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993-01-30 15:28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步伐
——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993年1月30日在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海南省省长 刘剑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年的基本实践

党的十四大后,在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总结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年的实践,确定今后的目标和主要工作,是海南省新一届政府的首要任务。

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海南建省办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要求海南通过实行比其他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速度,争取在三、五年内赶上全国平均经济水平,到本世纪末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进而为赶上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而努力。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充分表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宏大胆略,是我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五年,是全省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五年。五年来,海南经济特区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省委、省政府保持了高度的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海南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针对海南基础设施差、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在打基础中前进”的指导思想。

海南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因此,建省伊始给我们就确定了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的方针,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体制。

为了加快海南的开放和开发,国务院给了海南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们在新旧体制急剧转换过程中缺乏经验,一部分优惠政策没有落实或者没有完全落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政府在1989年下半年提出了“用政策、打基础、抓落实”的口号,尔后又增加了“求效益”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工作方针。这条工作方针,对于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克服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路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1年底根据小平同志还要“大开放”的指示精神,我们又提出“大改革、大开放、大建设”的行动口号,迎来了海南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高潮。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全省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基本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争取三、五年内赶上全国平均经济水平”的目标。建省五年是海南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这有力地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十分英明的、完全正确的。

全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大幅度增长。预计199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1987年增长65.7%,年均递增10.6%;国民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1987年增长59.3%,年均递增9.8%工农业总产值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比1987年增长73.5%,年均增递增11.7%。这些指标的增长均高于全国同期增长的平均水平。

工农业生产跨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省政府始终坚持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认真贯彻“科技兴农”的方针,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运用,推广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好的收成。 1992年预计农业总产值7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比1987年增长38.4%,年均递增6.7%。粮食生产从1989年以来四年迈出四大步,1992年总产量预计201万吨,四年累计增产粮食81.2万吨,已基本实现我省的口粮自给。海洋捕捞能力大大增强,水产品总产量比建省前翻了一番多。乡镇企业开始起步,企业效益逐步提高,预计1992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畜牧、瓜菜、热作、林业等都有较大发展,农业内部结构得到改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逐步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我省工业生产五年呈现持续高速增长势头。预计1992年工业总产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比1987年增长139.3%,年均递增19.1%。工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由电子、轻工、纺织、冶金、矿业、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卷烟等门类组成的多元化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的同时,围绕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其中10多种产品已达国际水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邮电、交通、旅游、房地产等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和巨大的潜力。预计1992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比1987年增长66.7%,年均递增10.8%,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总人口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划1992年全省涉外宾馆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比1987年增长1.6倍;旅游创汇3.1亿元(外汇券),比上年增长53.5%,比1987年增长6.5倍。

贸易、财政、金融形势很好。我省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物价平稳,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内外贸易迅速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平等竞争环境逐步形成,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好势头。预计 1992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比1987年增长91.1%,年均递增13.8%;进出口贸易总值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税利分流”、统一税前列支标准,采取复式预算,调整市县财政体制,发展财政信用,财政收入在幅度增长。初步统计,1992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8%,比1987年翻了两番多;全省财政支出完成25.9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是1987年的3.8倍。金融体制已由单一的银行体制发展成为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合作和竞争体制。各类金融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信用形式不断扩大,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初步形成。预计全省国家银行1992年年末存款余额2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3%;年末贷款余额2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8%。从1992年6月开始,我省银行成为存差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199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长17%,比1987年增长107.6%,年均递增15.7%。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比上年增长7.6%,比1987年增长69.3%,年均递增11.1%。我们认真贯彻“科教兴琼”的战略方针,积极实施“星火”、“丰收”、“攻关”和“燎原”计划,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省5年共获国家和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258项许多科技项目很快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因素中比重逐步上升。教育投入逐年增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中小学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逐步走上正规。文化体育事业呈现繁荣景象,影视、出版、文学、艺术界都取得了可喜成绩。1992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和第三届“海南省经济贸易洽谈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内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会1000多项次,有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防病治病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建省前的18.13‰下降到17‰。外事、侨务、宗教、拥军优属、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都收到了好的成效。

