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
2022-12-21 23:12 来源: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2年12月21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海南省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我们邀请了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纪委监委、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省大数据管理局、三亚市、东方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主发布环节。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共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先生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有请李宇飞先生。

中共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线上线下关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朋友们,大家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前不久第五届进博会上讲话,也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做好压力测试,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今年11月,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26亿元,同比增长40%,快于同期全国增速31个百分点。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68万户,增长率260%,增速已连续33个月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4·13”以来,我们引进了50万各类人才。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来自于各市县、各部门的积极改革探索,也来自于包括媒体、各位记者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关心关爱。在这里,我代表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当前,我们紧密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度集成创新能级提升,推动各市县、各部门积极谋划、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在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目前形成了6项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今天正式对外发布。

第一个案例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

提供单位是:三亚市(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知识产权局、省高级人民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省司法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局、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第二个案例是“土地超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提供单位是: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营商环境建设厅。

第三个案例是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常态化通报发布制度。

提供单位是: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

第四个案例是数据产品化交易模式。

提供单位是:省大数据管理局。

第五个案例是“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

提供单位是: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万宁市、海口市、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司法厅。

第六个案例是项目审批“一体集成”“一果多用”。

提供单位是:东方市、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以上案例展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快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的衔接步伐,让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海南贡献。

谢谢大家!

廖宝祺:

谢谢李宇飞先生的发布。接下来,我们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李宇飞先生移步台下就座,请参加答记者问的发布人上台就座。首先我介绍一下这7位发布人,他们分别是:中共海南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林莉女士,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雪皓女士,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少科先生,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工程师王保汉先生,中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委深改委副主任李世荣先生,东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符艳丽女士,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部部长陈浩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记者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请举手示意。

中新社记者:

本次“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具有哪些首创性亮点?收获了哪些成效?谢谢。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部部长陈浩: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关注和支持。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知识产权是种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知识产权高地的重要举措,在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海南省司法厅、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崖州湾科技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在构筑高质量科研服务载体设施、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及创建国家级组合知识产权功能平台等方面做了一些创新的举措。,那么具体归结下来,有以下四项:

一是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体系属于全国首创。在国内首次创建融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种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

二是搭建了“育种材料存证与惠益分享”平台属于全国首创。依托该平台我们发布了首张“种子身份证”,构建“育种材料第三方存证”和“育种材料惠益分享”新机制,推动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信息,在育种主体之间有效的分享和流动。

三是创新设立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属于全国首创。作为全国目前首个也是唯一的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协助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受理、初步审查等工作,为“南繁硅谷”提供便利高效的种业知识产权服务。

四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国内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被侵权保险的业务在崖州湾科技城落地。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们这次案例里在全国有创新的亮点。那么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目前取得的效果也可以归结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种业知识产权的创新主体已经在崖州湾科技城聚集。现已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等24家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和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1家重点涉农高校,以及中种集团、先正达集团、隆平高科等114家种业企业和939家涉农企业进驻崖州湾科技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也有序推进其科研工作,种业科创的生态已初步形成。

二是种业授权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海南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在今年5月,一项涉及生物育种技术发明专利通过该中心仅57天便获授权,获取授权的时间大幅压缩。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今年10月份运转以来,头1个月就已完成292件案件受理,为植物新品种审查受理效率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在种业知识产权成果保护和应用方面,崖州湾科技城推动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完成“丹霞红”梨植物新品种权的转让交易,创造了植物新品种权最高成交单价记录。今年11月,海南自贸港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落地崖州湾科技城,在推动研发成果向资本转化上迈出新步伐。另外就是我们在全国首次搭建“育种材料存证与惠益分享平台”已完成17种作物、共273份种质资源的入库存证和7532份水稻资源品种的信息入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种业行动方案,对照《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方案(2021-2025)》的要求,持续优化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加快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测试(三亚)中心等功能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南繁硅谷”种业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以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三沙卫视记者:

请问省资规厅领导,“土地超市”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是什么?运营情况怎么样?谢谢。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工程师王保汉:

首先感谢您对“土地超市”的关注。为破解“项目等土地”和“土地晒太阳”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创设了“土地超市”平台,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概括起来,“土地超市”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和功能。

第一,实现“三个统一”。我们系统梳理现有土地资源,将政府储备土地、农村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再加上我们耕地占补指标,这种几类的土地资源要素,全部纳入“土地超市”进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要素统一信息归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系统交易。

第二,实现“三个云上”。“土地超市”平台应用,实现“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云上卖地”。市场主体按照地域、用途等分类进行索引,实时查询全省各市县各类用途具备供应条件的土地信息;对意向地块可加入购物车进行收藏,并通过平台向所在市县土地交易部门发出意向申请。市县资源交易主管部门及时与企业对接服务,邀请意向主体参与公开竞买。

第三,实现“多平台互通、多层级监管”。“土地超市”平台与土地交易、项目策划生成、工改系统等多个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多平台互通。建立“履约评价”管理模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三把钥匙”等多种监管模式,实现土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和业务协同。

“土地超市”平台上线运营以来,各类土地资源信息在平台上公开发布、精准配对、依法交易,解决了土地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矛盾,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实现了从过去的“不找市场找市长”,向现在“不找市长找市场”的转变。截至目前,“土地超市”平台已上线土地475宗、面积2.35万亩,涵盖商服、住宅、工矿、仓储等多种用途。及时供应保障了100多个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取得了“开门红”。

近期我们将策划一场招商推介会,通过“土地超市”平台推介一批优质的土地“货源”。我们热情欢迎媒体朋友帮助宣传推广,欢迎感兴趣的市场主体届时前来参会,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新机遇!谢谢大家!

