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物象
2025-08-25 15:58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儒洪村的一座火山石古塔。 李幸璜 摄

■ 李林青

海口城区以南的羊山地区,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地貌,方圆百余里内,黑魆魆的火山岩沿着路、连着坡、漫过山、越过岭,遍布村落墟镇。那里被一层厚厚的熔岩覆盖,石头地上只有一层薄薄的岩石风化而成的石砾黑壤土,地上栽种的果树由于硒元素等矿物质的加持,果实显得鲜甜无比。置身其中,双脚仿佛还能隐约感到熔岩尚留的余温。

地火熄灭万年之后,来自中原的百姓因地制宜,凭借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用火山岩打磨出石臼、石磨、石灶、石槽、石梁、石龛、石凳等等,这些经过精心琢磨的物件,如今静静地躺在庭院的某个角落。在满天星光下,它们仿佛若有所思,不晓得还要经历多少劫难,它们才会化为齑粉,或化为浮尘,或化为泥土。

村庄酣然睡眠不计日月,石巷幽长却人影杳然。各家各户的院墙分割出自留的空间,加上伸出墙外的枝条,村居岁月显得格外宁谧。饮着当地的荔枝和黄皮酿出的果酒,微醺的样子,仿佛从苍茫岁月的某个驿站走出,不知自己是何朝何代的遗民。当地诞生的二十四名进士,成长于琼州,负一身耿介,畅情林樾,寄怀风涛,登堂入室,问鼎科场。他们走后,留下登亭回望的空旷,留下风云岁月的激荡。旧时月色几番照人,茫茫宦途,他们自天涯海角奔赴省城、京城,去完成心中那份未竟的事业。虽然他们暂时离开了火山古村,但那些经祖辈的手所修建的嶙峋的石头房子,却一直屹立在游子的梦里。

从石缝中透进的光,是太阳细碎的眼睛,窥探着这些寄居其中的宋明遗民。石缝中有蕨类寄生,有鸟雀停留不动,有藤蔓随风摇曳。在这里,黑元素是绝对的主导:黑豆、黑芝麻、黑豆腐、黑壅羊、黑石疙瘩、黑石屋、黑巷陌、黑麻雀……

时间来到南宋,琼山五原都显屋村,也就是如今的海口市石山镇典读村,翛然诞生了一位异人。他是当时名满天下的道家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白玉蟾。这位自号“海琼子”的内丹理论实践家,除一心修道识见精微之外,还深谙诗文,鸿轩凤翥,风流倜傥。其书法也是笔法玄妙,龙蛇飞动无有凡俗之气。他云游各地,曾养真于松林岭,授诀于黎母山,往返于罗浮、武夷、九曲等地,行踪莫可与测。其所著《道德宝章》,文辞简古,玄奥若渊。白玉蟾仿佛天地化生之宝,火山淬炼其骨格,精气倾注其颖悟,丹火涵沃其剑胆琴心。

走在古朴石阵中,村庄、月色,还有那淹郁的风雨,总是会让人思虑,那远远飘逝的一袭道影,不知是否会在倦游之余重返天涯故园。据传白玉蟾曾教当地百姓点卤制作黑豆腐的技艺,至今还流传在羊山地区。

白玉蟾故里典读村不远处便是闻名遐迩的施茶村。村子的名字源于家住琼州府城西厢的明代大学士丘濬,那年他返乡葬母途经此地,见到来往行人在炎炎烈日下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于是出资捐建凉亭一座,名曰“施茶亭”,长年有人在此煮茗施茶,解路人之渴,而不求回报。慢慢地,施茶亭的周围聚集了一些人家,日久便形成了村落。今天的施茶村,建起了一个“长者饭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皆可进入免费停歇取食。民风尚且古朴如此,道心真是一以贯之。施一茶一饭之恩不算大,但长年坚持,却能温暖人心,陶冶世情。

海口羊山众多的村子,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火山岩建筑博物馆。石门、石狮、石犬、石巷、石墙、石屋、石棺、石塔、石碑、石楼、石础、石壁、石栏、石级、石柱、石桥、石井、石窟等等,它们既沉陷在时光深处,又满载鲜活记忆,是经祖辈父辈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分日夜逐个打磨出来的生命图腾,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的花朵。

用无人机俯瞰这一带的古建筑群,人们会感受到一股岁月沉淀后的静气,无论是归来还是出发,一条条小路联接着一个个村落,那是石头无声的语言,那是火山冷凝的思绪。荔枝林和黄皮树掩映下的古老村子,许多都被改造成了民宿,加上朝暾晚风,禅舍茶韵,非遗构思和摇曳在火山岩上的石斛清影,种种迹象都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不息。

纵然故乡千万里,但才华盖世的丘濬却依然心系令他梦绕魂牵的在水一方。他在辞赋中盛赞自己的家乡海南,笔墨间寄托无限深情。在羊山村道施茶于民,在庙堂之上思念故乡,有如苏东坡之“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道心不泯,神驰太古,此之谓古德之风范也。

徘徊在石街闾巷,想象自己“焚香净扫地,隐几细开编”,在万籁静寂中推开一扇窗,思想偌大的火山已然沉寂万年,个人心绪的跌宕又算得了什么。

漫步在幽深的石巷,感受脚步与大地摩擦的声响,一步步进入淡泊疏放的苍古之境。墙角边的苔藓无根无蒂无华无实,却一味地绿着,蕴含无限生趣。吃茶的人出门去了,窗户之外,和风自吹拂,石屋静无声。

庭院中的荔枝树、黄皮树生长在火山岩上,它们攫住薄薄的一层尘壤,并把根深深地扎进石罅中。本以为天机早已灭没,岂料它们却开出繁花结出甘果来。当地的石斛更是神奇,它们沿着火山岩的缝隙吐芽、扬花、抽枝,根茎屈曲如铁,展现出无比顽强的生命力,看到它坚韧不拔的样子有时会令人泪目。

羊山地区自宋及清,走出的进士和举人约占整个海南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内心刻苦,向海而生,乃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某夜停歇在羊山的某家客栈,体验“残月半窗白,寒星彻夜疏”的空茫和幽寂,感觉思绪早已策马疾行,逾越千山万水。不知那位离家云游半个中国的异人“海琼子”,是否已从浪漫的南宋回到今夜的月光皎洁之地?施茶于民的丘公卒于京华后,翌年归葬“五龙池之原”的他才真正回到故乡,融入“光采照万户”的琼州月色,其墓石,以及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和石狮、石虎、石马、石羊,皆由羊山的火山岩雕刻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