五年来,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步伐,我们采取了六项重大举措: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建省初,国务院授权海南在国家宏观计划的指导下,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是市场调节的新体制。几年来我省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并取得成功,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财政负担。建立农产品批发、资金拆借、外汇交易等市场,并在价格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1992年底全面实现生产资料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轨。生活资料价格已全部实行市场调节。劳务价格、外汇调剂价格、房地产价格等也已基本放开。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逐步完善。根据《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要求,全省企业努力改善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许多企业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风险抵押承包。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关停并转了一些亏损事业的企业。我省先后对3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股制改造试点。现在,我省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2、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引内联,积极探索海南特区开发建设的新路子。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省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的方针,力求逐步形成按国际惯例办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五年来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3393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注册,合同外资金额 34.7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8.68亿美元,加上外国政府贷款、商业贷款、世行贷款及“三来一补”等,共利用外资11.7美元。内地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直、部队在海南设立8324家内联企业,协议省外投资额215.9亿元,外省实际投资约56.7亿元。加强了同友好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夏威夷州、日本兵库县等国内外相应地区建立了友好省州(县)或市县关系。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1万多名。切实加强了对侨胞,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工作,增强他们对海南的感情和来海南投资的信心。五年来,琼籍侨胞来海南探亲、旅游、投资大幅度增加。为了加快海南的一切,我们确定了“统一规划、引进外资、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开发路子,经省政府批准的14个开发区已先后起步。由外商成片承包开发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已动工兴建,海口保税区、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开始建设,进行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省政府始终把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来抓。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相当于建省前36年的近两倍。目前我省电力装机容量达80多万千瓦,比建省前增加一倍多,发电量近20亿千瓦小时,比建省前增加1.4倍。公路通车里种已达1.4万公里,东线高速公路已通车62公里,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20个,又开辟了洋浦等4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由2个增加到10个,港口吞吐量大大增加。空中航线从4条增至25条,每周计划航班98个,海口机场已成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三亚凤凰机场正在紧张施工,预计1994年通航。全省通讯设施已形成完整体系,市话装机容量由建省前1.9万门发展到9.46万门,使我省成为全国较早实现市话自动化的省份。全省旅游设施也大为改善。目前我省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

4、千方百计落实中央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1988年,国务院先后发出了24、26号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一系列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在落实政策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为此,省政府着重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组织全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反复学习国务院1988年的24、26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相继成立省投资促进委员会、联审办公室等,努力简化外引内联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二是省政府领导和有关厅局领导,积极主动地向国务院各部门反映情况,沟通信息,求得理解和支持。三是在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我省期间,我们积极汇报落实优惠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在参加全国性会议的时候,也主动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落实了落地签证等政策。1992年5月,朱槠基副总理主持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如何解决我省优惠政策落实的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务院给予我省的优惠政策绝大部分得到了落实,并在金融切块管理、进出口贸易、省内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等方面有所突破。

5、切实抓好扶贫工作,发展“三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老区经济,是建省办经济特区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198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和1992年《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发展“三区”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五年来,省财政拿出约12亿元,国家银行贷款50多亿元,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农业生产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注重培养“三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成片开发、分户管理,大兴庭院经济,开办示范基地,优先安排重点工程项目,积极为“三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了“三区”经济发展。1985年全省贫困人口约202万人,现在已脱贫160万人,脱贫率达79.2%,其中45万人已开始致富。

6、在省一级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根据精干、高效、廉洁的原则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我省突破传统的省级机构模式,在撤销原有的行政区和自治州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转轨,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开始省政府仅设立四大系统26个职能厅局,努力探索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新路子,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1991年根据“小政府”运行情况,对新体制进行了一次调整。1992年省政府又印发了《关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意见》,促进了政府的职能转变,强化了宏观管理和检查、督促、指导、服务的职能。同时,较好地办理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各类建议和提案,接受民主监督,密切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在县一级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现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运行基本正常。

