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后人落籍海南
2023-05-22 10:4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北宋宰相后人落籍海南
青草芬芳 文教风流


复刻版青草光绪年间续修的《王氏族谱》。


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青草村的王氏宗祠。


青草村的古旧巷陌和寻常老屋。 本版图片均由 张雨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学军 张雨

编者按

海南王氏迁琼始祖,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0位,其中一支迁自山东青州,是北宋“三元及第”的宰相王曾后人。王曾七世孙王义先是落户琼山青松村(今属海口市美兰区江东桂林洋),后来迁居青草村(今属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自此人文蔚起,成为阀阅世家。他们与明代海南先贤丘濬和海瑞等人过从甚密,清代更是人才辈出,晚清海南文化大家王国宪的原籍正是青草村。

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有一个600多年的文化古村——青草,村民以王姓为主,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其远祖是北宋宰相王曾,七世孙落籍青草村后,繁衍生息,后代在海南各个市县均有分布,但以琼山区为主。

管理宗族事务的王省猷藏有一部《王氏族谱》,为入村始祖王义创修,此后多次重修。清代光绪庚辰年,即1880年,王廷佐、王沂瑛、王国栋、王儒庆、王定邦等后裔续修,先后历时500多年。

2000年,青草王氏族人充实史料后,依据120年前的版本,将《王氏族谱》复刻成12册。

宰相后人 落籍青草

这套族谱不仅记录了青草王氏的历史轨迹,还辑录了他们与外界的一些文化互动史料,其中有海瑞为《王氏族谱》所作的序文,也有举人叶联辉、拔贡曾日跻、琼州府学教授张衍基、知县黄凤翔等人为青草村写的诗歌、题词、贺联、挽联等。

据族谱记载,青草村王氏的远祖是王曾(978年—1038年),字孝先,谥号文正,山东青州人,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我国古代有18人“连中三元”,宋代就有6位,王曾是其中之一。

王曾后来官至宰相,敢于直谏,知人善任,注重选拔人才,曾力荐范仲淹、包拯等人,并委以重任。

王曾是位饱学之士,主要著作有《九域图》《契丹志》《笔录》《王文正公笔录》等。

王曾的七世孙王义,字致中,宋末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御史,被贬来琼后,开始居住在青松村,原配吴淑人,后来迁移定居青草村。

据王省猷介绍,王义的后裔目前主要分布在全岛各地的62个村庄,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也有分布,人口约6000人。

丘濬撰文 海瑞作序

青草村,明清时属官隆图,距今琼山区府城约48公里,契合清同治年间两广总督毛鸿宾等所著《广东图说》中“官隆一图,城东南九十里”的记述。村外桑田阡陌,村中青堂瓦舍,现有古道、古井、古屋、古树、古庙、古祠等遗存,欣欣然如丘濬在《长乐居记》中所描绘“井然有条理,粲然相错杂,竹树列而浓荫,野花发而幽香,真人间胜景也”的景象。

在王省猷家中,笔者不仅看到绢布质的《渡琼始祖王义公世系图》,也看到光绪庚辰年增修的《王氏族谱》,谱中记述自北宋王曾七世孙王义登进士后“逆龙鳞”置琼,王义六世孙王原胜奉诏抚黎,新修谱牒,后世子孙王锡、王绩、王道衍、王承烈等人薪火相传,不断续写先祖自山东青州至桂林洋青松,再到青草村瓜瓞绵延的一方文脉。

根据海瑞写的王氏谱序、《青山挽诗》和相关谱系,可知海瑞父亲海瀚与王绩父亲王泮分别娶谢氏姐妹,海瑞与王绩是表兄弟关系。而从举人王承烈所撰《官隆海忠介公庙碑记》《官隆图田沟记》等可见,村边海口市重点文保单位海忠介公庙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建造目的是“今建专祠,报公盛德,俾官隆之人咸知田沟之利出公手创,非人人所自私而不敢阻塞”。

