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兴起正当时”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场
2023-05-19 18:47 来源: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

“蓬勃兴起正当时”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场实录
(2023年5月19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蓬勃兴起正当时——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年来进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场。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我省“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中的“四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五年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上午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信芳先生;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周亚东先生;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郑启荣先生;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刁晓平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省生态环境厅的张信芳先生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亮点等内容进行主发布。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信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五周年,也是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五周年。

这五年,是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格外关心,每次到海南考察,都强调要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海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坚定不移打造美丽中国海南样板。实践证明,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生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海南的生态环境,成为铭刻海南干部心中的“国之大者”。五年来,海南省委以全会作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确立海南自贸港建设“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环境分别确立为“四梁”“八柱”之一;专项制定11项省级法规立法计划,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这五年,是海南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力度最大的五年。以专项整改和督察整改为抓手,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联动,动真碰硬攻坚,啃下一批“硬骨头”,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围填海问题整治取得标志性成果。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57.56万公顷,占本岛陆域面积的17.02%。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4440吨/年提升至10775吨/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65.96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规模达到190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网4784公里,总长度达到7730余公里。新建扩建9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投入运营,2020年底全省焚烧处理能力超过当年垃圾产生量,全省新增生活垃圾告别填埋,进入全焚烧时代。

这五年,海南坚持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心呵护生态环境“高颜值”。2022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7%,包括PM2.5在内的5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7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至历史最优水平12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达1/3。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五年来持续保持优级水平,水质优良率分别达到94.9%、99.6%。五年来累计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1100亩,新增红树林面积约2.4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8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持续为优级。

这五年,海南坚持标志性项目引领,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先后确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博鳌零碳示范区6项标志性工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4%,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2.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攀升至10.5%,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全国第二位。装配式建筑面积在连续四年倍增后,2022年装配式建筑应用面积在当年全省新增建筑中占比达64%。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性法规,重点行业场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提升至81.6%。以滚动实施标志性工程引领能源、交通、建筑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同时从无到有培育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释放绿色产业新机遇。

这五年,海南坚持制度创新,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五年来,共制(修)订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32件,覆盖多个生态文明细分领域。其中,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生态补偿条例、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多项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三类871个环境管控单元,“三线一单”与“多规合一”充分衔接。先后有9项生态文明改革举措、8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制度创新纳入国家推广清单。

谢谢。

廖宝祺:

谢谢张信芳先生精彩发布。接下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海南把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请介绍一下,在这些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省做了哪些方面的创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周亚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在首批10个试点的国家公园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试点最晚,能够实现后发先至,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部署,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当然,也离不开各部门和各相关市县的团结协作、创新探索和长期奋斗。

第一,在“试”上下足功夫,不断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一是实行局省共建,邀请国家林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海南省国家公园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我们是唯一一个省里主导、局省共建的体制试点区。近期,省委、省政府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更名和升格,明确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为高质量推进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首创扁平化管理体制,在省林业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整合原有20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立7个管理分局,探索实行两级管理。三是健全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省人大颁布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林业局制定了生态产品认定、森林康养等10余项标准、制度、办法,逐步规范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四是创新实行双重派驻执法,明确省森林公安局、市县综合执法局的国家公园执法职责,探索强化园区范围内行政以及刑事案件的查处。

第二,在“护”上拿出巨大的决心,保护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一是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创新运用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置换的方式推进生态搬迁。截至目前,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470户居民已基本完成搬迁。二是开展小水电整治,按照工作方案,需退出的9座小水电已全部完成退出,需整改的22座小水电中14座已完成整改,其余的整改工作将在年内全部完成。三是推进人工林处置,针对园区内123万亩人工林导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的问题,制定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处置方案》,目前正在按方案有序推进。四是加强海南长臂猿等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组建专职监测队伍,编制《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及生境保护修复。海南长臂猿种群实现稳步增长,近三年来已发现至少28个野生动植物新种,生态保护成效逐步凸显。

第三,在“两山”转化实现路径上持续探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GEP核算,为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支撑。二是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依托国家公园环境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优先在毛纳村、王下乡等地开展生态旅游、生态茶园、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开发生态产品,2022年,毛纳村旅游收入达597.59万元;王下乡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三是开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提出“1+N”探索发展模式,每年主推1个目的地、设立N个分会场,通过开展研学、科普、康养、游憩等各类体验活动,传播国家公园人与雨林和谐共生的理念。去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媒体传播总量突破4亿人次,今年,我们将在陵水设立主会场,通过持续开展,力争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热带雨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质品牌。