回顾五年的历程,总结五年的实践,在我们的工作和开发建设中有四点体会:

第一,思想要大解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具体表现。而海南五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次进步,也无一不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从“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建立到社会保障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改革,从洋浦模式的提出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动工兴建,从生活资料尤其是城镇居民口粮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逐步放开到全省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形成,从允许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发展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从争取落实国务院给予的优惠政策到海口保税区、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从常规农业的改造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探索,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可以说,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海南日新月异的今天。而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原因往往又是思想不够解放。

第二,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建国 4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这几年,在海南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的进程中,不管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是动摇或者取代这个中心。我们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抓经济建设,能上的项目坚决上,能加快的进度尽量加快。为了尽快改变海南经济落后的面貌,我们注意调动并保护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大展其能。正因为这样,全省的经济建设一直生机勃勃,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绩。

第三,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的方针。海南建省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方针是分不开的。通过改革,我们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经济运行模式靠扰;通过开放,我们吸收了占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二的资金,引进了我们急需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学习和借鉴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同时我们的技术、产品也正在稳步走向世界。改革越深入,开放越扩大,开发建设的速度就越快,成效就越显著。

第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的特区是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五年来我们在抓紧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了除“七害”、清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及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坚持“以法治省”,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五年来,我省共颁布各类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164件,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为我们的特区从一开始就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

在总结五年的实践和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够有力,机关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未完全转变、经济效益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发育不够完善,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县的发展规划和国有土地利用规划不够完善,土地市场宏观管理比较薄弱,计划生育工作须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要根据十四大的要求,认真分析并扎扎实实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贯彻十四大精神,修改“八五”计划、十年规划,加快我省的开放和开发步伐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对我国九十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作了明确部署,并明确要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加速海南的开放和开发,是党中央对海南的殷切希望,也是我省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当前,国际环境有利,国内形势很好,沿海一些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省市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奋斗目标和措施。现在我省尽管还有许多困难,但依然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时机,瞄准国内外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奋起直追,力争经过二十年努力,使海南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500亿元(90年价,下同),比1990年翻两番多,十年平均递增1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29元。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小康水平主要标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00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6%,人均年收入1400元,贫困人口比重在5%1以下,其他还有住房、饮食、文化生活、入学率等共12个指标。我们计划在1997年之前达到小康水平。第二阶段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5亿元,十年年平均递增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基本达到广东计划中的当年水平。

按照这个战略步骤,结合“八五”计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根据省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决定精神,省政府重新修改了我省“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八五”及“九五”期间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的方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学广东、赶广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增强紧迫感,把我省建设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农工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市场机制比较健全,人民生活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水平的经济特区,为到 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第一阶段要达到目标,我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作如下修改:

国内生产总值 1995年达到200亿元(90年价,下同),人均达到2816元,“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6%;2000年达到450亿元,人均5829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7.6%。其中,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5年达到34%,2000年达到38%以上。

国民收入 1995年达到158亿元,“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5.5%;2000年达到348亿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7.1%。

工农业总产值 1995年达到234亿元,“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7.1%。其中,农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00亿元,“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 9.9%;工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34亿元,“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5%。

