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中邂逅东坡
2024-02-19 11:45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苏轼《群玉堂苏帖》宋拓本。 吉林省博物馆藏

■ 李景新

“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中展示了与苏轼有关的部分重要书法碑帖拓片。这些拓片,是记录东坡艺术成就的重要载体,在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的金石碑帖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全面地了解东坡的家国情怀和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在这里,笔者带你一起领略拓片中的东坡往事。

A 拓片: 中国书法的一种历史选择

中国书法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存在形式之多样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就遗存文物看,龟甲、金石乃中古及以前书法最重要的载体。不过,无论是龟甲、铜器还是石头,都被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对于书法艺术的流布、观赏和习练都具有极为重大的局限性,于是拓片应运而生。

所谓拓片,就是运用中国特有的椎拓工艺将坚硬载体上的书法转移到纸质上而形成的纸片,将纸片装订成册,称为拓本;“本”字又有“版本”之意,所以椎拓出来的纸质实物都可以称为拓本。拓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实物原本的局限,扩大了流布范围,方便了更多人的观赏和学习,而且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如一块石碑早已被毁坏,幸好拓本被保存了下来,后人才得以从拓本看到原石的风貌。

现存最早的书法拓本只能追溯于唐代。据专家的意见,唐代拓本数量极少,宋代拓工最为精良,元代比较拙劣,明代基本依照宋代工艺进行椎拓,但已不如宋拓精到;清代沿袭明代,并无新意。本次苏轼主题文物展中有一件宋拓《群玉堂苏帖》,是多么难得,就可想而知了。

椎拓是一种很复杂的中国特色工艺。按照颜色的不同,可分为墨拓和朱拓。按照方法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类:一种用浓墨重拓,黑可鉴人,称为“乌金拓”;一种用薄纸淡墨轻拓,质如蝉翼,称为“蝉翼拓”。细心的读者,在观看展览时不妨尝试分辨拓片的类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观赏。


山东诸城超然台。资料图

B 超然台: 超脱之文与劫后重摩的石刻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在杭州的任职期满,请求到北方任职,为的是能够与亲爱的弟弟苏辙距离近一些。当时苏辙在济南,于是苏轼被调到密州任知州。从繁华之都到贫瘠之地,加上大旱、蝗灾、贼害、饥荒,苏东坡的心情一度甚为沮丧。一年之后,苏东坡的心情开始好转,将北城废弃的旧台略加修葺,作为游览山川之所。他写信向苏辙咨询台名,苏辙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而命名“超然”,并作《超然台赋》。苏东坡览后大悦,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创作《超然台记》。兄弟二人的这“一赋一记”横空出世,超然台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地标,也成为苏东坡超然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明末著名理学大师黄道周的评价最有意思,居然联系到了海南东坡:“此篇不惟文思温润有余,而说安遇顺性之理,极为透彻。此坡翁生平实际也。故其临老谪居海外,穷愁颠倒,无不自得,真能超然物外者矣。”

有意思的是,到了熙宁九年(1076年)三月三日,苏东坡又一次书写了自己的这篇记文,并且摩勒上石。若干年后,他再度经过超然台时,石碑还在。元大德二年(1298年),同知密州事王铎登超然台,看到了重刻的东坡《超然台记》,并于大德四年刊刻苏辙《超然台赋》,人们才从王铎跋语中得知东坡《超然台记》原石早已消亡,而王铎所见重刻的石碑后来也不知所踪。康熙五十八年,诸城知县罗廷璋修葺超然台时,再次重刻《超然台记》,落款有“东武张雯集”字样。据山东诸城超然台管理处主任乔云峰说,张雯只是在旧拓片上采集了一些不能识别的字,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苏轼原作风味。

至于本次主题展中的《超然台赋》拓片,从书法结体、风格以及王铎题记看,并非苏辙的书法,大概为王铎所书。虽则如此,《超然台赋》拓本却也成为文学超然台的一个重要见证。


苏轼书《醉翁亭记》拓片。 郑州博物馆藏

C 一碑一记: “苏体”大楷见神功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苏东坡擅长的书体是行书,楷书是其弱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苏东坡小楷《前赤壁赋》为历代推崇的名帖;大楷亦有杰作,如本次主题展中的《司马温公神道碑》《醉翁亭记》拓片。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时为宰相的司马光逝世,朝廷追封温国公,皇帝赐碑篆额,命苏轼撰文并书,这就是《司马温公神道碑》。后因政局有变,司马光被追回封赠,神道碑亦被毁坏,深埋地下,只留下御书碑首和龟趺。据传,金代皇统年间,夏邑令王廷直拜谒司马光墓,见荒烟野冢,悲从中来,访得一杏树,其冠如伞,枝叶茂盛,知乃残碑所藏之处,遂挖出断碑,又访得原拓,复摩上石。因残碑出于杏树之侧,故又名“杏花碑”。该碑笔法纯熟,朗健中见温雅,国画大师李苦禅叹为“苏楷第一”。由于是奉敕所书,故结体略显严谨,而更能代表“苏体”大楷风貌者当让于《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伟大散文作品,作者自己十分重视,曾亲自书写,请工勒石,立于醉翁亭畔。但由于欧阳修原刻字画褊浅,滁州人恐怕不能传远,就想改刻大字。苏东坡为颍州太守时,开封人刘季孙经过滁州,滁州太守王君诏托刘季孙转达滁人之意,求苏东坡重书。苏东坡一向对恩师欧阳修敬佩有加,岂有推托之理?苏体《醉翁亭记》就这样诞生了。一本字帖评价东坡说:“其楷书,尤以绵中裹铁的特点、丰腴跌宕的神姿和天真烂漫的意趣称为‘苏体’。而《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是‘苏体’的代表,被奉为‘书坛双璧’。”可惜的是,这两件杰作的原石同时毁于崇宁党禁之中。明代有重刻,但较宋刻拓本已不可同日而语。

苏东坡主题展中陈列的作品则是草书《醉翁亭记》拓片,此书以草书为主体,杂以少数行楷,原石亦已不知去向。有人认为这件草书为伪作,从其中的行书、楷书的用笔、结体和体势看,确实与苏东坡一贯的风格有很大的区别。究竟真伪,有待于学界进一步考证。

D 食蚝帖: 五美兼具的居儋佳品

这是发生在儋州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次,疍民将一筐蚝送到桄榔庵。苏东坡与儿子商量如何处理这种从未尝过的海鲜,父亲让儿子把蚝肉弄出来,味料成浆,与肉调拌,放入水中,加酒煮熟。东坡先生品尝后感觉滋味甚美。他们又取几个大一点的,在火上烤干,慢慢咀嚼,味道比煮出来的更加美妙。忽然,东坡先生煞有介事地告诉儿子,千万别把消息传出去,恐北方的正人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儿子苏过笑得差点没把口中的蚝喷出来。

这则故事记载在一张拓片上,拓片著录于《晚香堂苏帖》。文虽短小,而时间、事件、过程具备,人物情态和情景场面活现于纸表,轻松诙谐。尤其最后数句,读来让人捧腹,成为东坡谪居海南时期的经典名句。

就书法来看,整篇作品神完气足,炉火纯青,其笔法娴熟,骨肉兼具,字体之扁长、大小、取势皆搭配得甚为完美,厚重、温润而洒脱,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位智慧而仁厚的老人在讲一个幽默的故事,毫无轻浮之感,却又诙谐轻快。苏东坡曾说过,书法须神、气、骨、肉、血兼备。《献蚝帖》堪称五美俱全的作品,应为东坡晚年最优秀的力作之一。

(作者为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长、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

移动版|电脑版

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