同样,也因为青草举人王承烈在嘉庆与道光碑记中“而于告养在籍时,凡清丈田亩诸事,有益地方者,无不为当道言之”“海忠介公为之经画”等记述,让人误以为海瑞开官隆图田沟是在罢官回乡之时。

探花张岳崧主纂的道光《琼州府志·舆地志·水利》也称:“官隆图田沟,城六十里青草村,明海瑞开。水自乐万至鸡头等处,迤通十余里,灌田甚广。举人王承烈有记。”王国宪总纂的民国《琼山县志》中,补充说明:“青草沟,在郡城东南官隆一图青草村前,明嘉靖二十四年,御史海忠介公到其地,同乡人王绩凿之。有案存县。”

然而,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海瑞尚未中举。既然道光志提及,事实的真相还得看王承烈的那篇《官隆图田沟记》。依文中记述,开沟的起因是“官隆图青草村地势高平,其田杂于坟衍者半,杂于原隰者亦半,非值盛潦则耕而不获”,于是“海忠介公为之经画”“创自忠介,而余族从祖绩公与有力焉”。

也就是说,因为旱涝不定,由海瑞规划、王绩执行的官隆图田沟在嘉靖年间“疏为水道,同资浸润”。但不久后,“附近乡民坐争水利,闭渠塞川”“明嘉靖二十四年,蒙县批开浚,又于隆庆五年,蒙府委员临勘疏通”,则说明官隆图田沟的开建应在嘉靖二十四年或更早。“嗣后或壅或决,迄无定止,迩来二百余年矣”“爱合乡众谋思所以善处之法,佥曰莫如报税。盖田须得水,则待沟也。沟而报税,则沟即田矣。浑沟与田而一之,彼继欲夺其利于附沟之田,而敢绝其流于即田之沟乎?此法行则吾侪共安乐利,而忠介公之遗泽亦永垂无穷矣。遂具呈于县,定其税,著为禁令”。这些文字,一方面说明青草王氏尊崇海瑞的首创之功,同时也通过海瑞的官声政望,震慑企图夺水绝流的地方势力。

祖孙四代 文教世家

有清一代,青草王氏中的王承烈及其后代最值得称道。

王承烈字昭甫,号扬斋,1764年出生于青草村,卒于1827年,享年63岁。

王承烈的学识曾被巡视海南的广东提学使赏识,20岁时破格进入县学读书,获得廪生身份,并师从进士王时宇等名师求学。他的另一位业师是“东岸”人李琦,东岸在今天的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李琦是乾隆甲辰年(1784年)进士,被授职国子监学正。

然而,少年得志的王承烈,参加六次乡试都未中举,但他并不气馁,还到广州的越华书院求学于名师冯敏昌。在冯敏昌的点拨下,王承烈于1801年中举。此后,由于体质虚弱,王承烈再也无力于功名,决定回乡教书为业,当过雁峰和琼台等书院山长。

道光元年(1821年),王承烈57岁,获官民举荐为“贤良方正”。丁亥年秋,广东观察使喻溥再次延请王承烈继续掌教,不料他由于殚精竭虑,与世长辞了。

王承烈的子孙众多,诗书传家,读书人不胜枚举。两个曾孙中,有一位原名王国栋,因府城有同名的王国栋被官府法办,便更名为王国宪。

王国宪17岁参加府试,成绩优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负笈羊城,进入广雅书院读书,得广东名贤梁节庵、朱鼎甫的悉心教诲,学业精进。光绪二十年(1894年),王国宪参加甲午科秋试,考取广东第一名优贡生。宣统二年,即1910年,王国宪特授四等嘉禾章和状,选授广东省乐昌县教谕;民国初期担任广东省参议员,参政议政。然而,一心嗜好读书的王国宪,还是遵从祖训回琼,先是主讲研经书院,后来与曾祖父王承烈一样,也在琼台书院任教。

1927年起,由王国宪的得意门生、私立海南大学教授王梦云等人发起成立的海南书局,陆续出版了由王国宪总纂、编辑和整理的“海南丛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