按照重新修改后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6%,“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7.6%,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高的。但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来看,这个速度是必要的,而且从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年来的实践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等来分析,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个速度之所以必要,主要在于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加快发展,国内各兄弟省区在加快发展。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如果发展速度慢了,不仅不能接近和赶上国内的先进地区,进而接近和赶上周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拉大差距。我们的基础差,目标高,速度低了不行,只有比别人发展得更快一些,才有希望逐步赶上国内先进地区的水平。海南是一个创建不久的小省,基础较差,经济发展的基数小,在全国所占比重也很小。 1992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约65亿元,仅占全国72000亿元的0.9%,而海南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二是通过外引内联吸引的投资,加上目前海南正值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客观上需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无论是从过去五年海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投资结构、投资来源来看,还是从海南经济发展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以及海南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分析,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这个速度之所以可能,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一个全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省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相互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为我们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我们正处于经济上升的初始阶段,基数比较小,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八五”计划前两年,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有的指标的年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原计划要求的年均增长幅度,粮食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外贸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额、财政收入、邮电业务总量、旅游创汇等主要指标大幅度增长,个别指标已提前三年完成原“八五”计划,相当一部分指标预计 1993年将接近或超过原定1995年的计划数,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从固定资产的投入情况来分析,经过五年的建设,我们的物质技术基础得到增强,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将使生产能力到较大提高,产业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也将突破传统模式。整个“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可达400亿元,一部分新上的大中型项目在“八五”期间就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大部分将在“九五”期间发挥效益,仅主体工业项目初步估算到2000年可形成新增约100亿元的工业生产能力。“九五”期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将大大超过“八五”时期,仅其中技改资金按年平均10亿元和1:2的投入产出标准计算,每年可新增产值20亿元。因此,修改后的“八五”和“九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我省外引内联十分活跃,第三产业稳步增长,乡镇企业加快发展,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仍有极大潜力可挖,洋浦经济开发区在“九一”期间将逐步形成生产能力,这些都是加快我省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制定计划必须留有余地的要求出发,我们未将以上因素纳入计划范围加以具体测算。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新修订的“八五”和“九五”增长速度是有客观基础的。按这个速度发展,2010年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根据新修改的“八五”和“十年规划”的要求,以“强化基础,完善市场,大上项目,提高水平”为基本方针,按照省委提出的“学广东、赶广东”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超常规发展经济必须有超常规的措施。根据十四大的要求和我省的实际,今后几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认真抓好关系全局的六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的内容和任务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改变和克服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积极借鉴和吸收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就我省目前的实际来看,要继续摆脱几种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1、摆脱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经过十四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刷,我省小农经济旧观念的市场缩小很多,但是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要使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就要继续努力从根本上克服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强化商品经济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效益和效率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继续摆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办经济特区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旧的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并存在。一方面,在政府机关中,有的人习惯于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规定、程序、办法办事,而一些急需解决的宏观调控问题却研究得不够,认识得不深,解决得不力。另一方面某些企业不是积极参预市场的平等竞争,而是两眼向上“等、靠、要”,总想得到政府拨款、计划内指标等等特殊照顾。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3、摆脱胸无大志、无所作为思想的束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付出百折不挠的艰苦努力。怨天尤人,这也干不了,那也办不到,裹足不前,四平八稳,这与当前全国人民、全省人民奋力改革开放的潮流是格格不入的。

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把传统落后的观念,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脑筋;把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改成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思路。要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的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试验,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是不顾客观条件的蛮干,而是要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开拓创新,不断把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推向前进。

(二)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

当前,全国各地改革的步伐普遍加快。我们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才能继续保持优势,为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要把市场建设的重点转向加快培育金融、劳动、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上来。要尽快制订全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以组建规模大、层次高、功能全的大型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为重点,鼓励各方集资和引进外资参与市场的建设,使我省的各类市场布局合理、方便流通、活而不乱。

2、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尽快形成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目前我省国有企业规模较小,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不大,有着进行股份制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有利条件。要尽快制订我省有关于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办法,企业的一切活动要以市场为轴心,对外要走向市场,对上要理顺关系,对内要加强管理。要积极按规范化要求进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经营性亏损严重,不能实行股份制改造,又难以实行承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要坚决实行兼并、拍卖、租赁,甚至宣告破产。要鼓励企业跨行业经营。

