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锦绣纹样吉祥意
2024-02-26 17:5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黎锦人形纹。资料图

■ 陈佩

黎锦包括织锦与绣品,广义来讲,包括贯头衣(上衣)、筒裙、头巾、花帽、花带、挂包、织锦、龙被(即“崖州被”)、壁挂等纺织染绣工艺品;狭义来讲,黎锦在历史上被称为“崖州被”,有的地方又叫大被,素有“广幅布”之称。黎锦从汉代起就是进贡的珍品,其传统织锦刺绣纹样原始拙朴,具有丰富的寓意。


黎锦人形纹。资料图


黎锦植物纹。资料图


黎锦动物纹。资料图

最常用三种黎锦纹样: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

黎族传统织锦刺绣纹样原始拙朴。黎族妇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黎锦织绣艺术图案,十分强烈地反映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生产和大自然的热爱。

据统计,黎锦织物上的图案共有160多种,归纳起来可分为六种类型纹样:第一类是人形纹,第二类是动物纹,第三类是植物纹,第四类是日常生活工具纹,第五类是直线、平行线、曲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第六类是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其中,前三类是黎族妇女最常用的图案。从色调和构思上看,她们不只是单纯地模拟自然景物进行设计,而是通过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种设计技巧,进一步加深了图案的抽象化。黎族织锦的构图,主要由母体图案组成,母体图案多以人形纹为主,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其他纹样在母体图案之中。

黎族五大方言(哈、杞、润、美孚、赛)区的传统服饰,在历史上曾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与黎族的族源、信仰、婚姻、家庭等因素密切相关。黎锦图案除了具有某些共性外,各方言区的服饰图案、纹样有很大的差异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黎锦艺术作品。


明双凤朝阳双狮戏球图三联幅龙被。资料图

博物馆中的龙被纹样:大多寓意吉祥、喜庆、平安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龙被是黎锦中的精品,集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于一身,是黎族、汉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龙被上的纹饰以龙凤呈祥、鱼跃龙门、双龙戏珠、双龙拱寿图、黄龙升天图等寓意吉祥图案为主。

其中,明双凤朝阳双狮戏球图三联幅龙被,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二级文物。该龙被质地为棉,高188厘米,宽127厘米,共由三幅黎锦组成。整幅龙被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色调金碧辉煌,以藏青色为底,金橙色为绣线,将冷暖色系调和得恰如其分。

这幅明双凤朝阳双狮戏球图三联幅龙被,上下左右对称,上下边框是黎族传统花草纹;主体图案的四周是喜鹊登梅、花瓶中插着怒放的梅花和盛开的牡丹、荷花等花草。龙被上有双凤朝阳、双龙升天、双狮戏球、仙鹤、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梅、花瓶、莲花、牡丹、卷草、祥云等图案,都是我国传统寓意吉祥、喜庆、平安的图案。这幅龙被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美学价值颇高,玄、褐、青、黄、白五色搭配恰当、色调和谐,图案虽饱满却并不显得拥挤。

以人形纹为代表的明末清初黎族人形纹五联龙被(也称 “大被”),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其质地为棉及木棉,高172厘米,宽100厘米,由五幅连缀而成。其底布为棉本色,中间一幅宽约17厘米的本色底布,用蓝色、褐色、黄色棉线编织人形纹、水波纹、几何纹、鸟纹、卍字纹等图案。以此幅为中线,其余四幅分别两两对称在其两侧。人形纹图案作为主体是分别对立、相对称的,间有鸟纹、几何纹,颜色搭配明暗对比和谐。这是传统黎锦“大被”,主要用于举行宗教祭祀或丧事时自中间悬挂。此类龙被是黎族哈方言抱怀人织造和使用的。


可作为孩子吊兜、背带的絣染筒裙(左边女孩用,右边男孩用)。资料图

筒裙背带中的纹样:寄寓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黎族美孚方言区妇女制作的包裹婴儿的絣染筒裙,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黎锦织品。

黎族美孚方言区家庭无论是嫁女儿还是娶媳妇,都有送絣染筒裙的习俗。娶儿媳时,婆婆会送给儿媳两条絣染筒裙,一条叫“旁嘎”,一条叫“旁利”;女子出嫁时,陪嫁品中也有这样两条絣染筒裙。

出生四五天后,男孩就用“旁嘎”絣染筒裙作为包裹的吊兜,女孩就用“旁利”絣染筒裙作为包裹的吊兜。这种絣染筒裙可以吊起来作为摇篮使用,大人边摇边唱摇篮曲哄婴儿甜甜入睡。等孩子长到四五个月后,大人可将这种筒裙单肩斜跨,再将孩子放入其中,让筒裙成为背带,起到承托的作用。

“旁嘎”和“旁利”的主体纹饰,都是以菱形格为边框的二方连续纹样结构,菱形边框内纹样各不相同。连续不断的黎锦菱形图案,代表了长辈对孩子生命力旺盛的美好祝福。菱形边框内的主要纹样,也寄寓了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祈愿。用于女孩的筒裙背带上,细长的菱形纹中有各式各样的人形纹,有的似舞蹈,有的似叉腰,造型生动活泼。在菱形纹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内,也有造型各异的人形纹样。用于男孩的筒裙背带上,菱形纹内图案更为复杂,有人骑鹿纹、保护神纹、抬轿子纹、狩猎纹,分别寄寓了希望孩子生活富足、健康平安、事业顺利、团结有力量的美好愿望。

(作者系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