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归档专题 > 辉煌30年 > 巨变30年
临高借助区位、资源等优势发展全面升级 文澜江畔绽新颜
    发布时间:2018-04-18

临高借助区位、资源等优势发展全面升级

文澜江畔绽新颜

  一批省内外游客在临高皇桐镇金波村200亩荷花扶贫产业基地拍照赏花。本报记者 苏晓杰 特约记者 吴孝俊 摄

  2017年临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图为孩子们在公办美台中心幼儿园运动场玩游戏。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临高深海养殖渐成规模。图为临高海鲟深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新盈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捕捞作业。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通讯员 王海洪

  春日的文澜江畔,散发着勃勃生机。

  位于我省西部的临高县,拥有114公里优质海岸线,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发展空间广阔。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临高各项经济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而今,快速发展中的临高秉持着继往开来的气势,在渔业发展方面取得空前成就,以真金白银投入扶贫工作,做大做强产业扶贫,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做大经济体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改善民生,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A

  渔业发展19年持续领跑

  4月16日上午,阳光灿烂,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海丰养殖基地码头一派繁忙,30多名员工边忙边议论,气氛活跃。

  “建省那一年我还是个渔民,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公司,还能带动很多人致富,这得益于临高渔业优势和好的政策支持。”临高县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灵说,临高人靠海吃海,有许多世世代代都是渔民的家庭,他们家也不列外。

  “一直依靠自然资源迟早会有资源枯竭的那一天,靠海吃海,也要充分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利用海洋环境发展养殖就是当时的探索。”1996年,黄达灵开始试水水产养殖。1998年,他向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租赁了8口挪威旧网箱,开始深海网箱养殖之路。2003年,他创办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当时海南、广东一带第一家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公司。

  20年光阴转瞬即逝,截至目前,海丰养殖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600多口深海网箱,产品远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27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点,年销售额超4亿元的企业。

  对当地的渔民来说,海丰养殖公司的发展给他们带去的也是一个个利好成果:借助于海丰养殖公司的经验和技术,临高成立顺丰养殖公司等多个深水网箱养殖公司和合作社。“公司发展得益于国家好政策,企业发展后当然要回报社会。”黄达灵说,不仅是帮助当地渔民发展,海丰养殖公司400多名员工中有将近70%是临高籍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进入,生活也越过越好。

  对临高来说,海丰养殖公司的发展只是临高县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临高渔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结构。渔民通过造大船、闯深海同样可以获得丰厚回报。

  2017年,临高渔业总产量50.64万吨,增加值90.54亿元,连续19年保持全省第一。船队结构进一步优化,下水31艘大中型钢质渔船,改造21艘大中型渔船。渔业互保费居全省第一,解决了渔民闯深海的后顾之忧。也是在这一年,临高还完成了新盈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建设,完善头咀等5个渔港基础设施,现代化渔港群初现雏形。当前,临高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达3086口,年产量3万吨,产值9亿元,保持亚洲最大基地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让我们深受鼓舞。”临高县渔业局副局长陈海珊说,国家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我省也确定培育“蓝色引擎”,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临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继续做大做精做强深海养殖业,构建精致绿色产业链。

  B

  产业扶贫让更多贫困户摘帽

  前不久,临高县多文镇多郎村村民王菜秋收到了高山香菊产业扶贫项目给他的3600元分红,让他激动不已:“一直以来日子都过得比较苦,今年有了这么多钱,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了!”

  王菜秋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了高山香菊扶贫项目,不仅有分红收入,在基地务工每月还有1300元—1500元的收入。

  在多郎村,像王菜秋一样靠高山香菊种植项目获得分红款的贫困户,有45户195人。分红款加上务工收入,不少贫困户很快就能摘掉“贫困帽”。

  “在持续多年的扶贫实践中,临高县干部群众逐渐深刻认识到,给钱给物变相补贴的扶贫方式,短时内使贫困户脱贫容易,但返贫同样很快。发钱给贫困户自行买苗买种搞生产,又存在市场对接困难,集中上市还可能陷入滞销困境。”临高县扶贫办副主任吕蒜女说,如何能够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成了临高认真探索的问题。

  2017年初,临高县决定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号召全县扶贫干部出面找企业、找项目、做调查、洽谈合作细节,帮扶村委会组织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并撮合“公司+合作社”合作。

  合作社将政府划拨给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以资金委托运营的形式参与项目运营。企业负责生产销售,每年给贫困户按投入资金的一定比例分红,合作合同到期后,产业扶贫资金全额返还合作社。

  如今,临高通过让贫困户获得分红的产业扶贫项目有20多个,网箱养鱼、果子狸养殖、林下养鸡、高科技养猪、百香果种植等项目,让全县4223户、18483名贫困群众受益。

  不仅如此,临高相继开展“早春行动”“脱贫攻坚突击月”“建档立卡回头看”“对标准、补短板”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整合各类资金6.05亿元投入精准脱贫,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通过“龙头企业+银行+贫困户”等模式,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5亿元,引导贫困户发展瓜菜、热带水果、种桑养蚕、网箱养殖等特色高效产业,形成45个重点产业基地,产业组织化程度达84%。2017年临高13个贫困村、5515户25199人完成脱贫出列,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而在日前召开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扩大)会议上,审议并研究了《临高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耕行动”实施方案》《临高县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临高县2018年贫困村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临高县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第一批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项目计划安排》《临高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相关扶贫文件,对今年临高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扶贫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说,今年临高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困难,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才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正确选择。

  C

  民生投入结幸福硕果

  “现在村里的条条道路都建设好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临城镇调俗村村民王小强对临高的变化感受颇深,过去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不仅宽了,带给村里更多的是发展的契机。

  30年风雨兼程,30年砥砺奋进。放眼望向如今的临高,乡村休闲广场、瓜菜基地、湿地公园、农家乐及休闲产业集群项目布局错落有致,田间地头农民的绿色产业朝气蓬勃,村村通工程现场车来人往、机械声轰鸣,施工人员忙碌着抢赶工期,处处涌现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人场景……

  “近年来,临高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李江华表示。

  强大的投入力度,带给临高的也是丰硕的收获:2017年临高投入921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4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启动澜江学校建设,完成东江等5所中心幼儿园建设;投入1.56亿元完成临高县中医院改扩建、临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以及美台等4所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完成40所卫生室建设;全年共支出养老、医疗保险基金8.07亿元;发放低保金3885万元、医疗救助金2386万元,分别惠及困难群众2.15万人次和3.66万人次;向4.26万名60岁以上居民发放养老金7483万元,基本完成老农保和城乡居保制度衔接工作;农村医疗合作报销1.7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4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7人。

  此外,“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体育公园、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公园改造等项目相继建成,完成45个行政村文化室建设;临高广船造船技艺、八音盅盘舞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大文化娱乐业整顿力度,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完成33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70套保障房和943套公租房交付使用,群众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纵观临高社会事业,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医疗卫生、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力度空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带给人民群众的就是更多获得感和更强烈的幸福感。

  “住在临高很幸福,我期待下一个5年、10年甚至是30年,临高能有一个更为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及未来,王小强充满憧憬。 (本报临城4月17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