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叶种茶——雨林香茗出海岛
2023-02-27 10:39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五指山市水满乡的一处茶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龚梓

编者按

由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融媒工作室与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短视频栏目《看鉴海南》自今年1月9日正式推出以来,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这让我们备受鼓舞。过去的一个多月,《看鉴海南》第一季“风物季”关注了海南咖啡、海南可可、海南斑兰、海南椰子、海南山柚、海南大叶种茶共6种风物。即将到来的3月,栏目组将再次出发,制作推出第二季“花季”,将镜头对准木棉花、水菜花、紫荆花,带你在春天里探花,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在我们海南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一种树形高大的茶树,名曰海南大叶种。500多年前的明代,海南先民已采摘其芽叶作为贡品上交朝廷。

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入喉后有回甘……近年来,用它的叶片制作的红茶,凭借着“琥珀汤 奶蜜香”的口感走俏茶叶市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南大叶种就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由海南大叶种茶和云南大叶种茶“合璧”而成的海南红碎茶,在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让海南茶一时风光无两。

今天,《看鉴海南》“风物季”第六期,带你细品海岛专属茶滋味——海南大叶种茶。

特殊的生境 藏身热带雨林间

茶树属山茶科植物,但因自然或人工迁徙,它们长期生长于不同的生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业界依据成熟叶片面积大小等,将茶树分为小叶种、中叶种、大叶种。在我国江北茶区,茶树以中叶种为主,名茶有“信阳毛尖”;江南茶区则以小叶种为主,产品有名满天下的“西湖龙井”;西南茶区有大叶种和中叶种,名茶有“蒙顶甘露”;华南茶区以大叶种为主,名茶以“凤凰单丛”为代表。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

以叶片形态、大小区分茶叶,只是相对的,同一种叶形的茶叶,细节上也有区别。譬如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前者的芽芯有毫,而后者则无。

早在1919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1890年—1971年)就来到五指山地区采集植物标本,10个月间发现了不少新植物,在其主编的《海南植物志》“山茶科”的“茶属”下,对海南大叶种茶树作了详细描述:“茶,常绿灌木,高至4米;小枝无毛。叶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顶端急尖或钝,有浅齿,背面幼时有毛,最后无毛……产地:保亭、琼中。生于山坡、山顶疏林中或阳坡。本种通常栽培,但在海南有野生。”

一百多年前,陈焕镛见到和记录的是野生灌木型海南大叶种茶树。然而,它们生长在热带雨林中,必须面对与其他物种的“生存竞赛”,努力争夺阳光、雨水,进化成树形高大、叶片硕大的树种。在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海南日报记者曾见过高10米以上,胸径一人环抱的野生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据水满乡的茶农介绍,这些野生茶树只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抽出新芽,且产量不大。

记者根据学界的调查和民间的反馈,大致了解到,除了五指山热带雨林地区,在鹦哥岭、尖峰岭、霸王岭、黎母山、吊罗山等地,都有成片分布的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其中不乏古茶树。也就是说,它们的身影出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不同方位。

特别的味道 海拔越高滋味越美

古时,人们对茶树的种属缺乏系统认知,但他们很早就发现了海南山地野生茶(即海南大叶种)的价值,并明确记载了其分布区域。

清末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编修、刊行的《定安县志》,对海南大叶种茶在该县的分布和特点,有较为具体的介绍,主要有四座产茶的山头。清代定安县的管辖区域很大,包括今天的五指山市水满乡。

第一座山头是“龟岭”,位于今定安县南部的母瑞山一带,茶林在岭口的香林寺一带,极有可能是僧侣移植的。但方志对龟岭茶的品质和特点,未作介绍。再向南走,第二个山头是“南闾岭”,也就是今天屯昌县南部的南吕岭,茶叶滋味清香甘甜,因此被称为“甜茶”,志书称之可与武夷山茶媲美,有养生祛病的功效。继续向南偏东,便是“思河岭”,位置在今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白马岭,县志称这里的茶叶滋味比“南闾岭”的还要香甜。从“思河岭”朝西南方向走,翻过五指山脉,便来到了“水满峒”,这里就是如今的五指山市水满乡。修志者不吝对水满茶的溢美之词:“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今不能多得矣。”

《定安县志》还提到,淳朴的水满黎族百姓曾给1816年上任的定安知县周祚熙送去水满茶,让他品尝。但到清末,不知何故水满茶已“不能多得”。可见,近百年之间,五指山水满一带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呈锐减之势。

如果在今天的地图上标出这四座山头,就不难发现,从母瑞山到南吕岭,再到白马岭和五指山,它们不但是连成一片的,而且随着海拔上升,茶叶的滋味越来越美。

宣统《定安县志》还介绍了当时当地农民采茶的时间和方法。一般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十天,采茶人会成群结队,甚至组成百余人的队伍进山找茶,白天采茶,晚上就睡在山里。他们以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之气,判断它们的老嫩程度,继而决定是否前往采摘:如果是早上闻到香气,茶叶一般比较鲜嫩;午间闻香,茶叶则不老不嫩;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才闻到香气,那么茶叶已经偏老。

即使清代末年,水满的优质茶叶已不可多得,但仍蜚声岛内,纂修民国《海南岛志》的广西人陈铭枢就作了客观评价:“本岛向无人工种茶,一般所饮之茶多仰给于外。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树,而制法粗恶,色味不佳。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

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未设立之前,每年春天进山采摘野生茶青,至少在山里过上一夜,是水满乡黎族、苗族百姓的例行农事。

特异的种质 野性“血统”未被驯化

尽管古人对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分布状况和生长规律略有知晓,但缺乏科学的认知和分析,即便到了今天,人们对它的特性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同于云南大叶种已被组培出很多品种,海南大叶种至今尚未被驯化,其“血统”或“基因”可谓野性十足。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茶事》一书的作者陈德新告诉记者,五指山的野茶树系新生代古老植物,属于稀有濒危茶树种。

1985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共76个。其中,原产于五指山一带的海南大叶种,主要分布在海南茶区,被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6—1985。

2009年初,记者曾就五指山市水满乡绿茶的品质,电话采访了时任杭州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的韩宝瑜。“绿茶中一般含有几百种多酚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花青素等茶多酚成分为主,海南的水满茶属于大叶种茶,茶多酚的含量比小叶种的龙井茶要高,滋味更醇厚,所以给人明显的苦后回甘的口感。”韩宝瑜介绍,水满野生茶茶多酚含量高达38%~42%。

2009年4月,我省水文地质专家、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委员、高级工程师李福来到水满乡,采集当地的野生茶叶和周边的土壤样本,送到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茶叶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钴、钼。

尽管学界和业界对海南大叶种的科学研究和成分检测一直在持续,但迄今仍未对其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和存量进行全面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曾多次深入水满乡考察野生茶树的生存现状。“应对五指山等地海南大叶种茶进行比较系统和专业的调查,收集各种类型的单株,建立规范的种质资源圃,集中保存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通过系统鉴定评价从中选育出数个茶叶品质优而且相互补充、茶树发芽期不同的海南红茶优良新品种。”陈亮说。

陈亮认为,海南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品种,具有十分广泛的性状变异,既有在五指山等茶区广泛种植的栽培类型,也有在热带雨林中生长的野生类型,是长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