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首创“一站式受理、多部门对接、一揽子调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镇一法官” 靠前解纠纷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操 通讯员 陈海清
“衷心感谢法官及时介入协调,为我们解决了土地纠纷。”今年6月,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南仇村村民洪某来到大安镇法治服务中心,赠送了一面写有“人民调解化纠纷,为民解忧促和谐”的锦旗,表达了对乐东法院定向驻点法官高效化解纠纷,及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感激之情。
2020年,乐东在全国率先建立法官全过程参与的“一站式受理、多部门对接、一揽子调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率先实现“一镇一法治服务中心”全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零距离”法律服务。截至今年6月,乐东各乡村法治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访当事人6218人次,受理案件数量4596件,化解2792件,成功率达60.7%。
阵地前移
基层调解需求“有求必应”
“希望法官多指导,积极开展调解,建立调处机制”“希望法官对乡镇干部强化普法培训指导”“希望法院力量再靠前,指导完善基层治理工作,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
2020年起,针对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力量分散,且缺乏专业工作力量,容易出现“谁都管、没人管”、调解周期较长等问题,乐东法院依托人民法庭,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以及资规所、信访等部门和村镇法律顾问等力量,将乡村法治服务中心推广覆盖全县11个乡镇。乐东法院向每个乡镇派出一名法官担任法治服务中心副主任。11名法官定期到法治服务中心开展接访调解、法治宣传和调解技能培训。
九所镇陈某拖欠林某等人育种费用2.2万元。林某等人多次催款,但陈某一直未付款。无奈之下,林某等人将陈某诉至法院要求归还所欠款项。“案件事实清楚,标的数额小,且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可以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乐东法院法官张永会介入案件后,第一时间召集当事双方来到法治服务中心调解。在法官耐心劝导下,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林某等人撤诉。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黄流镇、大安镇、九所镇等乡镇法治服务中心走访时看到,各中心都张贴了机构职责调解员制度、工作流程、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名单、各个村法治服务站负责人的名字、职务和联系方式。
“我们希望将化解纠纷场景从审判法庭前移到村庄,最大限度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乐东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服务中心设立线上“诉调对接室”,调解员24小时在线,实现矛盾纠纷解决从“小事不出村”提升为“矛盾不出户”。
多方联动
从源头精准化解纠纷
“这么多年了,事情还没得到解决。今天你必须给我个交代。”今年1月,在大安镇法治服务中心的调解室里,与洪某存在土地纠纷的南仇村8户村民情绪激动,言辞激烈。
乐东法院法官、大安镇法治服务中心副主任黎盛夏闻讯迅速调解,但最终因双方分歧过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矛盾纠纷,必须充分了解纠纷的历史背景。”为促成调解,黎盛夏先后多次联合司法所、资规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南仇村,梳理土地权属资料,耐心听取双方诉求,细致分析历史遗留问题成因。
“如果缺少证据,起诉也会败诉。”黎盛夏挨家挨户走进8户村民家中,解释法律法规。经过黎盛夏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调解,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近年来,乐东对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精准分流、分类调解、调解指导、统一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还依托乡村法治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安排专人一对一处理。对于重大矛盾纠纷,集中多方力量,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在法治服务中心一次性从源头上解决。”乐东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伸服务
助群众学法懂法用法
“马法官,您又来给我们做法律宣讲了。”7月20日,在乐东莺歌海镇法治服务中心,看到黄流法庭副庭长马江来前来,门岗工作人员热情地打招呼。每个月,马江来都会深入乡镇一线了解民情,调处矛盾,开展普法活动。
根据莺歌海镇实际情况,马江来围绕村民生活中较为频繁遇到的土地纠纷、安全事故、自建房屋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相关法律知识,帮助村民了解进行民事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面临纠纷时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年来,乐东各乡镇包点法官通过乡村法治服务中心平台,加大对村“两委”干部、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等“法治带头人”的培训力度,累计开展技能培训615次。同时,乐东法院在法院本部和派出法庭设立“乡村法治服务中心线上诉调对接室”,包点法官共开展“云普法”720余次。
在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方面,乐东法院依托乡村法治服务中心,推出“定制式”法援服务、“订单式”法治宣传、“自选式”矛盾调解,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帮助辖区内小微企业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
截至目前,乐东各乡镇包点法官及助理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次,成功帮助企业化解纠纷975件,为企业挽回了2500余万元损失。
(海南日报抱由8月16日电)
相关稿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