海南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海南省建立自贸港公职人员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有何创新之处?谢谢。

中共海南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林莉: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2021年7月31日,省纪委监委会同省委组织部建立了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等“四位一体”的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当前,海南正处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迫切需要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让广大干部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放下“干多错多”的顾虑,在自贸港建设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作出应有的贡献。该制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相关制度,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针对当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关制度规定实施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将公职人员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等制度规定进行贯通融合,定期收集、采写、通报、发布相关典型案例,打出了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二是从“末端发力”倒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相关制度真正落地。针对我省容错纠错等相关制度出台以后长时间难以落地的问题,省委率先垂范,指导和鼓励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勇辟新路,通过向全省定期通报发布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的方式,推动各级党委(党组)重视此项工作,注重收集和通报公布可容错、应澄清、坚决查、大胆用的典型案例,把容错纠错等工作做起来、见成效。三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指导性作用。省纪委监委会同省委组织部建立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库,每月通报发布一期案例,通过“一案一剖析”“一案一点评”的方式,理清纪法依据,把握纪法适用,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全省各级党组织提供了具体的案例指引和清晰的工作遵循。我省通报的第五期典型案例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为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在全国发布。

从实践情况看,通报发布制度实施以来,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审定、亲自签发17期典型案例,带动各级党组织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全省办理容错纠错99人次、澄清正名207人次、查处诬告陷害25人次、重新使用干部802人次,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崇尚实干、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胆创新、积极作为的精气神更足了。今年1-11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同比下降34.2%,其中初次检举控告同比下降34.7%,重复检举控告同比下降33.1%,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全省政治生态的不断改善。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您的提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记者:

和其他省市的大数据交易所相比,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有什么特点?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对推动海南省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有什么意义?谢谢。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孙少科: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海南省在2020年就被列为全国8个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试点省份之一。省大数据管理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建成了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并以此探索推进我省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和其他省市的大数据交易所相比,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全国率先探索”的几个方面:第一,率先探索数据的“产品化”确权模式。数据确权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我们避开数据本身确权的争议,将数据资源持有、数据加工使用、数据产品运营等数据权属,通过数据“产品化”凝聚在一起,使得数据产品可以确权。这样,公共数据资源就具备了开发利用、流通交易的条件,也更能发挥其价值。第二,将“简单的公共数据开放”转变为“引进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数据产品,再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模式。这样,使得价值密度高的“有条件开放”数据可以为社会所利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的价值。第三,率先建成“前店后厂”的数据产品生产服务体系。主要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建立“线上旗舰店+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数据产品综合服务体系。这样一来,数据产品超市不仅仅是交易所,还是数据的“加工厂”和“服务台”,同时具备了数据产品开发生产、流通交易、应用服务的一体化集成服务能力。第四,率先探索公共数据资源“政府+市场”的授权运营模式。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优选社会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数据产品超市,不仅有效节约财政资金,更是激发社会市场活力,让更多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数据要素流通环境。第五,率先创建了涵盖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则管理体系。我们从交易管理、监督管理、开发生产、运营服务和安全管理5大方面制定了20多个管理规则,确保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合规监管。

今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数据汇聚、产品开发、交易流通和安全保障等能力,目前入驻企业近400家,上架800多个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已经初具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这将是海南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有力抓手。我们将通过数据产品超市推进数据安全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进一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将继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为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新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省营商环境建设厅,请问“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对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副厅长王雪皓: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非常感谢线上和线下的朋友关注和支持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要求,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关于信用工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打造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共同经验。

近年来,我省在“信用+金融服务”“信用+贸易投资”“信用+政务服务”等多个方面场景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信用+审批”的场景应用就得到不少市场主体的欢迎和点赞。从市场主体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获得感。

一是信用数据有“尺度”。通过打通公共信用、行业信用、以及海南个人诚信积分“金椰分”等信息信用平台,形成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和共享应用,信用的应用有了统一渠道、统一平台和统一标准。

二是信用审批有“速度”。信用好的市场主体,可以享受“信用+免审”“信用+秒批”“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特色服务,市场信用好的主体享受到了优惠。目前海口、万宁、琼中等多个市县推出了“信用+审批”特色服务,市场主体普遍提速30%以上;反之,如果信用不好的市场主体就不能享受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服务,体现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和理念。

