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政策文件>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 索  引 号:00817365-1/2006-51706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2006-03-16
  • 标  题: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2005年 晚稻及秋种生产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 文  号:发布日期: 2006-03-16
  • 主  题 词:文件
  • 时  效 性: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厅制定的《2005年晚稻及秋种生产指导性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去年以来,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长时间连续干旱,给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500多万亩,今年早稻插秧面积比上年同期减少40多万亩,早稻减产已成定局,粮食生产形势严峻。粮食生产事关农民的温饱、增收,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晚造粮食和秋种生产的组织领导,牢固树立抗大旱、促生产、早造损失晚造补的思想,力争把早稻损失夺回来,最大限度地确保全年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


二○○五年五月十七日

2005年晚稻及秋种生产指导性意见
(省农业厅  2005年5月)

  自去年以来,我省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春夏长时间连续干旱。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500多万亩,早稻插秧面积仅170多万亩,比去年减少了40多万亩。为了确保大旱之年粮食不减产,提出2005年我省晚稻及秋种粮食生产指导性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 指导思想及生产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粮食总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抗旱抢种,确保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普及良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2005年晚稻生产目标:全省晚稻播种面积达到285.56万亩,比去年增加3.92万亩;晚稻总产量达到82万吨以上,比去年增加2.7万吨以上。
  2005年秋种粮食生产目标:秋种粮食生产以番薯、玉米及豆类等旱粮作物为主,播种面积达到63万亩,总产量达到14万吨。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晚稻生产的领导。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事关农民的温饱与增收、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清今年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晚稻及秋种粮食生产提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各级政府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晚造及秋种生产的具体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确保大旱之年粮食总产目标的实现。
  (二)千方百计扩大晚稻播种面积,这是确保粮食总产目标实现的基础。早稻减少的面积应由晚造来弥补,全省晚稻播种面积必须确保285.56万亩,总产达到82万吨以上。各市、县要制订晚稻生产的指导性计划,并把计划分解到各个乡镇、村委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晚稻播种计划。
  (三)抓住季节抢插晚稻,实施耕作制度改革。过去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在早稻收获以后都没有及时赶插晚稻,致使土地闲置1至2个月,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和温光资源,还影响冬种瓜菜的早种早播。各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晚稻的改制方案,科学地指导群众安排晚稻插植时间。对于今年因干旱未插早稻的田块,在有水保障的前提下,要指导和督促群众提早插植晚稻;早稻收割后,要指导和督促群众及时插植晚稻,避免稻田空闲时间过长。
  (四)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今年晚稻的主推品种为特籼占25、博Ⅱ优128、博Ⅱ优15和博Ⅱ优961四个品种,要力争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同时要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一是推广塑盘育秧,晚稻推广面积要达到70万亩。二是要推广秸秆还田,通过扩大早稻的机收面积,扩大秸秆还田的面积。三是要向广大农民宣传、指导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禁止串灌,提倡干湿灌溉技术。四是要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指导群众适时防治病虫害。
  (五)加强旱作粮食生产的组织指导工作,扩大秋种粮食种植面积。为了弥补我省今年早稻减种减产的损失,确保粮食总产目标的完成,各级政府要组织和发动农民大力扩种秋粮如番薯、玉米、大豆、高粱等,扩大坡地的旱粮种植面积。农业部门要及时引进和组织好优良番薯、玉米、大豆等耐旱作物种子种苗的供应,确保农民扩种的需要。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旱作田间管理技术的指导,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


责任编辑:姜秋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