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风物上的蛙纹
2023-02-20 10:0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清代八蛙铜锣。


清代三蛙耳铜锣。

文\本刊特约撰稿 刘亭亭

此时的海南岛才是早春,南渡江边的池塘里已是蛙声一片。蛙类不仅是海南岛上常见的两栖动物,还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在诸多的琼岛风物上。远到汉代的铜鼓,近到黎族同胞衣服上的纹饰,蛙纹成为海岛上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铜鼓上的立蛙

一般所谓的中国“八大类型铜鼓”中,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和西蒙型铜鼓的鼓面都见有立蛙形象,其中北流型和灵山型在海南岛上出土最多。

1984年3月,临高县马袅乡拥武村农民在耕地时挖出1面铜鼓,其鼓身圆鼓,腰部微束,大圈足残损,腰足间以凸棱分界,通体有明显的范铸痕迹。沿鼓面饰以单蛙和累蹲蛙各3只,逆时针环列鼓面一周。鼓面中心饰以凸起的8芒太阳纹,由太阳纹向外以同心圆形式分布12层光晕。鼓面晕饰四出钱纹、花纹、鸟纹;鼓身以弦纹为界饰以四出钱纹、鸟纹和席纹。从其形制和纹饰等来看,临高拥武铜鼓属于灵山型,鼓面上的六只立蛙,后面的两个蛙腿并为一条,整体看蛙腿只有三条,与其他类型铜鼓的四足立蛙明显不同。

临高拥武灵山型铜鼓的蛙纹是三足且蛙身有明显纹饰,其鼓面还饰有四出钱纹,这自然让人想到被民间称为招财蟾的三足金蟾,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曾对铜鼓进行描绘:“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他也认为四角的小动物是蟾蜍。民间传说中三足蟾喜居宝地,凡是找到这种金蟾的地方,周边必是有宝。俗语有云:“刘海戏金蟾,一步一生钱。”如今市面上常见的金蟾衔铜钱的工艺品多是三足,便取源于此。不过除拥武这件灵山型铜鼓外,其他铜鼓的蛙纹多是四足且蛙背光滑,与蟾蜍明显不同,更像是立体的青蛙形象。

拥武灵山型铜鼓的六处立蛙中,有三处是累蹲蛙的式样,即一只小蛙伏在大蛙背上。幼儿伏在母亲背上是动物界常见的现象,除了人类,像幼年的考拉等也会伏在母亲背上,所以累蹲蛙的造型自然也让人想到这是成年蛙背负着幼蛙。像比较知名的明清玉带钩题材“苍龙教子”,便是一只小螭龙伏在大龙的腹部,不过也有说法认为此造型并非“苍龙教子”,而是双龙交媾的情境。


汉代临高拥武立蛙铜鼓。

黎族的蛙锣

除却铜鼓,另一类黎族乐器铜锣上也常见蛙类造型。清代李调元所撰《南越笔记》有记载,“琼州有黎金,似铜鼓而匾小,上三耳,中微其脐,黎人击之以为号,此即铛也。古时蛮部多以铜为兵,以铜为器,富者鸣铜鼓,贫者鸣铛,以为聚会之乐。”像三亚市博物馆馆藏清代蛙锣,锣面光滑,正面略凸似龟背,中有一锣槌圆心,外有一道突起的圆脊,以增加被敲打时锣面受力的强度。环锣身一周饰以8个圆环耳,耳内各有一只小蛙,在小圆耳上呈蹲伏状,小蛙四脚伏环的地方为着力点,其余镂空,似在全身蓄力随时准备跳跃而出。

常见的铜锣挂耳上的小蛙以三只居多,三亚市博物馆这件竟有8只,是迄今为止笔者所见过铜锣中蛙饰最多的一件,其年代有可能晚至民国。民国《感恩县志》记载:“最贵铃锣,豪强之家有以十数牛易一锣者。”蛙锣被黎族同胞视为珍宝,有些蛙锣还饰以精致的钱纹、回纹和云纹,是权力、财富和威望的象征,在民间称之为“宝锣”。蛙锣既是民间乐器,又是宗教器具和传信工具。据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征集部陈梅菊主任介绍,由于蛙锣的珍贵性,一般是由黎族家族中的长者保存,长者有时会把蛙锣放在洞穴或埋入地下,等遇到重要场合才会取出使用。有些长者突然过世后,由于蛙锣的埋藏地点不为别人所知,便无法再在家族中传承。有些被人无意挖出的蛙锣,不少就是长者逝世后遗失的。有些三耳的蛙锣,中间的挂环内为青蛙,另外两环内则是圆点,这种圆点一般认为是蛙的受精卵,所以蛙锣也有生殖崇拜的寓意。

陶瓷和黎锦上的蛙纹

束颈大罐是海南本地最具特色的陶瓷器之一,大罐的颈部常贴塑有水生动物,其中以伏蛙最为多见,在儋州市碗窑村窑址和澄迈县福安窑址考古调查时,就曾发现有贴塑蛙纹的罐类残片。

束颈大罐作为较大型的容器,主要是装置粮食和水等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自然变化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巨大,像水旱灾害会直接导致粮食歉收,影响到最基本的民生。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极端天气并不少见。蛙作为岛上很常见的动物,雨季来临的时候,它们对雷雨的反应极为灵敏,因而被先民视为季节和水旱的先知,可能由此而产生出图腾崇拜。

铜鼓、蛙锣上的蛙属于立体造型,黎锦上的蛙纹则是真正图案化的蛙。蛙纹和变形蛙纹是黎锦上最常见的纹样之一,有些纹饰是相对比较具象的蛙形;有些蛙的头、躯体和四肢几乎都菱形化,虽然是简单的线条,但连在一起就是蛙纹。


蛙纹束颈陶罐。

从海南馆藏的黎锦来看,有不少黎族妇女的筒裙上织着蛙纹图案。另外,过去黎族妇女有文身的习俗,文身的式样中也有蛙纹。黎锦和文身的蛙纹与黎族妇女所戴的麒麟挂件可能有相同的功用,麒麟挂件有“麒麟求子”的寓意。


黎锦上的蛙纹图案。

再就是,历史上黎族人民祈雨求丰收,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蛙鸣雨至。像青蛙在稻田中为人类捕虫除害,保证了粮食丰收,从这个层面来说,青蛙造型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对于蛙的生殖崇拜和蛙能卜雨的观念,自然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认知,但其本质是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外化。而且,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将这种观念融入器物之中,使得铜锣、黎锦等风物不知不觉地包含了琼岛民众的审美取向,成为了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本版图片均由刘亭亭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