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归档专题 > 辉煌30年 > 牢记嘱托
倍加珍爱青山绿水 精心呵护碧海蓝天
    发布时间:2018-04-09

倍加珍爱青山绿水 精心呵护碧海蓝天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综述之三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本报记者 周晓梦 陈雪怡

  连绵的绿色,和煦的阳光,在乡野、城市间交相辉映,把大地点缀得生机勃勃。

  4月的海南,使人沉醉。

  五年前,正是在这样的季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来到青山绿水间,一路前行,一路殷殷嘱托——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山厚望,在心在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海南牢记嘱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蕴藏于青山绿水处的生态文明观,在琼岛大地上蔚然成风。

  描绘生态蓝图——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立省战略格局更加鲜明

  生态是海南的本色,绿色是海南的底色。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夸赞海南生态环境,称在海南可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何其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加上了“美丽”二字,把美丽中国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而今年3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宪法。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谆谆嘱托。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2017年4月,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5个月后,2017年9月,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根本遵循,开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进入更广领域、更高层次。

  绿色,成为海南发展的风向标。

  “保护好生态环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作出系统规范,不踩红线,不越‘雷区’。”在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刘赐贵如是说。

  生态保护红线能不能守住,生态文明建设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很重要。转变长期以来追求“GDP至上”的政绩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尤为重要。

  结束海南视察工作不久,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办法,淡化并逐步取消省对市县GDP的考核……”海南正发挥“绿色指挥棒”的重要约束和导向作用,为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的干部撑腰鼓劲。

  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政绩观,需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

  近三年来,我省起草并推动出台《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法规规章12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立、改、废,完善我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没有制度保障,绿色发展理念就是空中楼阁。我省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为指南,描绘生态新蓝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为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全力以赴。

  抓实生态举措——厚植生态优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山林青翠,临近六连岭的万宁市山根镇大石岭村,逢上节假日,游客们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海南农村真美!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乡村”正成为美丽海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焕发出美好新海南的魅力光芒。

  润物无声,藏富于民。这是我省绿色施政理念带来的变化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省,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指出,中央要求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希望你们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大家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美丽海南。

  “更高”“更有力”,海南铭记在心,落实于行。

  今年3月26日,一场覆盖到村一级的电视电话会议在海口举行。这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海南绿水青山守护者们的记忆,拉回到三年前——

  从2015年开始,海南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提出要“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城乡环境建设、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环境质量水平应达到的各项具体量化指标。这是时间表,更是目标要求。

  森林山丘需要倍加珍惜,而海南“最美资产”——海岸带,也同样需要精心呵护。2015年7月起,我省开展全岛海岸带专项检查和整改行动,对12个沿海市县1823公里海岸线进行专项检查,依法对805宗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收回岸线土地8765亩,并建立起海岸带保护与开发长效机制,对全省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破坏趋势狠狠踩了“刹车”。

  山海不分家,这是共同体意识。要标本并治环境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专门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又有进一步的扩展。在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时说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互动无间。

  伴着晨光,登上七连屿工委管委会的所在地赵述岛,码头边“岛长”公示牌格外醒目。牌上明确标有岛屿名称、岛礁面积、岛长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还对岛长职责、实现目标进行公示。

  “岛长”是三沙市为改善各岛礁生态环境专门设立的职务。根据该市“岛长制”方案,设立目的旨在加强岛礁景观整治、陆海污染物排放管控、海龟上岸产卵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三沙市“岛长制”试点在陆地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七连屿展开,分为总岛长、下级岛长、岛礁巡查员三个级别。

  “‘岛长制’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定期通报会商等工作机制,发现问题层层上报,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岛礁环境和海洋生态的违规、违法行为。”总岛长、七连屿工委、管委会副调研员邹志介绍,目前七连屿共有7个分岛长,15名岛礁巡查员。

  除了岛屿,我省对河湖治理负责人同样以“亮身份”的方式,推动监管责任落实、向公众公布信息、主动接受监督等机制的形成。

  作为全国先行先试的8个省份之一,我省明确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截至目前,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14名省级领导担任52条省级河流河长,省、市、县、乡共设立1743名河长,2164名河道管护员,竖立河长制公示牌4808块,巡河5000多人次。县级以上都设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县结合实际出台了河长制配套制度,省河长制办公室对18个市县河长制工作进行了验收。

  治河治湖的决心,还体现在“精细化”思维上。目前,我省河湖分级名录已完成,各市县河湖现状调查基本完成,各地已提前启动编制“一河一策”工作。河长制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已经使用,湖河的“治理状态”等信息动动手指就能获悉。

  保护好生态环境,岛屿有“岛长”,河湖有“河长”,海湾则有“湾长”。

  去年,海口成为全国首批5个“湾长制”试点区域之一,率先迈出步伐。下一步,我省将全面推行“湾长制”,总结海口“湾长制”试点经验,结合我省海湾管理现状,制定出台“湾长制”实施方案,落实海湾保护管理责任。

  海南打通“关节”与“经脉”,以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以共同体的大生态思维统一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以问题为导向,直面自身短板,抓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去年12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反馈督察情况后,省委、省政府把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鲜明的态度、果断的措施、严格的标准,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以实际行动捍卫海南的绿水青山。

  刘赐贵在批示中要求尽快制定整改方案,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均参加,亲自抓,要有督办机制,每天报纸、电视、网络要有整改进展。

  海南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审视、深刻反思,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省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决定》,提出30条生态环保硬措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再抓三年;今年起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取消保亭、陵水、乐东等12个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不以GDP论英雄”,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项项关键性举措相继出台,犹如硬拳连击。

  “少吃祖宗的老本,不砸子孙的饭碗。”在今年省两会上,省长沈晓明表示,必须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培育生态硕果

  ——增添绿色动能,生态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海南的努力,不止是为了保护当下的好山好水,更是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稳步前进。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海南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这是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

  在大海之南发出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时代之声,海南聆听。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增绿”“护蓝”,始终坚持生态底线思维,绝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加快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绿水青山,一样可以释放“红利”。海南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机遇,凭借生态之色描绘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新机遇哪里找?幸福生活的底色何处寻?

  发展的数据向我们展示答案——过去五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型产业加快增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五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179美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4.9∶28.2∶46.9调至22.0∶22.3∶55.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算绿色发展的综合账,最无价的是良好生态为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工作时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到了这高‘颜值’的地方,人的心情都会变美丽。”在新建的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市民们的好心情有了一个安放处。“我们村天生丽质,现在是美上加美,双倍的迷人。”在环境整治后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村民们的骄傲是幸福的有力代言词。

  “早上起来一呼吸,空气都是甜的。”在严格保护的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们找到了游山玩水的美妙感受。……

  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和“心中播绿”,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增加了百姓获得感。共建共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靠你我他。人与自然和谐,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家园。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在生态文明观引领下,海南正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图景,书写绿色发展的澎湃未来。 (本报海口4月8日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