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明古今
2023-04-17 11:11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海南通史》五卷本。陈雅如 摄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典藏的清道光《琼州府志》。陈雅如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雅如

编者按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在旅游大众化的当代,用双脚踏访并非追寻“诗和远方”的唯一方式,你也可以通过捧读几本有品质的书,在字里行间和一张张高清美图中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光风物、历史人文。如果你是一个刚来海南的人,你会选择读哪些海南书?如果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南书尚未开卷?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典读海南”,敬请关注!

地方修志修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地方史志是汇一方自然、经济、社会等知识的百科全书,是全面了解一个地方形胜山川、历史文化、风物风俗的快速通道。如果你想较为高效地读懂海南,最好从海南史志类书籍里寻学问道。

正德《琼台志》:

天一阁的传世珍藏

海南志书,史载最早的是晋代盖泓纂修的《朱崖传》,南宋有《琼管志》,明代有永乐《琼州府志》、宣德《琼海方舆志》、成化《琼州府志》、嘉靖《琼管山海图说》和王佐的《琼台外纪》等。令人遗憾的是,除了《琼管山海图说》有光绪年间出版的如不及斋刻本流传外,以上这些志书都已散佚。明正德《琼台志》是依据上述部分旧志续修的一部海南方志。

宁波天一阁是现存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以其收藏富有特色的明代地方志而闻名。藏于天一阁的正德《琼台志》等一批明代方志,被称为“海内孤品”。1909年,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了含正德《琼台志》在内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共107部。1962年至1964年间,该选刊由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出版,被传为古籍出版界的一段佳话。

正德《琼台志》原书四十四卷,由海南人唐胄纂修,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刻本。天一阁藏本残存四十卷(一至二十一、二十四至四十二)。除了现存少量的1964年版的正德《琼台志》影印本外,依据该藏本重新点校出版的有200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横排简体版(《海南地方志丛刊》本)和2021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横排简体版(《琼崖文库》本)等。

该志书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海南方志。书中载有许多现代海南人耳熟能详的山川称谓,还有历史古迹、建置、土产、人物等方面的详述及珍贵的人口资料,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研究依据。该书也是图书馆查阅人次最多的海南方志之一。

官修《琼州府志》:

详述万历琼州大地震

琼州官修府志有早已散佚的南宋琼州知府义太初纂修的《琼管志》,明代永乐、成化年间均有官修府志。现在传世的琼州官修府志有万历本、康熙本、乾隆本和道光本,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海南岛志》等,这些都是研究海南历史的重要文献。

约成书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的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广南西路·吉阳军·风俗形胜”条目引用已散佚的《琼管志》记载:“(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千里一色……”明代戴熺、欧阳璨修的万历《琼州府志》卷三简明描述了旧志中提到的南海诸岛的地形、地貌,并在“山川”条目下将“长沙海”“石塘海”纳入海南万州的山川志。因此,万历《琼州府志》是现存官修志书中最早载有琼州府衙宣示南海主权相关内容的一部极其重要的方志。

万历《琼州府志》除了载有常规条目、内容,还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详述。比如,该志书卷十二灾祥志详细介绍了万历琼州大地震发生的经过,对地震事件的描述就占了千年灾祥志篇幅的四成左右。这一特色内容,消除了人们对官修府志的刻板印象,是研究万历琼州大地震的第一手材料。

除了正德《琼台志》,读者在图书馆查阅频次最高的海南方志当数明谊修、张岳崧纂的清道光《琼州府志》。道光《琼州府志》在旧府志的基础上增加了篇幅,200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横排简体版(《海南地方志丛刊》本)字数达107万字,是旧府志的2倍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记载着海南千年历史的重要文献。

《海南通史》:

积近三十年之功修成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伉俪所著《海南通史》是海南历史学界的一大学术成果。从该书的《自序》中可知,作者在海南建省之初就筹划私家修《海南通史》,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不懈努力,于2017年完成了这部六卷本180多万字的巨著中的前五卷,即先秦到民国五卷本的著述,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于项目立意较高,又是私家修通史,决定了他们要走的路充满曲折艰难。幸好从一开始,他们就制定了细致缜密的修书规划,以保证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他们从专题研究入手,分类收集素材,整理出了专史的部分成果,然后开启全史的视角进行撰述。两位作者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一共做了20多个专题,如海南地方志和海南先贤文集的收集整理、海南金石研究、海南移民史、黎峒习俗、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等等,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度挖掘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有了这些专题研究作为铺垫,《海南通史》的撰述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他们积极与海南人民交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整理农民、渔民的口述史,形成文稿(有些已出版),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历史认同感,还起到了还原记录历史的作用。

此外,两位作者为了提高《海南通史》的书写质量,还把收集素材的目光投向了国外。他们多次在对外交流或参访中,意外获得“消失”多年的文献,为海南历史研究增添了一些之前缺失的重要素材。

目前,《海南通史》第六卷“当代”部分尚未出版,但作者整理著述的《海南通史简编》已于201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如果你想研究海南历史,还可以将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勃编著的《海南编年史:先秦时期—公元1911年》作为参考书。这部200多万字的著作是李勃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将《海南通史》和《海南编年史》放在一起阅读,也是一种提高阅读效率的方式。

《黎族传统文化》:

为黎族“画像”的专门史

《中国黎族》《黎族传统文化》《海南岛苗族》《海南苗族传统文化》是海南民族学方面的4本著作,在史学领域属专门史范畴。

2001年,反映黎族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大型纪实性文献画册《黎族传统文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王学萍为该画册主编。这部画册的出版,为人们了解黎族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的海南省民族学会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民族学专家,他们主导编撰了一系列海南民族学著作,促进了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黎族传统文化》画册内容涵盖民居、家庭、饮食、服饰、耕作、狩猎、交通传信、宗教、风俗、文身、工艺、歌舞体育、织锦等,共刊载600多张图片。画册中的许多图片颇具现场感、艺术感,有的称得上是摄影佳作。更可贵的是,由于拍照工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刊载的图片定格了大量接近原生态的黎族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无法还原的。这部画册的文字也很有美感,配有中英文对照。画册交给当时国内一流的印刷公司承印,印刷质量上乘。整体来说,这部画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它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使后来者难以复制。

继《黎族传统文化》之后,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学萍主编的《中国黎族》一书,对黎族源流、历史沿革、语言、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生产、经济、文化艺术等进行系统著述,与画册呼应,两者可称为姐妹篇。

近几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海南省民族学会编著的《海南岛苗族》(2019年)和《海南苗族传统文化》画册(2021年)先后问世,形成新的姐妹篇。其中,《海南苗族传统文化》画册载有7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是从在多次田野调查中拍摄的1万多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亦十分精美且珍贵。

另外,近年来涌现专门史——南海史的研究热潮。长期研究南海问题的厦门大学教授李金明主编的《中国海域史·南海卷》,202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彩霞著《南海诸岛历史事件编年》,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是研究南海历史的新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