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海色澄清不染尘
2023-02-27 10:25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图\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编者按:

海瑞是中国廉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海南的一张地方文化名片。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遗存”。去年12月,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海瑞墓为核心建成的海瑞文化公园开园,为我省弘扬廉政文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供了新平台。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清风扬廉”,敬请关注。

海瑞文化公园入口处有一座照壁,上书“清似江水,质同钟山”,落款为“明·王用汲”。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天,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病故。为他料理后事的,正是这位时任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的王用汲。南京是明代中后期的留都,背靠万里长江,城区以巍峨的钟山为中心建设。王用汲用江水之“清”、钟山之“质”来形容海瑞,不仅道出了海瑞廉洁、正直的品格,也说明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海瑞一生“三起二落”、前后十九年为官,无论担任何职,身居庙堂还是闲居家中,他始终从严要求自己,终以清廉、耿介闻名天下。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清廉故事,数百年后听之仍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生活俭约  与家人属下一起种菜自给

海瑞没有高薪,却很能养廉。

据《明史》记载,海瑞在浙江严州府淳安知县任上时,公务之余,换上布衣,亲自给粟米脱壳,还让身边的仆人在县衙的空地上种菜,让家僮上山砍柴,自给自足。属下小吏和文书没有公务时去从事农耕或做买卖,他也不干涉。

海瑞饮食俭约,很少吃肉,以至于有一次他买两斤肉给母亲谢氏做寿,被上级、浙江总督胡宗宪知道后,便在同僚中传开,“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除了吃,海瑞在衣着方面也很节俭,衣服、鞋袜破了,总是一补再补,冬天也不添置皮裘之类的衣物。在淳安的任期结束后,海瑞曾赴南京面见尚书朱衡(号镇山),当时正值隆冬,他还穿着破旧的布衣。朱衡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句:即使再贫寒,也不至于不能做一套官服吧?他才换了一身绢布官服。

隆庆四年(1570年),海瑞巡抚江南时,因返还老百姓被占田地而得罪豪强,遭到弹劾,罢官回乡,开始了16年的闲居生涯。在此期间,他的生活一如既往的俭约。海瑞不喜欢游山玩水,也不接触闲杂人,常将俸银、田租等收入用于帮助家族和亲戚中的贫困者,县里的一些寒士也得到过他的资助。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想起用海内正直之臣,多人举荐了海瑞。于是,他授意广东按察御史,让其暗访海瑞家。御史看到海瑞家房屋低矮、家具简陋,最终叹服而去。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去世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柴火费用,多给了七钱,他坚决退了回去。

拒绝“躺平”  是个清官,也是个能吏

海瑞不仅懂得洁身自爱,也是一位实干型的官员,可谓是廉洁奉公的典范。

比如,他在淳安的政绩就可圈可点。淳安是个山区县,地瘠民贫,除了茶、竹、杉、柏,几乎没有其他物产,许多农田被富户霸占,老百姓生活艰难。海瑞到任淳安后,查看户籍,发现“民户逃亡者过半”,一问,原来他们因为无地可耕,又不堪税赋之重,便逃到山里去了。于是,海瑞“度田定税”,谁名下田地多,就多缴税赋。此举一出,那些富户便“吐”出了之前霸占的农田,逃走的百姓陆续返家。

据1927年刊行的《丘海合集》中的《海忠介公传》记载,在淳安县令位上时,海瑞还大幅减少里甲的税赋,将之前的每丁四五两银子,减到每丁二钱多一点;衙门平时的各项开支,按需取用;上级官员发文到县里索要银两,历任知县均勉力应付,海瑞则从罪犯的赎金中提取,有就往上交,没有便作罢。上级官员通过书信等私下告诉他,不送钱就会有麻烦——“无则祸至”,海瑞回复说:“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举动!”意思是说,就算充军或受死,他也不会去做这种翻墙头、钻墙洞的盗窃之事。