最后,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感受“梦幻雨林 淳美黎乡”,体验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之美。

谢谢。

中国网记者:

请问海南在长臂猿保护研究和热带雨林保护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谢谢。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刁晓平: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研究院自2019年1月成立以来,汇聚全国的力量,面向全球开放,在海南长臂猿拯救和栖息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优先物种保护、生态价值转化与实现、海南长臂猿保护立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进展。

一、将抢救性保护海南长臂猿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海南长臂猿15年数量翻番的目标及路线图,制定了海南长臂猿扩散生态廊道和栖息地修复的方案,编制完成《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组织专家撰写《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誉为世界珍稀物种保护的中国智慧,并建议向全球推广。2021年10月,研究院章新胜理事长应邀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昆明会议上作了“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基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的专题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在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联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发布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识别研究,全面推动国家公园内坡鹿、穿山甲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组织专家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社区共建共享等研究,完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起草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由省人大通过施行。研究院获批成为海南省重点新型智库。出版了海南长臂猿及热带雨林保护研究等专著。

三、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小猿组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设立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GGN),首届秘书处设在研究院,组织签署了《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章程》。联合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霸王岭林业局和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等共同发起成立海南省海南长臂猿保护志愿者协会。与霸王岭分局共同组建海南长臂猿监测队伍,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动态进行长期监测。

四、成功举办“全球联手,拯救长臂猿”“保护热带雨林,实现生态价值”“‘四库’‘三统一’与可持续发展”等系列国际研讨会;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对“热带雨林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路径”“特许经营与森林康养旅游”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广泛开展以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目标等为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全民减碳固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服务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

研究院将牢记总书记考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时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海南长臂猿拯救和栖息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价值转换及产业化等方面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科研平台和智库,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青少频道记者:

去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指山市考察时留下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等一系列殷切嘱托。请问,一年多以来,五指山市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谢谢。

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郑启荣:

谢谢您的提问。五指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在“四库”“两化”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下面我就生态保护和生态利用两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五指山市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保护方面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中部生态保育区发展定位。高质量抓好“六水共治”工作,谋划推进昌化江上游滨河雨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等一大批生态治理项目,建制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等治污水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市镇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智慧林业”平台,实现森林资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90%。创新运用“钉盯执法”方式实现重要生态环境点24小时全方位监测,PM2.5浓度降至9.4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岛首个实现个位数的市县,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岛第一。

五指山市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国字号”荣誉称号,2022年,我们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重磅招牌,其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县。

二、生态利用方面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指山市加快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化好生态价值,探索热带雨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做好“雨林+”文章,成功举办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公园雨林文化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热带雨林国际研讨会、雨林精灵服装秀、雨林漂流文化节、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四库”“两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雨林系列活动,其中雨林文化展活动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爆款”,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媒体传播总量突破4亿人次。联合三江源等4家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浙江省安吉县等18个省内外市县政府和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天合公益基金会等24个单位对外发布《共同创建生态产品价值(GEP)实现联盟·五指山倡议书》,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联合国家公园研究院编制完成“四库”规划,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开发意向协议,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我们还将举办首届森林康养五指山论坛,向全球推介五指山丰富的森林康养资源,敬请媒体朋友关注并宣传报道。

