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博后村:诗意村庄有“远方”
2023-03-19 08:18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三亚博后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诗意村庄有“远方”


近日,在三亚博后村玫瑰谷,游客穿着少数民族服饰合影。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 谆谆嘱托 |

201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海南日报记者 徐慧玲

远望青山叠翠,近闻虫鸟啾啾。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听老博后村人讲家里的喜事,听新博后村人讲创业的故事,每个人的眼里映着明亮的春天。

哎岬湖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两行大字被镌刻于一座石碑之上,也生根在这个黎族村庄的土壤里。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博后村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留下了这一温暖嘱托,给当地的干部群众带来巨大鼓舞。

近年来,海南牢记嘱托,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曾经闭塞穷困的博后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民宿等特色产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人兴

从“逃离”到回流

今年春节以来,“睡懒觉”对于42岁的博后村村民谭中仙而言是“奢望”。

“春节期间,38间民宿客房屡屡爆满,近段时间的入住率也在80%以上。”尽管十分忙碌,但谭中仙脸上一直挂满笑容。这个春天,他收获满满。

其实, 多年前“逃离”村庄的谭中仙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再回这里”。在他离村时,博后还是“地理位置偏僻,被三山环抱,交通不便,毗邻亚龙湾,土地碱化严重,种啥啥不行”的落后村庄。

博后村的蝶变,始于2013年的春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留下了这温暖心窝的深情嘱托,也为博后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带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奔向美好生活,博后村开始“每天都有新变化”——进村的道路拓宽了,改造后的民宿各具特色,电商服务站、超市、咖啡厅等开到了家门口。

美丽乡村建设更是照亮了村民的“返乡路”。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带着打工攒下的全部家底,谭中仙回村开起了民宿“海纳捷”,是博后村首批民宿之一。

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回来了。“家乡的热土也没有辜负我的期待。”返乡创业大学生蓝碧水和她的合伙人开起了梦想中的杂货铺,“生意还挺红火”。23岁的黎雪晶去年从成都一所高校毕业后,回到博后培训基地任职培训专员,在她看来,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

博后村还新开了公立幼儿园,村里小学与城里的优质学校实行管理互通,近年来学生回流人数不断增加。春风轻拂,校园里传来阵阵欢快的歌声。

村美

从“脏乱差”到“清净美”

鸟语花香的哎岬湖,风格鲜明的民宿,是游客青睐的拍照“打卡地”,也是博后村的流量密码。

让游客想不到的是,如今绿树掩映、鲜花点缀的民宿,前身是猪圈;澄明如镜的哎岬湖也曾是一个污水直排、臭气熏天的臭水塘。

201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5A级美丽乡村,大力推动治理村道和臭水塘等整治项目,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成功逆袭,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春风吹拂,润物无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博后村不仅有颜值,更散发出文明的气质。

“村里要办什么事,如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乡亲们都是一呼百应。”全国人大代表,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愈发强烈,美丽乡村建设更有精气神。

博后村“气质”的改变,还体现在民宿产业从无序生长到规范发展上。

为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19年,博后村成立了三亚第一家村级民宿协会,通过设置准入门槛,规范民宿的管理经营。

“如今,博后村已经开了58家民宿,共有1800多间客房。”苏少洪说,特色民宿“百花齐放”,才能让更多“流量”变“留量”。

业旺

从民宿到多元业态

5000多元、2.95万元,从博后村2012年与2022年人均年收入的对比中,不难感受到博后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这些年,为了把博后村变成宝地,帮助老乡奔小康、共富裕,三亚做足了文章。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亚龙湾玫瑰谷不断延长产业链,以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就业,力促村民增收。

随着以民宿为代表的文旅产业迅速发展,不少连锁餐厅开进村里,夜市、摄影等乡村经济业态兴起,不断提高着村庄的自我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

作为革命老区村庄,博后村还依托省委党校、三亚市委党校教学培训资源,着力打造博后党群基地教育产业。各类“红色课堂”的开设,又带动了村里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

正值晌午,循着香气,走进博后村一家小吃店,老板娘黎艳芳热情招呼着客人。忙了一上午,她来不及吃一口饭。她说,眼下的生活,就是理想中的模样。

“村民的满意和肯定,说明路子走对了。”苏少洪说,如何在村里发展新的产业,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我们将继续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阳春三月,春意勃发,青山依旧,村庄焕新。老乡的脸上多了笑容和自信,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本报三亚3月18日电)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