淳安虽是个穷县,却多“淫祠”(未获官方认可,以敛财为目的的祠庙),没有社学。海瑞下令拆毁这类祠庙,兴办社学,发展教育,“振兴士子以道义,不以势利”。后来,淳安百姓说,海瑞当了三年县令,除了取江水外,没有拿过淳安一件物品。一直到天启、崇祯年间,当地还流传着对海瑞赞誉有加的民谣。

海瑞在淳安任上政绩卓越,被吏部擢升为浙江嘉兴府通判,但因遭小人弹劾,最终平调到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任职。兴国也是个穷县,积弊与淳安相似,海瑞采取与治理淳安类似的施政方略,很快就让兴国的民生得到改善。

坚守原则  对首辅徐阶的回报

海瑞在兴国当了一年知县后,吏部擢升他为户部主事。海瑞赴北京任职,不久便因上疏得罪嘉靖皇帝,被下诏狱。海瑞入狱后,嘉靖皇帝并没有处死他的意思,不少正直的朝臣择机为海瑞求情,其中包括首辅徐阶,但海瑞被释放,是在1566年嘉靖驾崩之后。很快,海瑞获隆庆皇帝重用,多次升迁。

通过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海瑞写给徐阶的《启阁老徐存翁》《启徐存翁阁老》《复徐存斋阁老》等几封书信,可略知他们之间的一些恩怨,也可窥见海瑞回报恩人的别样方式——劝廉。

海瑞入仕后,一直将母亲谢氏带在身边,从福建南平到浙江淳安,再到江西兴国。海瑞进京当户部主事后,谢氏怕北方天冷,仍住在江西。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底,海瑞以大理寺左寺丞奉命出京,然后于九月赶到江西与母亲见面,两个月后接到新的任命——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于是母子二人又辗转到了南京。海瑞得知这一路上的开销,都是徐阶“厚给路费”后,曾去信致谢。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海瑞得知徐阶致仕后,又修书一封,说到自己的私事——丧偶,可见他对徐阶的信任。他还在信的末尾善意提醒徐阶要注意社会舆论,因为徐阶的官船抵达扬州时,曾让当地官员等候迎接,这事已传到他耳中。

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海瑞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十府,巡抚的范围包括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等地,还兼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的税粮。此时的海瑞,走上了仕途的巅峰。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其家族多年来圈了大量土地,积累了许多财富。海瑞巡抚江南要求富豪退田时,得知徐家主动退田不多,便给徐阶写信,加以劝告。

徐阶是海瑞的恩人,但海瑞不因私废公。徐阶收信后,仍不愿多退田,找阁老李春芳出面疏通。海瑞则在回信中告诉李春芳,徐家“产业之多,令人骇异”,若不退田过半,就会背负为富不仁的骂名,反而有损徐阶的声誉。

廉声远播  “海青天”流芳千古

海瑞因耿介成为士林楷模,是从给嘉靖皇帝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称《治安疏》)开始的,嘉靖虽然对他又恨又恼,但知道其政绩和操守后,也不得不肯定海瑞“忠比比干”;嘉靖死后,隆庆皇帝重用海瑞,对其十分赏识;即便到了晚年,海瑞仍被万历皇帝起用。因为在朝廷看来,海瑞是忠臣、是清官、是人臣的标杆,具有榜样的力量,对贪腐势力有震慑作用。

在海瑞担任过官职的地方,百姓自发建祠纪念他,甚至在他生前就建“生祠”以表其功德。他在南京病故归葬海南时,南京的民众还自发为他送行,如丧考妣。

即便到了清代,海瑞依然受到官方的尊重。譬如,清康熙年间的雷琼兵备道道台焦映汉视察海南时,就曾寻访海瑞故里,拜谒海瑞墓园,重刊《海瑞文集》,并以海瑞的清廉事迹警示教育琼州各级官员。

北包拯,南海瑞。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包拯享有“包青天”之美誉,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海瑞则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

斯人海瑞已去,浩然正气长存。在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的今天,在海南大力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讲好海瑞的清廉故事,弘扬廉洁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