3、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保障体制。我省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养老、待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亟待完善。一是各项社会保险的各个环节如社会保险金的筹集、给付与营运、保值与增值等等,都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二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尽快将在我省注册的各类企业和城镇个体劳动都全部纳入新的社会保险范围。三是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配套的其他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打破企业职工中干部与工人,固定工与合同工、临时工,城镇户口工作与农村户口工人,本地户口工人与外地工人等身份的界限,允许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建立新型的企业劳动人事制度。要按工资与效益直接挂钩的原则建立新型的企业工资制度,政府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情况进行调整。要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坚持走分步提租补贴、集资建房与出售公房三结合的房改路子。

4、继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加快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步伐。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由现在的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市场化。要建立资产交易市场,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资产集中交易,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在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的同时,建立以资本金利润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考核资产经营机构经营国有资产的效益。二是要完善新的税收体制。在继续执行海南特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改革现行税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所得税和流转税体系,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税种加以强化和完善,不适应的坚决撤并。坚持以法治税,增强税收的刚性和聚财功能,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平、轻税、简便、统一的海南特区税收体系。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代理事务系统。三是继续完善新的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省与市县、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加强财源基础建设,确立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全省各级财政的自给能力,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亏损补贴的支出,建立起职能健全、稳定增长、收支平衡的特区公共财政运行机制。四是进一步改革金融管理体制。加快省内国家专业银行企业化的进程,积极筹建我省地方银行,引进和发展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逐步扩大外币兑换量,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和人民币融资市场,继续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各种国际上通用的金融业务,逐步使我省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之一。

(三)继续坚持大开放的方针,巩固和发展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格局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比国内其他地方更开放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都要纳入开放的轨道,更多更好地引进、利用国内外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

1、进一步把成片开发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继续把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重中之重”,保证洋浦开发区按规划要求顺利进行各项建设,充分发挥洋浦的辐射作用。同时,抓好海口保税区和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加强对全省各开发区的规划和指导,使各开发区合理布局,带动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

2、调整利用外资政策,改进外引内联工作方法。放宽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简化外引内联企业的审批和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千方百计大幅度增加引进资金的数量,大力引进境外大企业和国内重点省市来我省投资,同时要建立为外引内联企业配套服务体系,为它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按照我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国内外进入我省资金的投向,减少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

3、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和修订外贸管理办法,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继续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我省地方产品出口创汇的比重。同时,要深化外贸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改革,把企业直接推向国际市场,确保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恢复后我省外贸出口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建省以来,我省农业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省尚有40多万人口尚未摆脱贫困,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粮食生产不稳定,农业今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省有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业,削弱农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要把发展常规农业和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型农业。一要继续增加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银行将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因此,从现在起,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农业投资,加强管理,大力提高农业投入效益。二要在努力推广良种,改造中低产田,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热作、水产养殖、海洋捕捞。三要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发展我省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四要在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发展农村股份制合作经济,鼓励兴办乡镇企业,加强农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民参与流通,进入市场。

农垦是我省经济建设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五年来,农垦在农业、科研、外引内联、产业结构调整、成片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农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垦经济发展若干问题决定的要求,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农垦人才、技术、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拓宽生产经营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农垦成为带动我省广大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2、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目前在我省的各产业中,相对地说,工业是最薄弱的。我省原有工业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是今后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一方面要抓紧上一批技术先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如汽车制造厂、天然气化肥厂、金属加工等。另一方面要按发达国家通行的办法加快原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组建一批技术先进、产品适销对路、竞争能力强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在资金来源上,要打开思路,拓宽筹资渠道,大胆采用发行债券、向国外贷款和推行股份制等形式,以保证新上马项目资金充足,高速高质顺利建成投产。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工作,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使我省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区。同时,要继续鼓励发展各种商业、服务业、咨询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等。到2000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达到38%以上。

4、继续改善投资硬环境。目前我们一些大的工业项目将陆续上马,基础设施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将会很快激化。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要加强。能源方面,大广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要争取高质量提前完成,海口电厂三期工程在“八五”期间必须上马。交通方面,东线高速公路、凤凰机场、海口新机场、洋浦港二期工程、海口港二期工程等,在建的要抓紧完成,还未上马的尽快上马。通讯、供水系统,也要继续加强。