二是利用好生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指山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我们积极借力良好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茶叶、雪茄烟叶和野菜叶“三片叶”,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08万亩、雪茄烟叶1500亩、野菜叶1100亩,全力打造农业发展黄金叶新篇章。与海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大叶种茶基因测序工作,确认了“五指山大叶茶”高茶氨酸、高游离氨基酸,低儿茶素、低咖啡因“两高两低”的独特品种优势,“五指山红茶”获评海南省市县农产品公用品牌,并作为全国红茶代表入选“国际茶日”活动。此外,我们还大力发展林茶、林花、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林游、林养等“十二个林下经济”,五指山正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向“守住宝山硕果累累”迈进。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三是发挥好生态优势,推动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医养+康养”上下功夫,我们成功引进名医胡大一团队建设海南省胡大一心脏中心,打造海南中南部两小时心脏救治圈。引进凌锋脑神经团队,建设海南省心脑医学中心。筹建“气候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心脑康复、呼吸康复、运动康复、肿瘤康复、重症康复五个康复中心。在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五指山市气候康养产业发展白皮书》,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五指山国际医养中心等一批康养项目相继落地。在全域旅游业上破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打造生态旅游吸引物,完成《五指山市生态价试点项目-以亚泰雨林酒店为例》,形成“指标体系”“核算方法”成果,提出了五指山市酒店“生态价”生态价核算方法,亚泰雨林酒店成为全省第一家实行生态价的酒店。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7.79万人次,同比增长40.4%,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接下来,五指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扛起保护好生态、利用好生态的五指山担当,让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个“国宝”和五指山这座“宝山”结出累累硕果。最后我们诚挚邀请各界朋友到五指山旅游康养,投资创业。

谢谢。

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推进“两山”转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省在“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实践探索?谢谢。

张信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13个“两山”转化路径先行先试试点,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摸索,“两山”转化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用化,解决“绿水青山”可量化问题。

我厅制定印发充分体现海南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特征的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试行),明确核算指标和方法,实现GEP核算科学化、规范化。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连续两年开展GEP核算,成为首个完成GEP核算的国家公园。三亚、白沙、琼海、陵水、保亭等多个市县陆续开展GEP核算,为全省GEP核算体系构建提供实践基础。

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破解“绿水青山”可交易问题。

白沙黎族自治县搭建“两山平台”,收储零碎生态资源,整合打包招商项目28个、试点项目11个,构建“一张生态资源清单、一批标志性试点项目、一个数据化管理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资本转化。依托“两山平台”,引入社会投资打造山兰稻和益智生态有机农业产业、金线莲林下经济种养产业,创新“两山贷”(茶叶贷)绿色金融产品。万宁小海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首单蓝碳交易,助力消博会首次实现碳中和。

三、创新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破解“绿水青山”可转化问题。

一是“热带雨林+”赋能中部山区绿色发展。五指山市大力发展“十二林”林下经济,“五指山红茶”“五指山五脚猪”等农业品牌先后通过国家标志登记认证,益智、油茶、茶叶等林下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森林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效益。做美做精茶产业,培育“五指山大叶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五指山市推进茶叶溯源和标准体系建设,建设水满雨林茶园特色产业小镇,举办早春茶开采节等茶文化节茶事活动;白沙黎族自治县建立“茶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茶企联盟模式,开展野生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白沙绿茶”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创建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产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白马骏红”茶品牌,建设生态茶园。昌江王下乡依托热带雨林和黎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二是海洋绿色经济多元化发展。“十四五”期间规划开发11个海上风电场址,总开发容量为1230万千瓦,目前优先开发建设其中7个示范、试验项目,总建设规模750万千瓦。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三亚蜈支洲岛、海口东海岸、临高头洋湾、万宁洲仔岛及乐东龙栖湾5个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三亚试点渔旅融合发展,以“海洋牧场+旅游”实现环境、经济双重收益。

三是塑造热带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牌。全力打造省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海南鲜品”,带动培育五指山大叶茶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1个、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知名企业品牌15个。三亚芒果、澄迈桥头地瓜、文昌椰子等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四是培育新兴生态产业。依托区位气候优势,加快发展南繁种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南繁活动规模不断壮大,育种类别不断扩充;17家科教单位、60余家优质种业企业已入驻南繁科技城,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陆续布局建设;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等服务保障机构挂牌运行,有效促进南繁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繁制种产值约35.77亿元。

谢谢。

廖宝祺:

谢谢张信芳先生的回答。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省新闻办的现场工作人员联系,也请大家关注“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后续发布的相关信息。

感谢4位发布人详细的介绍和解答。海南的好山好水,烙印着生态“金饭碗”印记,诉说着海南发展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南在扎实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践行好“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等理念,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海南路径”,让各市县和老百姓从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看得见的利益,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我们也期待看到,将来会有更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实践和宝贵经验,从海南走向全国,走向全球,造福全人类。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和报道好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进展成效,同时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后续的“蓬勃兴起正当时”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