三是信用监管有“力度”。依托“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类部门管监管”“一套数据管信用”“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审管法信”一体联动机制,目前已经在五指山、文昌、万宁等多个市县全面推广应用,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信用数据互通、工作联动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起“守信无事不扰、失信严加监管”格局。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请问琼中“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和平常的审批模式区别在哪?琼中“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在哪些方面是具有首创性的?谢谢。

中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委深改委副主任李世荣: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是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诚信体系建设中推出的创新举措,以琼中“信用+免审”为例,是以信用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将非告知承诺事项列入免审范围,取消了事项相应的审批环节,为信誉好的办事主体提供优先受理、材料形式审查、免于现场踏勘和当场出具结果的审批服务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审。今年以来,琼中县已受理办结“信用+”系列审批事项3211件,平均每个事项压缩审批时限18个工作日,压缩时限比高达94.14%。

琼中“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在首创性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信用核查渠道上,通过“金椰分”亮码和一体化平台受理端的查询键,即可完成一键查询、生成档案、自动联办。二是在审批服务模式上,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融入琼中特色,在“免审”“五个一服务”和“绿色通道”上实现了突破,使信用好的办事主体在行政审批应用场景中享受到更多的信用审批红利。三是在监管机制上,我们依托“审管法信”闭环联动系统,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核查+失信约束及修复”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全过程闭环管理高效联动体系。即是把常规的事中事后监管从原先的审批到监管、到执法的单线程运行,转变成信用、审批、监管、执法四位一体多线程闭环协调联动机制,使信用不单在审批环节产生积极作用,也对监管和执法过程和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审批、监管和执法的行政行为和结果又是失信约束和修复的前提,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诚实守信意识,营造“信用有价,守信有益”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海南新闻联播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东方市政府的领导。国内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探索了很多的经验做法,相较于传统的改革模式,项目审批“一体集成”“一果多用”的突破在哪里?有什么实践意义和实施效果?谢谢。

东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符艳丽: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项改革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项目审批的“一体集成”,即项目审批流程“四合一”,实现前期工作集成化。传统审批模式下,项目前期多个环节工作,分别由不同部门完成,“多个赛道、接力跑步”,工作效能不高。我市打破部门壁垒、工作边界,把原来分散4家单位逐项进行的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4个环节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由1家工程咨询单位编制1份综合性报告,用1个步骤完成过去4个环节工作,实现项目前期工作“一个赛道、并行推进”,有效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通过“初概+预算+行业+施工”的流程再造,将“散点式”工作变为“集成式”一体化推进,属于全国首创。

二是“一果多用”,即“多审合一+结果共享”的评审制度重塑,实现评审结果通用化。在传统项目评审模式下,涉及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评审事项,需要逐个单位逐项过审。我市将行政审批部门负责的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预算审核和行业审查合并,由一家工程咨询单位进行整体性审查、出具综合性评审报告,各主管部门共用评审报告。财政部门以评审报告作为安排预算资金的依据,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评审报告出具审查意见,真正实现一次评审、多方共享。一个评审成果多个主管单位使用,属于全国首创。

传统的联审联批制度改革,在工作流程、信息共享、申报材料、数据流转、报批平台、审批单位等方面进行了“物理整合”,审批流程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但涉及不同环节工作,依然散落在各部门分散式推进,没有从根本解决审批流程不畅的“堵点”、审批程序繁琐的“痛点”、部门工作隔阂的“难点”问题。我市通过对审批流程进行整体性重塑,将同一阶段,涉及不同环节、不同部门的前期工作进行“化学融合”,由一家单位统一编制一份前期工作报告、出具一份评审结果,成果互认、结果共享,实现“一份报告管前期工作”,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的行政审批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串联批、环节多、流程长等问题。

这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同时入选了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制度集成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双案例”,实践效果主要有:

一是大幅精简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将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阶段等环节单独受理、分散办理的传统模式,变为一次受理、同时办理的新模式,将12个工作环节压缩为4个工作环节,精简率达66.7%。压缩办理时限达70%以上。

二是不断降低项目实施风险。编制单位、评审机构从初步设计及概算阶段,就对预算和施工环节工作进行深度介入、整体把握,将前期工作由“单个考虑”逐项推进,变为“整体研究”一体化推进,有效解决了因不同单位认识上的偏差、不同环节流程衔接不畅,导致的评审结论不一致、互相打架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超概算等问题。同时,将不同单位之间沟通协调的“体外循环”,转化为一家单位整体把控的“内部循环”,对项目成本管控、施工工艺等要求更严,大大减少了项目的工作环节和风险点。

三是有效节约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将多次遴选、多个报告、多次评审工作,合并成一次遴选、一份报告、一次评审,由多个单位、多个环节的“单项收费”变为一个单位、一个环节打包“团购收费”。经测算,可节约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环节的整体前期工作经费达20%以上。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记者的提问。

廖宝祺:

谢谢符艳丽女士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们对今天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相关情况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宣传报道,为高质量推动自贸港建设营造更加浓厚良好的舆论氛围。如果大家还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联系我们省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再次感谢8位发布人,同时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