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老区的经济,把“三区”扶贫工和作为1997年全省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的重点,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争取到1995年完成全省脱贫任务。

6、重视开发海洋资源。我省是海洋大省,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将在我省的经济建设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加工业、沿海滩涂养殖业,尤其是要积极参与合作开发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7、始终不放松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继续注意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不受污染,不受破坏,保持全省陆地、海洋自然生态平衡。

(五)以县级综合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

省一级“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我省进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1、进一步完善省一级“小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理顺政企关系。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同时,也存在如何搞好宏观调控的问题。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宏观调控的任务主要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特别是要改变过去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企分开、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的原则,重新明确省政府各厅局职责,对职责交叉、重复的要进行调整,坚决将应当给市县和企业的权力放下去。要严格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尽快把行政性公司办成完全的经济实体。对各专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合并、撤消或转轨。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各种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对企业行为进行协调或管理。综合经济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对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行预测,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要强化政府的经济监督职能,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审计等工作。

2、以建立“小机关、大服务”体制为重点加快县级综合改革。各市县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小机关、大服务”。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领导机关、部门对基层经济工作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发展服务体系。在机构设置上,除公安、财政、工商、审计、统计等必设机构外,各市县要根据本市县的实际,按转变职能的要求,对其他机构进行调整,不要求上下对口。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创办经济实体等途径,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合理使用人才。

3、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首先是在省政府各部门中加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并通过试点逐步在各市县全面推开。对少数担任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政府机关公务员制度,实行以考任制为主的管理办法。对大、中、小学校等事业单位,主要实行聘任制,公开择优选聘人员。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企业的办法,实行聘用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

(六)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步伐,必须继续依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是海南经济特区持续高速发展的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廉政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同时,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法制建设,以法治省,使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都纳入依法办事的轨道,为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1993年的目标和主要工作

根据新修订的“八五”计划的要求,我省 1993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57亿元(当年价),比1992年增长16%,力争增长16.5%以上;国民收入123亿元(当年价),比1992年增长15.5%;工农业总产值167.2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增长14.6%,力争增长17%。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按照今后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要求,真抓实干,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十四大精神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学习十四大文件,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真正使全体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十四大文件,一定要在原原本本学习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按照十四大的要求,增强团结,振奋精神,大胆开拓,积极进取,使全省各方面工作都有一个新的起色。

第二,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型农业

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抓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型农业的主题,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努力实现 1993年农业总产值81.1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增长6.8%,力争增长9.6%的任务。粮食生产要优化品种结构,继续扩大杂优种植面积,力争全年总产量达到205万吨。糖蔗、油料等要在提高品质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产。要进一步发展橡胶、椰子、胡椒、咖啡、槟榔、腰果、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林业要加快绿化达标步伐,全年要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8.6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水产业要更上一个台阶,更新改造渔船500艘,力争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28万吨。要加快引进、培育和推广良种,积极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扩大冬季瓜菜生产。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抓好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继续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开拓农产品出岛运输渠道。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要完成29亿元。各级政府的领导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和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民利益,保持政策的稳定,坚决落实和兑现对农民的优惠措施,制止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以及乱占耕地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不打白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积极性。

要进一步抓好扶贫工作,加强省直机关的对口扶贫,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继续支持“三区”发展,增强“三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三区”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三区”的地方支柱产业。“三区”要积极发展外引内联,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第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工业高速发展

要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深化企业改革,确保 1993年工业总产值完成86.1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预计增长23%,力争增长25%。全省的工业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促进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技术进步。尤其要抓好以我省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对长期滞销、档次低、无前途的产品要及时转产或停产,并做好限产、压库、促销工作。要加强生产统计、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电力高度、节能和综合利用等工作,使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比1992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提高0.2次,全员12.2%,工业净产值率提高0.2个百分点。切实抓好扭亏增盈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亏损。

