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刍议
2021-03-17 09:3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蒲喜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在脱贫攻坚战中,海南各高校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高校更要积极作为,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

海南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特性分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与其他省区市不同,海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自贸港建设。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因此农村是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力量。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理应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我们不仅需要有思想、能创新、敢实践的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需要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和环境治理人才,需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乡村文化传承人才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需要专业技能强、敢担当、素质高且真心为群众的党员干部,需要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养老育幼服务专业人才、乡村卫生人才和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等等。

海南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和不足。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从当前乡村振兴实践来看,海南高校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培养理念保守,缺少创新思维,难以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形势新变化;对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不够重视,不少高校没有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列入发展规划,尚未设立专门学科;此外,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固化,没有深入思考与自贸港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固守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一而足。

海南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培养和输出基地,各高校应积极主动,把重要资源向乡村倾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从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高度谋划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明确定位、目标与任务,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实现学习者的高质量就业,把论文写在工厂、农田和社区。二是以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大学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乡村发展管理和规划人才培训三大任务为牵引,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人才、智力和平台优势,将各类“三农”人才培育资源集中在高校,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大格局。三是确定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乡村振兴管理专业必备知识,具备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把握乡村振兴发展规律,整合乡村振兴发展资源,协调乡村振兴发展关系,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态势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四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个性化教育、一体化培养、立体化输送、全程化服务,分类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大限度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

(作者单位:海南开放大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