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侨乡情 拳拳赤子心
2021-08-16 15:52 来源: 海南日报 编辑: 莫中圆 【字体:   打印


铺前镇的骑楼。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清代以来,一批批海南人为求一份生计、一番事业劈波斩浪赴南洋,其中历经闯荡发家致富的佼佼者,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部分华侨功成不忘乡梓,为报效家乡又陆续返琼,同时将异乡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等带回海南,由此形成了海南侨乡的独特风貌。

文昌铺前镇:

骑跨在街道上的楼房

清晨,伴着一阵阵咸腥的海风,此起彼伏的是渔民、鱼贩的叫卖声,食铺、杂货店、鞋庄、衣摊、酒曲等五花八门的小店林立在街道两旁,往来人流不断增多,点燃了老街的生气,这就是海南侨乡文昌市铺前镇的老街一景。

铺前是文昌市最北的镇,三面环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在后来的岁月里,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骑楼就是当年华侨们所建的老宅。

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建筑虽历经风雨,但风韵犹存、古色依旧,阳台、花栏别具特色,中西和壁的立面装饰各有不同,透过斑驳墙体上的岁月尘埃,人们仍可窥见当年骑楼的丰饶秀色。从老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屋宇连绵,廊柱迂回,富有年代感的街景,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

现在,铺前老街里不少商铺都有些年头了。街边一间理发店,背已略驼的符师傅在为同辈的顾客修剪头发。他介绍,这家店已开了50多年,父亲当年是镇上有名的理发师,许多华侨从国外回来,舟车劳顿,一下船,暂不回家,先到店里来,理理头发,刮刮胡须,洗头净面之后,才回家去见亲人。耳边响起的老式“洋剪”嘎吱作响的声音,犹如一首岁月老歌的旋律,流过时光的隧道,如梦似幻。

此外,铺前镇还有着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出产的粮食,除了自给自足,还是当地民间传统酿酒业的主要原料。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于酿酒后的残渣的食用,逐渐演变为风味美食糟粕醋。

对于早年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侨们来说,当他们乘船回乡,踏上铺前港的那一刻,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尝一碗糟粕醋。一把海菜,一块马蹄蟹,几颗海螺,几团葱丝,再加上一些牛杂和海带盛入碗中,舀起一勺酸辣的汤汁,淋在食材上……那股酸酸甜甜的滋味,似乎是多年离愁最实惠的慰藉。


老华侨在表演东南亚风情舞蹈。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琼海蔡家大院:

海南侨乡第一宅

琼州华侨思故土,多少楼台烟雨中。

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蔡家大院坐落于琼海博鳌留客村,建于1934年,是印尼华侨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组建筑群体。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就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留过洋的闺秀,既传统又现代,有中西合璧的精致之美,是海南侨乡中西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蔡家大院。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走进蔡家大院,只见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中,包含着浓郁的南洋风格。屋宅的前檐雕刻着飞翘的龙头,门窗木雕是精致的传统技艺。立柱花栏又有西式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又糅合了西方的方、圆、弧形线的图案浮雕。

资料显示,蔡家森1886年出生在琼海市留客村,18岁独闯南洋,当时和他一起上船的有18人,经过长时间海上航行,有人生病,有人遇风浪落水,到达印度尼西亚时,仅3人活着。到印尼后,蔡家森从事海运和木材生意,凭借过人的胆略,他从小船做到大船,慢慢发展到拥有25艘铁船的大型船队。40岁左右,蔡家森已经成为印尼赫赫有名的大富商,被当地华侨称为“小孔明”。

虽然在海外事业有成,蔡家森从没忘记自己是海南人,他对家乡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虽然在海外拥有众多庄园和房产,他仍和兄弟们一起回乡建屋。1934年,蔡家宅建成,轰动了整个琼北,完工当天,蔡家大摆酒席,请戏班唱戏庆祝了好几天。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蔡家大院是民居,谈不上金碧辉煌,却于细节处见低调奢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蔡家大院等海南民居的地域特点,也还原了一位富商心系故土、衣锦还乡的建房初心。


万宁美食东南亚小吃。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万宁兴隆:

舌尖上的南洋风味

舌尖上的记忆是乡情最深的回味,也是侨乡独特的标识。

常言道“食在万宁,味在兴隆”,来到侨乡万宁,不可错过的就是兴隆美食。兴隆美食不仅秉承了东南亚的风味,还融合了海南美食的特色,令人垂涎三尺。走在兴隆的大街小巷,你总会与异域美食不期而遇,然后陶醉在味蕾的惊艳里,流连忘返。

在兴隆地区,糕点师傅周健美一家制作的黄金糕在当地颇有名气。1960年,周健美的外婆从印尼归国,在兴隆安家后重新拾起在印尼烘焙糕点的手艺,并将这手艺一直传到周健美手中。

烘焙黄金糕,一天下来,周健美大约要处理200个椰子,制作400块黄金糕,而制作出的糕点都将进入兴隆镇墟的茶馆、点心店,成为当地人的餐点。

实际上,在兴隆地区,归侨们最早也只将这种糕点作为家庭小吃。后来随着兴隆旅游业的兴起,黄金糕在归侨们招待游客的过程中,受到游客们的欢迎,逐渐在当地流传开来。如今,黄金糕已成为兴隆当地特色小吃代表之一。

在一家名为“南洋风味”的餐厅里,老板娘詹舒敏是南洋归侨的第三代子女,她从小看奶奶和妈妈制作印尼小吃,自己就是吃着印尼小吃长大的。为了留住归侨们带回的异域美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传统、正宗的南洋风味,她向老一辈归侨学做最传统的东南亚美食,创立了“南洋风味”餐厅。

包裹着椰丝的木薯球、清凉香甜的角滑、甜辣适宜的印尼咖喱鱼丸、斑兰糕、咖啡糕、红豆糕、木薯糕……这些听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不仅是“南洋风味”的招牌,也是兴隆地区美食的代表作。

如今“南洋风味”已然成了兴隆地区的网红店,食客络绎不绝,五湖四海的人们慕名而来,餐厅内座无虚席。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用各地的方言交谈着,这其中不乏身穿标志性花衬衫的老归侨们的身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