第四,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要快于第一、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要适当超前发展。对 1992年确定的10个重点旅游开发区要实行重点开发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允许多种开发方式,多种经济成份共办旅游。要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努力扩大我省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抓紧在客源国(地区)和国内主要城市开设旅游窗口,增加客源渠道。要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包机航班,增加琼港旅游包机。要建立档次高、服务上乘的国际旅游车队,以缓解岛内旅游用车难的状况。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实现旅游业科学规范管理和优质配套服务,增强海南旅游的吸引力。

进一步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交通运输业。要充分发挥国有商业企业在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继续大力发挥个体、私营等其他经济组织成份对搞活流通的作用。要进一步开拓省外市场,积极发展省内外之间的联营、联购、联销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和经济协作,拓宽销售渠道,加快集贸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继续抓好海口民航增加航班,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工作。抓好海口机场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增强海运能力,出岛运输以海运为主,岛内运输以公路为主,国际旅客运输以航空为主,大宗货物运输以铁路为主的海岛型运输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

对当前迅速发展的房地产业要正确引导。本着“宽审批,严管理”的原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要完善有关法规,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提高房地产交易透明度,限制投机行为,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

第五,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1993年我省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不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投资),比1992年增长26.1%。其中,基本建设44亿元,增长39.7%;技术改造6亿元,增长27.3%;商品房投资26亿元,增长15%。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有广大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东线高速公路、三亚凤凰机场、天然气化肥厂等15项。此外,在建和新开工建设的等11项;进行前期工作的大中型项目有琼州海峡火车轮渡、省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40项。这些重点项目和大中型项目能否如期竣工,直接关系到修改后的“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各种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对联合投资项目实行股份制投资试点,并加强建设项目的工程咨询、概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顾全大局,切实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第六, 进一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引内联

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 1993年外贸出口总值要完成10.5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16.7%,进口总值9.5亿美元,增长18.8%。要坚持“以实业为依托”,积极办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增强本地产品出口创汇能力。计划列名商品的安排要向本地产品、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和开拓远洋市场倾斜。允许有经营能力的公司直接经营进出口贸易,让更多有出口创汇能力的企业进入外贸行列,不断扩大我省出口创汇规模。努力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拓宽出口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外引内联工作,特别要抓紧为重点项目引进外资的前期工作,力争多用统借国外贷款。对于投资少、见效快、出口型的短平快项目,可以大胆使用国外商业贷款。坚持和完善联合审查项目的办法,推行“先批公司,后批项目”的国际通行做法。简化物资进出口手续,适应扩大外资企业产品的内销比例,以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对大中型生产性项目和技术先进型、产品出口型实行政策性倾斜。洋浦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在上半年要完成封闭隔离,进入运作状态。洋浦开发区要加快七通一平和首批土地招商引进项目的工作。海口保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基本完成,使保税区初具规模。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要按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完成规划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明显进展。继续抓紧完善特别关税区实施方案,力争 1993年有所突破。继续鼓励外商成片承包开发,投资工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型产业。外商独资的海口600万吨综合炼油厂项目最近有突破性进展,设备和资金已基本落实,公司已经注册,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

侨务、外事工作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在扩大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切实开好第三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增进与海外乡亲的广泛联系。要广交朋友,通过接待外宾和民间交往,加强我省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抓好引进国外智力和出国培训工作,简化外资企业中中国雇员、外省来琼投资人员及本省人员出国审批手续。

第七,积极推进价格、住房、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在巩固 1992年19种生产资料价格并轨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第三产业的价格改革,解决其某些方面长期存在的价格补偿不足的问题,粮价改革主要是将现行购销同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要认真落实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各市、县的房改方案要陆续出台。

