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崖州古城。 张杰 摄
赵承宁
立夏时节,约几个朋友去游览了一趟国家文化名镇——崖州古城(今三亚市崖州区)。
崖州古城坐落在崖州区中心。抵达古城时,临近正午。岛南的夏日,天上一团火球吞噬着大地,大街上却很少见到撑太阳伞的行人。古城南大门前的古青石砖路上,如往日一样车如潮涌,道路南侧上百家商铺的里里外外,人流如织,呈现出崖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据《崖州志》记载,从汉武帝开置珠崖郡始,崖州古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为历代州郡的治所之地。崖州古城墙,唐代为土木结构建筑,至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崖州古城改建为石砖建筑。
眼前所见的崖州古城池,是2016年三亚市人民政府依照古崖州城的造型与规模,仿古修缮的,城墙高大恢宏,气势非凡。我们从城南“文明门”缓步走进城池。只见城内街巷七转八角,三通、四漏,石刻匾额,均十分讲究中原文化的建筑格调。崖州学宫由大成殿、崇圣祠等组成。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雕梁画栋、粉墙黛瓦、飞檐走壁、雕饰精雅,十足地古朴古香。古城池内,没有佛殿信众,也从没有暮鼓晨钟,它隐隐让人感受到的,唯有一股浓郁的韵味与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城池内引人注目的,还有“崖州历史碑刻展”系列,“冼夫人生平事迹展”“黄道婆生平事迹展”“鉴真高僧生平事迹展”“钟芳生平事迹展”……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崖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与遗作,至今仍熏陶着崖州人民。
阅览崖州古城,恍若隔世,仿佛时光倒流,让我经受了一回崖州古文明的冲撞。
自唐代起,孤悬海外、荒芜之地的海南,历来是宦官、贬臣的流放之地。北宋宰相卢多逊、北宋大臣丁谓、“南宋四名臣”中的赵鼎、胡铨、清代诗人稽震等,都曾被谪贬崖州。世世代代生活在古崖州的黎民百姓,素来朴实善良,人道至上,诚心厚待这些贬臣士人。从此,儒家礼教、中原文化,在街谈巷议的崖州民间传播,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结果,使偏于天涯海角一隅的古崖州,从此与中原大地的距离不再遥远。千年沉淀的中原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育了古崖州一方人文和崖州民歌,使古崖州在南宋末年和明清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况。南宋理宗年间(1256年),出现了崖州第一进士陈国华。与陈国华并称为“崖州四进士”的,有被《广东通志》尊称为“岭南巨儒”的明代进士钟芳,以及钟芳的儿子钟允谦,还有南宋进士周世昭。
除了“崖州四进士”,崖州还出现了一位清末举人林缵统。1893年,林缵统远走广州,至康有为开办的万木草堂讲学处受业,接受改良思想,从而结识了梁启超,后师从康、梁门下,签名参与“公车上书”,成为琼崖唯一参加“戊戌变法”的举人。
古崖州文化兴盛,人才辈出,承载着琼南千年文化的荣耀。世世代代的崖州人民,为此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应该值得后人尊敬和珍惜。
我们即将离开崖州古城时,夜幕已降临,崖州人的母亲河——宁远河的河面上,柔和的月光与崖州湾科技城的千家灯火交相辉映,为崖州古城编织了一幅梦幻般的水墨画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