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客家英雄”钟鹰扬故居
2025-02-21 11:37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清末“客家英雄”钟鹰扬故居
纱帽岭下亮丽风景


钟鹰扬故居鸟瞰图。 柯人俊 摄

蛇年春节前,在儋州纱帽岭下的南丰镇深田村,客家族群举办了一场重修钟鹰扬故居竣工的庆典。当天,绿树掩映的小山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钟鹰扬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具有较为典型的四合院风格,2012年,儋州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庆典的大喜日子里,钟鹰扬(1856年—1911年)的曾孙钟学仁还向来宾讲述了儋州“客家英雄”、清朝武将钟鹰扬及其故居的故事。

修旧如旧,故居重放异彩

钟鹰扬故居占地面积将近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余,主体建筑为堂屋,坐西北向东南,分上堂屋和下堂屋,由两侧厢房连接,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另外还建有一座碉楼。故居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站在前门远眺,一碧万顷,生机勃勃;周围古树成群,枝繁叶茂。屋前的广场平坦宽阔,据说这是钟鹰扬昔日勤奋练武的地方。

走进钟鹰扬故居,只见前堂门上悬挂“昭武第”匾额,门联为“深居光祖德,田捨乐丰年”;前堂之内的屏风上,悬挂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钟鹰扬恭承“旨赏戴蓝翎”而特制的匾额,精雕细刻,十分雅致,足见主人对这份荣誉的珍爱;后堂宽敞,雕梁画壁,古朴典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

后堂的两壁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长联:“颍水盛朝宗,自南自北,百代衣冠垂礼乐;川源多毓秀,曰文曰武,千秋士表振家声。”另一联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表达钟氏的起源、优良传统,以及对后代做人的期望,可谓语重心长。

院内各房间窗棂以古朴的图案装饰,门旁皆书写有特色的楹联。碉楼曰“吉星楼”。门联:吉祥花放春风荡;星斗光腾紫气浮。楹联镶嵌“吉星”二字,富有诗情画意。想不到这武将门第还充满文雅气息,令人惊叹。

钟鹰扬故居为他生前所建,是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建筑。

钟鹰扬故居作为钟氏祖屋,经历百年风吹雨打,尤其是日本侵略者带来的浩劫,一度残败不堪,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脸上写满岁月沧桑。钟鹰扬的后裔已搬出祖屋,另建新居,只有逢年过节或婚丧大事才来祖屋。

面对钟鹰扬故居的现状,2024年初,儋州钟氏文化研究会配合深田一队成立了钟鹰扬故居修缮管理委员会,遵照国家文物法规“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修复工作。

修复钟鹰扬故居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经费。钟鹰扬故居虽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市里没有专门的修复经费。儋州钟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进华首先捐出5万元,钟氏后人也纷纷慷慨解囊。海南各市县的钟氏后人也伸出热情之手。特别是钟鹰扬的四世孙钟学仁发动有关企业家共筹集到40多万元。两三个月时间,钟鹰扬故居修缮管理委员会就集资上百万元。

钟鹰扬故居的修复于2024年3月31日动工,钟氏后人请来能工巧匠,完全按故居旧模样,用传统的工艺,修复了钟鹰扬故居。

今年1月10日竣工,修旧如旧,重放异彩,处处彰显古朴典雅的韵味。


钟鹰扬像。钟高强 翻拍

征匪治邦,皇帝晋爵赐匾

历史上,客家族群曾三次大规模迁入海南。儋州纱帽岭下的客家人是清代嘉庆年间从广东台山迁徙而来,以开垦种植为业。他们为儋州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就有钟鹰扬的先祖。咸丰六年(1856年),钟鹰扬在深田村出生。

钟鹰扬,字召唐,号小姜,小时候就在家学文习武。23岁时,钟鹰扬进入武庠,兼修军政和国学,24岁时因从军剿匪有功,被皇帝钦令加五品官衔,授职“卫武守备衔,任琼州镇标,补用分府”。青年时期就初露锋芒的钟鹰扬,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和嘉奖。

晚清,粤西地区由一些不良之徒挑起,导致不同族群之间发生激烈的械斗,阳江是冲突的中心之一。这场斗争起因于土地资源紧张和经济利益纠纷,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械斗双方死伤惨重,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清政府再不能熟视无睹,担心此祸殃及全国。

光绪十六年(1890年),朝廷派遣钟鹰扬奔赴阳江平息动乱,稳定社会秩序。钟鹰扬经历十年艰苦征战,披荆斩棘,政绩卓著。绅民感德,恭送“威震旧符”匾额。据1996年版的《儋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钟鹰扬被光绪皇帝“钦加四品,诏封昭武都尉,赏戴蓝翎,并赠有‘加官晋爵’‘昭武第’等匾额,以给门第增辉”。

一个偏远小山村的门庭被封建朝廷褒奖,这在儋州、临高地区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不但是钟鹰扬一家的荣光,也是纱帽岭下客家人的荣耀。

光绪皇帝赠赐的牌匾,虽经历史风云变幻,但钟鹰扬后人却珍藏至今。


钟鹰扬故居里的“旨赏戴蓝翎”匾额。 韩国强 摄

安良除暴,维护社会秩序

沙帽岭下的南丰和兰洋原属临高县,1958年才归儋县(今儋州)管辖。南丰和兰洋两地的“土人”(本地人)讲的是临高话。据史料记载,临高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迁到海南岛。客家人的到来要晚得多。

清末,气候干旱,米价昂贵。临高人与客家人的个别极端分子因“籴米”发生了“土客之争”。有一天,恰值墟日,双方“持械蜂拥入墟,乘间抢掠各铺户财物,杀毙六命,致伤一人。烧毁铺户六间,盘踞墟内,复图攻那大、洛基等处。”(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光绪《临高县志》对“土客之争”也略有记载,称客匪谢彤封、符世扬、许中发倡乱,啸聚数千人,肆扰兰洋、南丰、博文(今多文)、嘉来(今加来)、浪波(今龙波)及儋州之那大、田表、乐居(今洛基)等市,劫村庄,烧屋宇,掳杀民,造成社会混乱。

部分客家人“被清军遣往高州、廉州安置,但客家人咽不下这口恶气。未几,又渡海来琼”(古小彬《海南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此事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平息了儋临一带的“土客之争”。

钟鹰扬在阳江平息暴乱之后,奉命回海南创办保卫团局,会同乡人,坚持正义,不偏不倚,除暴安良,妥善处理了家乡的“土客之争”,惠及梓里。时任分巡广东琼崖兵备道吴永对钟鹰扬的英勇与公正十分赞赏,题赠“力为乡闾”匾额。

此后,为了安置从大陆来海南谋生的客家人,钟鹰扬还与钟可权、扬问蕉等人创办“大同会馆”(后改为“渡琼会馆”,旧址在今那大镇儋州市妇幼保健院),鼓励客家人为开发海南出力。

在儋州、临高两地百姓的心目中,钟鹰扬当年为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韩国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