省政府机关和洋浦开发区管理局公务员制度改革,上半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下半年分批推开。同时,制订和实施我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和停薪留职的规定,鼓励现职人员流向乡镇、企业、基层单位和第三产业。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步骤地在我省企、事业单位推行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聘任制、聘用制。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省属企业、海口市、三亚市企业中推开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其他市、县根据各自条件逐步推开。研究制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的社会保险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和健全以职业介绍为核心的劳务市场体系,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管理秩序。

第八,促进财政良性循环,发展金融事业,缓解建设资金供求矛盾

继续按照复式预算制编制我省的财政预算,在有条件的市县推行复式预算制,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抓好第四财政包干体制的调整工作,促进市县财政的良性循环。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行政经费包干体制,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有重点地支持一些条件好的市县发展经济,实现本市县财政收支平衡,帮助落后市县增强财政自给能力。

加强税款征收管理,大力组织收入,抓好重点税源特别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商品房买卖、建筑安装等税收的征管。认真做好个体税收、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征管工作,坚持以法治税,严肃税收法纪。

1993年我省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多存多贷。要在积极利用国外贷款的同时,大力开展同业拆借业务,进一步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加快培育证券市场,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筹措资金,缓解特区建设资金供求矛盾。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贯彻“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在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型农业、适销对路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利用信贷杠杆帮助和监督企业把资金落实到适销产品的生产经营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抓紧修订市县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各市、县政府要根据十四大的要求和我省新修订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以及本市县的实际,修订本市县“八五”计划,制订本市县的农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法规,从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留出足够的重点工业项目用地,高起点、高标准地修订各市、县城镇发展总体规划。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按照规划的要求,搞好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土地管理,合理使用土地。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使我省整体环境质量在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状态。

第十,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特区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各级政府和干部要增强科技意识,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继续从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继续组织实施“星火”、“火炬”、“丰收”、“燎原”计划以及重大技术攻关,做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快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 1993年园内部分项目建成投产。海南国家星火示范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尖峰岭热带雨林保护与发展项目、农作物南繁育种工程技术中心、海口科技一条街等项目都要加快筹备工作,尽快动工上马。要切实抓好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各级政府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倡多渠道集资办学,进一步充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1993年要完成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26万平方米,使全省中小学危房比例下降到6%。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作重点来抓,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努力走出一条产教结合、企业联办、主要靠学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继续搞好高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增强高校活力。继续加强幼儿教育,抓好农村青壮年扫盲工作。

第十一,繁荣特区文化,促进特区体育、卫生事业

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国情、省情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建设文明村、文明镇、文明街和文明单位活动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的活动。破除旧风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要繁荣特区文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继续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设施建设。要下力气抓好农村文化工作。广播电视工作要紧紧围绕特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力争出现一批好新闻和全国优秀新闻。新闻出版工作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办法,增加图书特别是重点图书的出版,做好发行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继续做好档案、文史和修志工作。

要在城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要加强体育队伍建设,提高运动员的况技水平。办好全省首届运动会。

认真做好医疗卫生工作。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县城和先进单位活动。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城市医疗机构要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

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以二女户结扎为突破口,强化人口计划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措施,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北。推行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依法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工作。力争年末总人控制在 688.8万以内(按户籍统计人口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以下。

第十二,继续改善特区的软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抓好民族地区的扶贫和民房改造规划、实施工作,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我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做好拥军优属和转业退伍安置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支持驻军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军队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方针,狠狠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加强劳改、劳教工作,搞好政法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各种治安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依法行政,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继续抓紧特区立法工作,加强司法行政、律师和公证工作,为发展特区市场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继续认真实施“二五”普法规划,增加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各级政府要加强廉政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继续抓好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坚决揭露各种腐败行为,依法惩治贪污受贿等犯罪分子。要进一步健全廉政建设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使廉政建设有章可循,常抓不懈。坚持勤政为民,反对官僚主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创业,为海南大特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光荣,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同时并存。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十四大的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扎实工作,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任务。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