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海南八音
2024-02-26 16:24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国家级非遗海南八音
古老乡乐发新“声”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特约记者 王聘钊

“听到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八音演出,为我们的节目鼓掌,我心里是很自豪的!”今年春节,90岁的海南八音市级传承人黄兹合格外忙碌,从初一到初六,每天都要带队演出的他说,听到市民游客对八音的喜爱赞美,对八音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海口市美兰区是海南八音最早的发源地,其中的灵山镇是八音的重镇,灵山镇的儒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八音乐手,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上百年历史的八音乐器和乐谱,佐证了海南八音和这个小村庄的渊源。来自灵山镇儒杨村的黄兹合老人便是其一。

在八音演奏现场,随着锣鼓声响,弦、琴、笛、管、箫、锣、鼓、钹八大类乐器纷纷亮相,演奏队伍以特色乡音送上新春祝福,现场鼓声雷动,锣声铿锵,管笛长鸣,一曲一调都让现场观众听得十分入迷。

海南八音源远流长,广义的八音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其乐曲丰富多变,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

史书记载,海南八音往上溯与潮州音乐都源于闽,又与江西及江苏、浙江一带有渊源。其起于唐代,兴盛于明清,并伴随华侨传遍整个东南亚。明代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口市)就出了一位熟操八音而闻名京城的民间艺人汪浩然。

至今,海南收录有历史遗传下来的八音乐曲达500多首,其中包括汉唐以来汉族古乐的遗韵,有很高的音乐研究价值。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音乐,八音曲谱采用的是工尺谱,外行人看起来如同天书,一般人无法转换成现代的五线谱或是简谱,且曲谱多是祖辈流传下来,每个乐手的曲谱很零散,不成系统,年轻人学起来也是东一句、西一曲,残缺零散。

海南八音的历史比琼剧还久远,自古至今都是清一色的男子在演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女子逐渐可以在八音队为琼剧伴唱。八音的题材广阔,内容充实,反映了海南人悠闲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八音的发展史上,和海南民谣、地方戏剧同是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

黄兹合说,八音队一般在婚宴、寿宴和“公期”表演,从不去“白喜事(即丧礼)”这类场合。因为八音主调比较喜庆,不适合那样的场合,如果去了,在别人看来就很晦气,以后再有喜庆的场合,就少有人请了。

而今,海口市美兰区文体局为八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担负着保护和传承的重任。从2013年以来,该区每年都会举办八音比赛,并加入了时代新元素。比如表演内容包括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近现代题材,创作、移植均可,比赛乐器以八音乐器为主,可选增大提琴、倍大提琴等,这都是在传统之上的创新之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