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惠通泉
2021-08-02 11:23 来源: 海南日报 编辑: 莫中圆 【字体:   打印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记载了苏东坡与惠通泉的因缘。黄奕芳

文\特约撰稿 蒙乐生

东坡谪琼,居儋三年,一部《海外集》,洋洋洒洒,识器闳伟,计有二百余篇。东坡为文,或即兴而作,或有感而发,大都自然流露,顺乎天性。诚如他说“春鸟秋虫之声”,或用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乃“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在《惠通泉记》中显得真切率真,毫无斧凿之痕。


惠通泉遗址。蒙乐生

明代《琼台志》的确凿记载

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惠通泉在县东五十里符离都三山庵下,东坡所名。”提到惠通泉的位置,并指出是东坡所名。可是,900多年后,有人臆断,那是府志谬误,不可能在那么远处;有人妄议并将泂酌亭、浮粟泉与之相提并论,并未读到“在县东五十里符离都三山庵下”的记述。

《惠通泉记》曰:“《禹贡》:济水入于河,溢为荥河。南曰荥阳河,北曰荥泽。沱、潜本梁州二水,亦见于荆州。水行地中,出没数千里外,虽河海不能绝也。唐相李文饶,好饮惠山泉,置驿以取水。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井,与惠山泉通。杂以他水十余缶试之,僧独指其一曰:此惠山泉也。文饶为罢水驿。琼州之东五十余里有三山庵,下有泉,味类惠山泉。东坡居士过琼,庵僧惟德以水饷焉,且求为名之,曰惠通。元符三年六月十七日记。”

有人认为,这是东坡遇赦北归所作最后一篇“记”,时间是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十七日,离他渡海之日不过3天,他哪有心思跋涉五十里地,去看一个三山庵惠通泉。还有人以之与泂酌泉、浮粟泉相提并论者,是耽于二泉声名之大,以假乱真。

须知苏东坡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以发现名泉胜地为乐,在贬谪途中旅游,一生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既然有人相邀,又焉能不去?不就是五十里地吗,或轻舟济渡,或步行到达,也不过消停一天,便可往返。

东坡不是说过“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吗?他赞美海南,所以说“三山泉与惠山相通,因名惠通泉”。这也是反驳时人所谓“中原土厚,故将相多出于其间,余则谓不然”的话。他说“琼居南离,离干体也。以吸一阴,外刚而内柔;虚而丽照,文明之象也。地浮澥中,火金生水,故昼炎而夜寒,以乾坤之真气,极于斯而钟于斯,故山川之金银明珠,文禽名香,珍奇异兽,宝藏兴焉,百物备焉,人则仙灵、文名、忠臣、义士往往出焉。”这并不是东坡信口开河,而是出自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他对琼州地理人文的认同。

当地《周氏家谱》亦记:“怡情山水,遵海而南,卜宅于琼之丰华,三山下古庵之前。”说三山村之南有一座古庵,庵前有一口古井。据传,东坡来过,庵僧惟德以水饷焉,而求为之名,觉得水味似惠山泉,便将那泉水命名为“惠通泉”,并题写了《惠通泉记》。”所谓“琼之丰华”,是当年的外义丰乡之丰华都,就今演丰镇演海村委会的成美村一带。


立于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图书馆前的《惠通双桥记》,为该校周泉根教授所撰。吴昆锲

元代当地曾办“惠通乡校”

7月23日,笔者在演丰镇原文化站站长黄奕芳的陪同下踏访三山庵惠通泉。那里离曲口不远,距演海村委会成美村也不过半里地。现已移居成美村14号的施继道说:“我祖上于万历琼州大地震后搬来溪头村,因海盗抢劫,烧毁房屋,才搬来三山仔村。”

从施氏祖上大儒、大任公起,延续到他已是第十一代。也就是说,他们家在三山仔村已居住了十一代大约三百年。他们于1969年从三山仔村搬到成美村,搬迁的理由是,当年村小人口少,搬来一起合成一队。

笔者寻问当年的三山庵情况,施老说:“宋代的三山庵年久已倾毁,但我们村有一片田洋叫庵前田,面积有2600多亩,足可证明庵的确存在。如果没有庵,哪来庵前田?后来,这片庵前田由于海水倒灌,耕种失收,废弃丢荒,成为滩涂,已租给人养虾。”

那惠通泉呢?还存在吗?笔者追问。施老说:“惠通泉的遗址还在,就在三山村仔旁边的刺竹丛中。当年,我们村民就是到惠通泉去挑水,那泉水清澈甘甜,非常好喝。许久不使用,被沙土填埋,已经湮灭了。”

另据《琼台志》记载:“惠通乡校,在县东五十里符离都,元元帅陈谦亨近东坡所命惠通泉创建。集乡子弟为生员,设教谕教之。今废。”明朝正德年间修志之时,元代“惠通乡校”已废。天地剧变,世事难料,数百年沧海桑田,所变的岂止惠通泉?

万历《琼州府志》沿袭正德《琼台志》关于惠通泉的记录,但关于“东坡井”的记载则明确称:“东坡井在道治后东北隅。东坡曾饮息于此,故名。昔人立有石碑,万历乙卯郡守谢继科覆以亭,题联于石柱。近志以为即双泉,误矣。”已指出“近志”错误。


立于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图书馆前的《惠通双桥记》,为该校周泉根教授所撰。吴昆锲

宋代惠通泉名气最大

不管如何,来到现场,不看一看惠通泉,实在于心不甘。途经梁定珍家的槟榔园,芳香浓郁,沁人心脾,穿越这段小道真舒服。难道是“沼漾林皋,秋影涵空,惠泽无时,通津有路”旧景重现。

一段路程,很快就到了。惠通泉真的湮没了,它静静地藏在灌木横生的剌竹丛里,远远只见一处土井,看得并不真切。黄奕芳站长挥动砍刀,劈出一条通道,才一步一步靠近。这所谓的“惠通井”里落满竹叶,没有一点泉水,也没有“庵僧惟德以水饷焉,而求为之名”。

想起明高得旸《节菴集》“海琼八咏”咏惠通泉诗,诗云:“渊然一沼漾林皋,秋影涵空见节旄。惠泽无时资隆亩,通津有路会波涛。不因宿雨添才满,自是仙源出本高。亦有银河佳句在,为君揽胜一挥毫。”也说明惠通泉前有田地,不远处有波涛,即近海。

宋朝,二泉水声誉更高,苏东坡曾书“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并向人推荐“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晌惠泉”。由此看来,东坡题“惠山泉”名不虚传。

但是,900多年前,东寨港还未出现,苏东坡是怎么来三山庵呢?黄奕芳略一沉思,接着说:“苏东坡当年应是从府城学前水上船,顺南渡江而下到桂林洋,过铺前圩,进入南排港,经儒林圩,往西到石路村,进入三山庵。”笔者迟疑而问,这算是一条“虚拟”的路线?

黄站长反驳说:“东坡从长安贬黄州,从黄州贬惠州,从惠州贬琼州,一路南渡,艰难困苦,行程岂止5000里,尚且一路走,一路歌吟。难道就不能跨越区区五十里路程,不能来槟榔庵访惠通泉?”

是的,苏东坡不是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