俊龙领到了奖品,是一个国潮风格购物袋。

今年元宵节,三亚旅游部门、景区景点结合节庆活动,策划出形式多样的国风国潮主题文旅活动,让传统文化以更加年轻、更加流行的方式触达大众,也为人气招揽、经济创收创造更多可能。

身穿汉服、裙裾飞扬的游客成为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三亚蓝海购物广场,由三亚市旅游推广局主办的三亚国风游园会正在举行,许多市民游客换上汉服,沉浸式参与到猜灯谜、射箭、投壶等趣味游戏中。

活动现场,画花钿受到了大家的喜欢。画师手拿蘸上红色画料的毛笔,在体验者的眉心处,仔细绘出各式图案,有云状、有花状、有几何状……点花钿、描青黛、一袭襦裙霓裳,带来传统美学上的视觉享受。

在天涯海角景区内,工作人员换上汉服,撑起油纸伞,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古典韵味。他们手里还捧着粉白色、橘黄色、红黄色的郁金香,向过往的游客分发,并送去新年祝福。拿到鲜花的游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的还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在海南,元宵节有换花的民俗习惯,但许多游客还不太了解。今年,我们推出换花活动,将鲜花分发给游客,他们以花为媒,觅到知音,给予相赠,亲身感受换花的乐趣。”天涯海角游览区有关负责人说。

当天,天涯海角景区还举行“古筝雅集,诗意天涯”沙龙活动。在午后的时光里,游客坐在面朝大海的书院里,听着悠悠古筝弹奏,感受国乐风华,领略传统之美。“精彩活动看不停,处处是国风国潮文化氛围。”来自北京的游客陈威说。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本报三亚2月15日电)


在海口府城琼台福地,传统花灯令人目不暇接。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口骑楼老街和钟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璀璨光影秀 文化魅力足

精彩纷呈的动态画面接连上演,将椰城的文旅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虎年大吉”“元宵快乐”等祝福语跃然其间,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

2月15日晚,海口钟楼春节主题光影秀上演,向市民游客送上元宵节祝福,幻化多彩、栩栩如生的光影秀演出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前往观看,演出中结合钟楼窗户光影和舞蹈演员的出现,引发市民阵阵惊呼叫好。

吃完晚餐,市民陈先生带着家人一起前来钟楼观看光影秀。“整场光影秀既充满了海口文化特色,同时还有浓浓的节日氛围。”陈先生说,无论从配乐还是光影呈现效果来说,这都是一场高质量的光影秀。

海口市龙华区旅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我们在钟楼打造光影秀,运用了浪漫的情感美学和新媒体艺术,打造沉浸式5D光影构建的‘情感交互场’,通过多维叠加海口本地文化、非线性戏剧等,构建时尚的百年钟楼,让市民游客在璀璨灯光秀中欢度元宵。”


海口举办活动邀请外籍友人吃汤圆。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除了当晚在钟楼上演的光影秀,当天,在海口骑楼老街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曲调悠扬婉转、戏腔韵味醇厚、表演惟妙惟肖……2月15日下午,在骑楼老街的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前,琼剧演出在此拉开帷幕。不少外地游客表示,演员们的妆容精致,表情丰富细腻,唱腔优美,虽然听不太懂,但也能感受到海南琼剧的独特魅力。

随后的竹竿舞更是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加入其中,并用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大家一起分享节日喜悦,欢笑声、喝彩声充满整条骑楼老街。

“我是从湖北过来的,第一次看海南琼剧和竹竿舞表演,颇具当地特色。”大学生吴玥琪刚从老家返校,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将表演录制下来,准备剪辑成小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让大家共同感受海南文化的魅力。(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本报海口2月15日讯)

陵水开展困难儿童筑梦游学活动

情暖元宵 护航希望

2月15日,包括10多位孤儿在内的30位困难儿童及其监护人赴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参与“暖阳元宵 护航希望”困难儿童筑梦游学活动。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陵水黎族自治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县民政局、县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旨在让困难儿童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温暖。


父女俩逛灯展。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在集中出发前,孩子们领取到元宵节爱心礼包,还与来自西罗亚社工服务中心、乡镇社工站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互动。

在海狮与美人鱼表演、丛林漂流、虚拟学堂等一系列游学活动中,孩子们收获满满。“这次游学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认识了许多关心我们的叔叔阿姨。”来自陵水三才镇的孤儿小盈(化名)开心地对志愿者说道。

陵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元宵节举办游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游学中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快乐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起爱生活、爱社会、爱大家的意识。希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传递善心义举的行动中,共同帮助困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本报椰林2月15日电

东方举办新春闹元宵美食喜乐汇活动

乐享美食 玩转文创

2月15日晚,东方市在该市市民休闲广场举办新春闹元宵美食喜乐汇活动,活动包含美食小吃、文创市集、儿童游乐等,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长沙臭豆腐、老长沙大香肠、老北京雪梨汤、内蒙古烤肉串、大连火爆鱿鱼、黄金虾球……在美食小吃区,来自国内各地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购买。“元宵佳节,在家门口能品尝到这些美食,感觉很幸福。”东方八所镇市民符红艳说。

在文创市集,摊主们不仅摆出了马克杯等日常用品,还摆出网红商品盲盒、桌游商品等。在儿童游乐区,小朋友可以玩欢乐蹦床、卡丁车、旋转飞机等游戏。

此外,活动还推出免费送元宵、猜灯谜送灯笼等环节,吸引市民游客参与。“通过猜灯谜,能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果猜对了,还能赢得灯笼,挺有意思的。”东方八所镇市民刘中民说。(海南日报记者张文君 特约记者方宇杰)

本报八所2月15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